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校园贷背后的心理关键词及对策研究

2020-10-21裴娟刘卓雷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校园贷

裴娟 刘卓雷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瞄准了大学生这一广大的消费群体,各种网络贷款平台也就应运而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校园贷就像一道魔咒,在各大院校兴风作浪;又像一块毒瘤,肆无忌惮地侵蚀着象牙塔的肌体,多少风华正茂的天之娇儿,沦为一个个连锁骗局和陷阱的牺牲品。在这一个个校园贷悲剧的背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消费心理?社会、家庭、学校有着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该怎么样去构建一个防御体系,来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步入良性轨道?

关键词:校园贷   消费心理    防御体系

在校大学生从紧张繁忙的高中来到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精神上一下子就松懈了下来,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同时,他们的三观还不成熟,导致他们自我认知不准确、消费观念不合理,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变,,会有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开始膨胀,盲目攀比,毫无节制,而一旦家庭满足不了这种不健康不理性的消费需求,他们就会投机取巧,自动投入暗流涌动的校园贷的怀抱。

1、典型校园贷案例背后的心理关键词

案例一:某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赌球,从网贷平台借款6000元,因逾期还不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从本金6000元滚到近10万元。

心理关键词:侥幸心理

“赌博”本身就存在着投机取巧、守株待兔的心理。在赌球的过程中,一旦有机会盈利,那么在贪婪心理驱使下,还想盈利更多。而一旦输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妄想把输掉的再赢回来,这样就形成了盈也赌、输更赌的恶性循环,最终陷入赌博的深渊,背上高额的贷款。

案例二:某高校一女生,为了满足和男朋友的高消费,裸贷了不到5万元,在一年的时间里,贷款本息竟达到50多万元。

心理关键词:享乐主义

“享乐”本就是一个以金钱为代价换来身心欢愉的一个过程。在男女交往的过程中,本应该享受的是真挚的爱情带给人心灵上的美好,但是如果偏离了衡量爱情的标尺,用金钱来增加爱情的温度,在自身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成为校园贷甚至裸贷的受害者。当超前的消费超越了自身的偿还能力,等待他们的就是高额的贷款甚至被逼上绝路。

案例三:某高校大一学生,家境貧穷,他看到周围的同学都买了笔记本,他不想被同学看不起,就网贷了1.3万购买了一台,最后因无力偿还,欠款累积到100多万元。

心理关键词:虚荣心理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拓视野长知识,然而有些同学却违背了上大学的初衷,一旦离开家长的束缚,开始放任自流,盲目虚荣。俗话道,吃饭穿衣看家当。可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的对待经济能力上的差异,急于悦纳自己,同时也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最终,在虚荣心的支配下,怀着忐忑、侥幸心理,靠近并接受了校园贷伸来的橄榄枝。

一旦你陷入校园贷陷阱后,网贷公司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采取恫吓、威胁、人身攻击、散步裸照等手段相要挟,摧毁和击垮受害人的意志,使受害人茫然无助,最终选择了逃避甚至极端的解决办法,从而酿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

2、校园贷对策研究

盘点和梳理校园贷事件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这是社会立法、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相互交错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我们只有建立社会、家庭、校园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体系,从根源上打击、肃清非法网贷平台,从社会支持系统上去关爱、关心学生,校园贷恶性事件才能退出人们的视线。

从社会层面来看,国家教育部、银监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网贷平台的资质审核制度,提高放贷门槛,同时加大对不法网贷平台的处置处罚力度。在这一点上,2016和2017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文禁止未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校园贷机构都是违法的[1]。这些办法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校园贷事件的重视,期待能对校园贷乱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从家庭层面上,我们知道,原生态家庭教育的影响,决定着一个人最初的行为认知,家庭生活理念、行为模式、处世方式都会代际传递,影响着个人人生观、价值取向等。所以,家长首先要有合理的消费观,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行为认知。而一旦发现孩子有消费异常现象,要及时的沟通和了解,帮助孩子妥善地处理问题。

在学校层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加强对校园贷知识的宣传,校园贷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和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养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和合法的维权意识。同时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从而养成良性的消费价值观,营造和谐、理性、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讲 ,首先是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形成理性的消费价值观[2] ,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校园中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等现象。 同时,当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校园贷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乱了方寸,要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寻求法律的保护,不要轻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

网贷的出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出现的产物,带给大家的本应该是享受和便利,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私欲, 用满嘴的欺骗和甜蜜的诱惑搅浑了网络的一方宁静。对于这一历史的产物,我们在校学生只有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拧紧身上的“安全阀”,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同时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管齐下,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家庭和校园环境,用责任心和爱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立体保护伞,让他们在在爱的光环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远离校园贷,还给我们象牙塔的学子们一片宁静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伟,刘洋。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悉[J].科技视界,2017(6):200。

[2]成静敏.网贷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亚太教育,2016(26)。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校园贷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