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2020-10-21李姝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李姝

摘要:高校通识性美育课程是培养生态审美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室内绿化设计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对于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情操都有良好作用。本文结合工科高校环境,从室内绿化设计实际课堂出发,对室内绿化设计在工科院校中的教学现在进行了分析,对工科院校完善美学教育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科院校;美育;室内绿化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引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于1793年由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并于20世纪初经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美育奠基人引入我国。此后,美育在我国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正式将美育写入国家教育方针,并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共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室内绿化设计作为生活中的实用艺术,对于改善室内人居环境具有良好作用。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美育知识可以分为专业性生态美育知识和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其中,通识性美育知识是大学生生态素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1],而室内绿化设计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在大学生中普及相关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当前工科高校中美育课程较多的集中在美学理论、素描色彩等美学基本教育中,偏重纯艺术的教授,缺乏类似室内绿化设计这种实用艺术的熏陶,导致当代大学生艺术美学知识的掌握与时代发展产生断裂。所以,树立通识性美育知识普及理念,构建通识性实用艺术知识普及体系必将成为我国高校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室内绿化设计与工科院校通识性课程教育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提出于19世纪的西方国家,在中国提出于清末,但是正式被列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而开始的。我国更多的解释为“普通教育”,或 “通才教育” [2]。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目标,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高到国家意志的层面[3]。工科院校以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电子、机械等工程学科专长以著称,而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二者相互补充融合才能称得上完整的大学本科教育。此外,工科高校中有研究型、应用型之侧重,不同培养目标下,对于学生的课程设置也有所侧重。

室内绿化设计课程虽然属于农林类院校的专业课程,但同属于艺术类教育的延伸,对于工科院校学生来讲,要学好室内绿化设计课程,需要搭建好植物学知识、美学知识基础。而室内绿化设计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时,属于实用艺术范畴,是高校陶冶学生情操,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意义。

2 室内绿化设计在工科院校教学的重点、难点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虽然众多的工科学校在近年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其次工科学校重理轻文,对美育缺乏必要认识[4],以及重视专业教育,缺少美育师资力量[5],这都是掣肘工科高校美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在工科高校顺利开展绿化设计课程,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学知识与美学素养作为学习基础。此外对于室内绿化设计来说,生活化、艺术化、乃至科学化是其设计创作的重要特征,设计性思维的培养就成为继美学教育以后对于课程的关键之处。

设计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汲取营养的同时,设计性思维的运用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纯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中,美术创作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使美术创作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并且在造型、肌理、色彩等处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与美术创作的结合和相互转换,既能够推动彼此之间的发展,又能碰撞出新的理念和思维,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6]。简言之,设计性思维是一种使用设计师的感性和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把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战略可行性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市场机会的方法[7]。而设计讲究的是功能需要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室内绿化设计也是如此。将这样的要求带入室内绿化设计作品中就能够发现,它存在着巨大的功能需要,这种功能需要区别于设计产品的具体的用途,它不仅提供了视觉的美化、环境空气及净化,更提供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功能需要。所有,不管是在课程开展之前,还是在过程中绿化作品的構思与制作阶段,设计性思维的运用始终贯穿其中。

3 结语

从工科院校通识性课程教育与室内绿化设计课程在通识性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辨析,表明了美学基础教育的开展与设计性思维的培养是室内绿化设计课程在工科院校开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工科院校开展相应类型的课程提出了思考。而在倡导“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今日重视和加大对艺术类通识性课程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教育的基本硬件条件等,有利于在工科院校营造艺术氛围,对于学生的美学教育和减压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全方位综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工科院校通识性课程的研究内容、种类,促进高校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敏, 曾繁仁. 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7):9-12.

[2]张小浩.探讨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功效[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26-327.

[3]孙向晨. 大学通识教育方兴未艾[N]. 中国教育报,2018-11-23(002).

[4] 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 (12):77.

[5]程征明.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 杜倩文.论美术创作领域中设计性思维运用的重要性[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02):90-92.

[7] 王利.用设计性思维进行创新[J].科学与管理,2008(04):26-28.

基金项目:

成都工业学院理工科一般项目(2019ZR019)。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