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2020-10-22贾玉巧高艳荣石磊磊孟茹茹
贾玉巧,邓 洋,包 艳,戈 娜, 高艳荣,石磊磊,孟茹茹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学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祖国学术事业发展的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拓展,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学术诚信问题屡屡见诸报端。学术诚信问题,诸如研究者弄虚作假、粗制滥造、违背学术道德等成为科学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社会关注[1]。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生力量,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在科研生涯早期阶段学术道德的培养和塑造,与其诚信品格的形成密切相关。所以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学术道德规范的培育也不容忽视[2]。为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情况,深入探讨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危害,加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育,提升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学术修养,本课题组对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研一至研三的在校硕士研究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认知等内容。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549人填写问卷,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调查学生人数及当初考研的主要目的见表1。表中“当初考研的主要目的”是多选题,其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增加就业机会”占比较高,而“对科研感兴趣”和“重新选择专业”占比较低。
2.2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7.81 %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在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87.98 %的被调查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前仔细阅读过有关学术诚信的相关准则。获取有关学术诚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占比分别为85.79 %和81.06 %。68.12 %的被调查者对学术诚信内涵只了解部分内容。见表2。
表1 调查基本情况统计(n=549)
表2 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情况
2.3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认知情况 针对学术不端的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学术不端的危害进行调查。93.99 %的被调查者选择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80.87 %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引起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39.34 %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是学术不端最重要的危害。见表3。
3 讨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成为一种投入、一种生产力。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尖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1.07 %的硕士研究生当初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将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最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51.18 %的硕士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30.42 %的学生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而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调查者只有19.67 %。由此可见,从硕士研究生的输入环节来看,真正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占比较低,与马杰、邓静文的调查结果一致[3]。
表3 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认知情况
97.81 %的被调查者认为诚信在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学术研究以信任和诚实为基础,学术诚信是众望所归。虽然绝大多数研究生都知道诚信的重要性,但仍有12.02 %的被调查者在学术研究之前并未对有关学术规范进行研读。阅读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流程中的第一步,基本的诚信认知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之前的必经过程,如果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基本认知,就可能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对学术诚信内涵的了解程度反映了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主观认知。本次调查显示,只有29.69 %的被调查者对学术诚信内涵完全了解,68.12 %的被调查者了解部分内容,提示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内涵教育。
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不道德的方法取得科研成果,为了实现自我不正当的目的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4]。本次调查关于学术不端的选项中,分别有93.99 %和88.16 %的被调查者认为“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和“引用他人论文成果而没有注明别人的贡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会使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共识[5]。科学研究具有传承性,大多数学术成果是在他人已有的成果之上通过提高而获得的,参考文献的标注有益于维护知识产权,体现了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选择“重复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一稿多投”仅为57.19 %和53.19 %。实际上,这两项行为均违背诚信原则,会对出版机构或者出版物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浪费论文评审人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引发期刊之间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扰乱学术界的正常秩序。
此次调查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80.87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的。人的行为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蔓延至学术界,从而浸染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6]。在名和利的诱惑下,一些学者把学术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这些社会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影响了研究生的思想,造成了目前一些研究生诚信意识淡薄[7]。
大多数情况下,学术活动的经费由国家资金资助,学术不端行为会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损害公共利益,学术造假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学术不端行为会影响科研领域的声誉,降低社会对学术研究的信任。科学研究的意义是求真,诚实应该是科研领域最基本的品质。科学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资金支持,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没有相应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学术研究就很难发展。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会在学术地位、科研资源等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果依靠剽窃、捏造数据制造出来的学术成果来获得学术地位和声誉,那么脚踏实地、认真搞科研的人是竞争不过这些造假者的。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均认可上述三个因学术不端而造成的严重危害。只有4.55 %的被调查者选择“对同行造成误导”,如果有人相信了虚假的学术成果,在虚假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必然会浪费时间、资金和精力,不利于科研工作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术诚信是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培养硕士研究生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强调学生学术规范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规范型、道德型科研人才的重要内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