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对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及胎儿枕后位的影响
2020-10-22庞飞飞
庞飞飞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民生实事办公室,河南郑州 450000)
枕后位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原因,可延长产程,易引起新生儿窒息[1]。临床上处理枕后位的方式是先经阴道分娩,当产程超过2小时后予以剖宫产[2]。但是此种处理方法由于未对产妇的体位进行调节,对患者经阴道分娩阻碍较大,患者转为剖宫产的概率及产钳助产概率较高,对母婴均不利。考虑进行第二产程开始之前,经过调整产妇体位,使胎头与产妇脊柱平行,使胎头顺利通过骨盆下降从而顺利从阴道娩出。但是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产妇受疼痛影响,对体位进行调节是否可行值得研究。故本次研究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对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及胎儿枕后位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获得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3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8.23 ± 2.0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01 ± 1.01),BMI 18.25~22.30 kg/m2,平均(20.16±1.68)kg/m2。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30 ± 2.0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95 ± 0.99),BMI 18.30~22.28 kg/m2,平均(20.20±1.7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孕周、BMI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阴道检查均发现胎儿为枕后位的单胎产妇;(2)可进行硬膜外麻醉;(3)无产科禁忌症;(4)认知正常可配合的产妇;(5)产道正常。排除标准:(1)产道异常的产妇;(2)具有麻醉禁忌症;(3)认知不正常不具备配合的能力;(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5)双胎妊娠;(6)脱落病例。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行硬膜外麻醉予以分娩镇痛,麻醉药物均选择0.1 %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103 20 mg/10 mL)与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42022076 2 mL/0.1 mg)混合液10 mL以10 mL/h的速度经硬膜外泵入。对照组方式:采用常规的分娩流程处理,疏导产妇心理,鼓励产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镇痛剂及补液处理。如发现宫颈出现水肿,立即予以地西泮静脉推注,在产程中发现宫缩乏力的产妇,立即予以静脉注射催产素。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调节母体体位保持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进行分娩,具体方式为在宫口开5 cm后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身体取俯卧位,床头抬高约30度,前胸紧贴于床面。将处于上侧的下肢抬高置于腿架上,离创面约20 cm。处于下方的下肢自然弯曲。根据胎儿枕后位的方位决定产妇俯卧位的方向,以使母体与胎儿的脊柱同侧。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屏气用力,直至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如第二产程超过180分钟仍无法正常分娩转为剖宫产。
1.3观察治疗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指标、胎位转复成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胎先露下降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分娩结局指标包括:阴道自然分娩率、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Apgar表[3]进行评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新生儿质量越好。
2 结果
2.1分娩结局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0.57 %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 %(P<0.05),剖宫产率3.77 % 及产钳助产率5.66 % 明显低于对照组16.98 %、18.87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情况[n(%)]
2.2胎位转复情况 观察组转复成功为43例,对照组转复成功26例。观察组转复成功率81.13 %(43/53)明显高于对照组49.06 %(26/53)(χ2=11.999,P<0.05)。
2.3产程、胎先露下降速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情况
3 讨论
持续性枕后位由于对子宫下段的刺激,导致子宫下段水肿,限制胎头俯屈使出头困难,长时间出头困难,部分产妇需要行产钳助产,或者是转为剖宫产,增加产妇生产的痛苦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4]。产妇的方位对胎儿方位具有一定的影响,改变产妇体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胎儿的胎头位置。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将产妇与婴儿的脊柱保持在平行水平上,可以促进胎头入骨盆。但是由于胎儿悬浮在羊水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妇身子沉重,改变体位存在局限,故此种方式是否可应用于临床值得研究。
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通过在产妇宫口开到5 cm时对患者体位进行调节,通过对产妇向胎儿脊柱方移动,从而使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降低胎头下降的阻力,使胎头顺利进入骨盆。从而缩短产程。在产妇调节体位过程中,可以减轻增大的子宫对腹主动脉的压迫,对改善胎盘循环有利,增加胎儿血供,减少新生儿窒息。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减少其对宫缩的调节,使患者感觉传导减慢,但是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大,对胎儿下降影响不大。
转复成功率及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是评价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对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及胎儿枕后位是否有效的指标,转复成功率及自然分娩率值越大,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值越小说明其效果越好[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转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可以促进单胎初产妇自然分娩,减少助产及剖宫产的概率。可能原因是使胎儿与母体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促进胎头顺利进入骨盆,顺利完成生产过程,故增加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的概率。
潜伏期、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及第二产程时间是评价经阴道分娩的速度指标,值越大,说明自然分娩的速度越快[6]。新生儿Apgar评分是评价新生儿质量的指标,值越大,说明新生儿质量越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可以缩短产程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质量。可能原因是在调节产妇体位时,由于胎头可以顺利进入骨盆,在宫口开到5 cm时改变体位,进一步增加破膜的压力,进一步减少了促进胎儿完成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的阻力,故缩短了第二产程。由于产妇位置的改变,减少增大的子宫对下肢血管压迫,从而增加胎盘供血,进一步增加胎儿的供血供氧量[7]。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且在下降过程中 ,胎儿胎先露下降的速度增快,有利于新生儿快速娩出,进一步提高了新生儿质量。在本次操作中,由于采取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可以作用于交感神经,减少其对宫缩的调节,降低对中枢神经硬膜外系统的刺激,抑制正反馈的发生,使患者感觉传导减慢但是运动功能受到影响不大,在宫口完全打开后,患者屏气用力,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故潜伏期、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均升高,缩短第二产程。
综上所述,母体与胎儿脊柱同侧体位能够调整胎儿枕后位的位置,使胎头位置改变,增加单胎初产妇胎位转复成功率,减少剖宫产及助产风险,缩短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