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踝V 型截骨与横行截骨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手术的疗效果分析

2020-10-22阿发武栾波王积辉

医药前沿 2020年17期
关键词:距骨内踝自体

阿发武 栾波 王积辉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足踝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特殊软骨损伤,表现为局部软骨剥脱,可累及软骨下骨。距骨软骨损伤的病因不清,可能与创伤有关。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负重行走时疼痛,重者即使平路行走也会胀痛难忍。无法正常行走,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临床分期主要采用MRI(Hepples)分期,分为5 期。4 ~5 期需手术治疗。由于距骨位于踝穴内,距骨软骨损伤多位于内侧,如果不采用内踝截骨,无法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患者采用内踝截骨自体骨移植治疗,传统手术方式采用横行截骨,可以显露软骨损伤病灶,但手术视野稍差,自体骨移植操作费力,随着截骨技术成熟,使得内踝“V”型截骨有了进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接受手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4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 例,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 ~62 岁,平均年龄(41±1.4)岁。M R I 分型I V 型9 例,V 型11 例,17 例有外伤史,3 例外伤史不确定。观察组年龄28 ~60 岁,平均(38±1.2)岁,M R I 分型I V 型8 例,V 型12 例,16 例有外伤史,4 例外伤史不确定。左侧和右侧为分别是22 例的18 例,两组患者年龄、是否有外伤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择期手术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驱血上止血带。

观察组:取内踝弧形切口,逐层显露,保护好大隐静脉,完整显露内踝。在内踝做“V”型截骨,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视野清楚,清理距骨病灶,用自体骨取骨器定位病灶大小及深度,如果病灶较大,就取两次,后取同侧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显露股骨髁非负重区,用自体骨取带关节面的自体骨,将所取自体骨置于距骨病灶区,植骨顺利,压紧。冲洗,将内踝直接沿“V”型截骨凹槽复位,打入空心钉导针,C 臂定位导针位置正常,用2 枚空心钉固定,冲洗切口,如果外侧副韧带松弛或者损伤,需要修复外侧副韧带。逐层缝合切口。

对组照:取内踝弧形切口,逐层显露,保护好大隐静脉,完整显露内踝。用克氏针定位,在内踝做横型截骨,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视野不是很清楚,需组手外翻踝关节方可看清距骨软骨损伤病灶,清理距骨病灶,用自体骨取骨器定位病灶大小及深度,如果病灶较大,就取两次,后取同侧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显露股骨髁非负重区,用自体骨取带关节面的自体骨,将所取自体骨置于距骨病灶区,植骨较困难,压紧。冲洗,将内踝沿原定位位置复位,打入空心钉导针,C 臂定位导针位置正常,用2 枚空心钉固定,冲洗切口,如果外侧副韧带松弛或者损伤,需要修复外侧副韧带。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石膏踝关节于功能位6 周,抬高患肢,术后预防感染及预防血栓治疗、改善血循治疗。术后2周扶双拐下地,术后12 周患肢重行走。6 月内不进行体力劳动和负重运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以及Maryland 评分进行疗效评价。AOFAS 评分标准为:90 ~100 分为优;75~89 分为良;50 ~74 分为中;50 分以下为差;Maryland评分标准:90 ~100 分为优;75 ~89 分为良;50 ~74 分为中;50 分以下为差患者的患肢侧位要定期的进行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 P S 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种截骨方式发现,“V”型截骨相对于横行截骨具有以下优势:视野清楚,完整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植骨方便,无需外翻踝关节,手术时间明显短缩,89 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0 分钟,需两个止血带,手术创伤明显增大。4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 个月,平均18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 踝-后足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 踝-后足都有比较显著的提升,但是观察组的提升程度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 踝-后足评分优良率比较[n(%)]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 <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ryland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aryland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ryland 评分优良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

在随访的时间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分别为50.5%和1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特殊软骨损伤,表现为局部软骨剥脱,可累及软骨下骨。无法正常行走,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到M R I 分型4 ~5 期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内踝截骨,对比两种截骨方法,“V”型截骨相对于横行截骨具有以下优势:视野清楚,完整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植骨方便,无需外翻踝关节,手术时间明显短缩,89 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110 分钟,需两个止血带,手术创伤明显增大。通过AOFAS 评分及Maryland 评分比较内踝横行截骨在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治疗距骨软骨手术方案中,内踝截骨采用“V”型截骨具有视野清楚,完整显露距骨软骨损伤病灶,植骨方便,无需外翻踝关节,手术时间明 显短缩,手术创伤较小。疗效确切,是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距骨内踝自体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分析不同入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内踝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