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次管理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020-10-21刘茵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

刘茵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名。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分层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后的护理综合质量和工作积极性。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率97.15%(34/35)较对照组80.00%(28/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积极性97.15%(34/35)较对照组77.14%(27/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能有效提升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及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护理人员;護理综合质量;工作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161-01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医护理念不断发展完善,对医院临床护理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针对护理进行管理贯穿于护理过程的整个始末,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选择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直接决定管理的水平与整体医疗质量[1]。为了全面满足患者的不断发展的医护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医院临床护理模式也在进行变革。分层次管理模式正广泛应用其中,以此来完善医院的护理体系,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分层次管理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名。观察组女34名,男1名;年龄20-39岁,平均(31.83±1.56)岁;学历:大专学历30名,本科学历5名;护士25名,护师10名,其中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对照组女35名,男0名;年龄21-40岁,平均(31.04±1.59)岁;其中大专学历29名,本科学历6名;护士24名,护师11名,其中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2名。观察组、对照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进行护理注意事项讲解,且按照医院规章开展相应工作,按日常护理要求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普及必要的用药、饮食及康复知识。观察组实行分层次管理,根据护士徽章(专利号:201930344732.6)设计内容制定措施如下:

(1)按照护理层次的不同对整个护理系统进行分级包括护士长、高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四个层次。各个层级都要结合自身的护理要求实施针对性、规范性的护理干预,且严格按照层级要求进行护理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明确重视思想道德的护理要求;各层次人员都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在做好本级工作同时,辅助上一级工作,指导下一级工作,延伸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科学的层次管理系统,优化护理工作。

(2)在管理层次划分的基础上,需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创新性的培训工作,求实求真,以理论以及实践考核的成绩作为参考值,提升其理论和操作能力。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创新性的专业理论培训,既包括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文书书写、护士条例、临床输血护理安全、护理基本素质又包括利益规范、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操作技能培训包括无菌技术、壁式吸氧等,每季/次;指导中级、高级护理人员学习一般性的紧急问题的应急操作,尤其要加深其专业理论与操作程序的熟练度,最大程度避免出错;并且提升其对理论的掌握度,可以对病人不同的症状进行针对性且专业的处理措施,每月/次;护士长要提升全局协调及应急处理能力,在熟练掌握各类疾病护理技巧的同时,能高效应对且解决一些突发情况,统筹全局,保证护理系统平稳运行,提升护理质量。(3)在分层次培训之后,要创新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增加培养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与道德感、自豪感,将重德、敬业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针对相同层级对象统一进行理论闭卷考核。初级护士每季/次;中级护士6个月/次;高级护士1年/次。由护理部统一出卷、组织考试,阅卷,百分制评卷。好的奖励,不及格处罚,进行单独辅导并补考,直至合格为止。由护理部总带教老师按制定的流程统一培训全院各病区护士长和骨干,护士长组织本病区护士培训、护士自己练习,再由护理部组织考官对照评分标准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秉承求实的专业考核原则,成绩好的奖励,不及格(及格分80分)进行处罚并单独辅导及补考,直至及格为止。护士长则要在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的同时,着重进行领导职能考核,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保证整体护理工作高效科学运行。

1.3评价指标 (1)护理综合质量:自制护理综合质量量表,该表重测效度为0.872,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包括服务态度、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及护理满意度,计100分。优秀≥90分;一般60-89分,不及格≤59分,调查2组管理后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优秀+一般)/总例数×100%。(2)工作积极性: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包括工作积极、一般、消极三个标准,由护理部和患者共同评判护理人员管理后的工作积极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综合质量 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工作积极性 管理后,观察组工作积极性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对人员的管理方法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纵观现代管理系统中,分层次管理是较为先进、实用的一种管理思想与制度[3]。该管理模式基于明确的层级,根据个人特点与优点明确任务分配,最大程度上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从而制作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4]。

分层次管理通过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让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及目标有着清晰的认知,在保证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更好的提升分层管理的应用评价效果[5]。通过分层次管理进行基本的层级划分,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层级划分,以其工作水准为基础,划定出其護理半径内的专业岗位责任。同时为其设定一个科学且合理的工作目标值,从而达到提升培训工作质量的效果的最终目的。基于分层次管理的层级培训以求真求实为原则,开展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培训指导工作并创新考核方式,对护理理论与实践进行考核,且在分层次管理培训过程中将今后所要应对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划分,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体系,在护理人员完成被划分针对性目标之后,给予其对应的的政策奖励,最终实现巩固且改善培训效果的目的[6]。此外,层次管理与护士分级培训进行高效的结合,要求以患者的病情为出发点,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因为设置了管理目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多层次的护理措施。且该种模式下,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划分专门的管辖范围,相对缩小责任护士的护理看护面积,固定护理患者,且明确划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可以高效关注并熟悉护理半径内责任病患的病情情况,能很好地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层层指导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医护资源,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中,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工作积极性均较对照组高,表明,分层管理模式能很好的提升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及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医院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仲畅.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45-447.

夏海朋,唐锦辉,李刚,等.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全用户功能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5):14-16.

杨梦娇,李开芬.护士层级管理在烧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0):2857-2858.

赵景.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6):163-165.

吴丹,官丽霞.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9,26(7):174-175.

于超.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6):184-185.

猜你喜欢

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世纪联华超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析
试论新时期如何提高青年职工工作积极性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