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爱心教育
2020-10-21李成元
李成元
摘 要: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教师的爱心要特别体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對有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要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那教师的爱心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关键词:教师;爱心教育;思想工作
1 爱学生,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作为教师,首先应认清教书育人是事业而不只是职业,每个教师要把教育创新和培养优秀人才看成对人类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了这种责任感,才能激发起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其次,应当像称职的父母那样,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全方位的。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远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对他的学生们有着较为充分地了解与掌握“我的学生,子路莽撞,冉有谨慎,公西华娴于辞令,他们都是在这个乱世中有抱负的人,而点性淡薄,能视烽烟如良辰。”孔子常说,因材施教。在教育当中,针对学生的才能、个性与特点去施教,才能够发挥出真正地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孔老夫子在三千门下学生的教育之中,得以“七十二徒有贤名”,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教育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进行学习。
2 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成绩好不一定是一 朵花,成绩差不等于笨娃娃。如果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偏爱,对差的学生嫌弃厌恶,过分的训斥,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伤害这些学生。事实上,品行学业不好的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更渴求来自老师的雨露,所以他们即使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公正的肯定。对学困生经常采用一些赞誉之词,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洞察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则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应同情其不幸,而尽量帮助解决。记得我班级有一位学生,性格十分孤僻,在学习上也比较平庸,很多时候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这样孤僻的性格在班级中总显得额外地格格不入,对此,笔者有一次将他叫到办公室中谈了一番话,从而得知他属于插班生,面对陌生人并不是故意不说话,而是比较怕生,因为别人看他怕生以为故意而为之,所以久而久之很多人便越来越不喜欢和他说话了,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此,笔者将这种情况在与该学生沟通取得同意后,在班会上对学生们提及这件事,当时就有几位同学走下座位主动去和他问候,只见这位孩子逐渐开朗了许多,在班级中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
3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即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个人自尊心的缺乏往往是由于过多的指责与惩罚造成的,特别是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更易造成感情对立。所以我们应通过更多的赞许、表扬来点燃自尊的火种[1]。
4 关心学生
教师的爱心,就是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要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心学习较差的学生,对表现特别差的学生,决不可轻易将其推出自己的教育阵地。如果总想把他们推出去,就等于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种自私或不关心他人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设法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只有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才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使他们增强信心、茁壮成长。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在呵斥一位同学,这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按时完成,家长也管不住,很是头疼,骂也不是打也不是,干脆很多时候便不管了。此时笔者向前安慰老师一番,同时对该学生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看,语文老师都不想管你了,因为你太难管了你知道吗?可是老师我不想不管你,即使你学习再差,很多老师因为学习差而偏见于你,可是我不会啊,以后有问题直接来找我,我会帮你解决,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得好好学习,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在这样的交流之中,该学生的表现逐渐好转,很多教师甚至都惊讶道这位学生怎么变化这么大。
总之,如果一个老师失去了对学生应有的爱,也就同时失去了教育者的资格,失去了教育者的实际权利。教师热爱学生能引起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与学生情感相融,学生会欣然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有效的正迁移[2]。
参考文献:
[1] 梅花.浅谈幼儿园爱心教育的重要性[C]//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 0.
[2] 徐苑玲.浅谈如何进行幼儿的爱心教育[J].师道·教研,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