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直面应对生活学习上的挫折

2020-10-21何绮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七年级人生观音乐课堂

何绮莹

【摘要】  七年級的学生是属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一级学生,从小学学习阶段进入到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在成长中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的冲击导致这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对个人的人生观都产生疑惑,容易产生两极的思想分化。而音乐课是学生特别喜欢上的课,更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真实流露,他们想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通过音乐课堂“把把脉”。

【关键词】  音乐课堂 人生观 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186-02

音乐教师能对音乐课堂灵活利用,巧妙设计,正确导向,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足以引领与导航学生的思想风向标。影响他们的日常思想素养,培养他们的人生理想。身体在美妙的旋律、节奏中舒展,更是愉悦、奋发的情绪体验,只有做到这些,音乐课才能在本质美育的前提基础上达到德育渗透的高层次教育目标。

一、剖析现状,以生为本。引入律动,身动心动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容易陷入困惑,迷茫阶段,例如1.过度沉迷网络,形成精神状态欠佳,上学动力不足,上课精神分散不集中,无心向学。2.同学过分攀比,形成不良风气,造成不满心理,以及抑郁情绪,难以振作。3.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跟不上,造成精神紧张,身心疲惫。4.涉世较浅,待人接物没有经验,引起误解,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体力和智力受损,难以寻求解脱和出路。5.面对校园欺凌、霸凌等现象的出现,找不到正义的真实面,容易发生自闭情绪。针对七年级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存在的冲击,作为任课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利用课堂作为阵地,展开本学科(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旋律对学生注入“动起来、做起来”的活动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在乐中乐、乐中玩、乐中学、乐中悟。充分体现、体现到身心愉悦,培养学生乐学,积极向上的面貌。从而达到意气风发、蓬勃成长、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指引着正确的人生观,是生活与学习的正能量。

可以倡导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唱班歌,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艺节,上舞台高歌一曲甚至舞蹈一番。这些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而在音乐课里,既是锻炼技能的阵地,也是展示自我的小舞台。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节音乐课,利用课堂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在充满跳跃,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中,跟随着音乐中跳动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款款而动。让美妙的音乐把阳光照进心灵,让青春的热血注满身体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校园,喜欢课堂,热爱学习,才能远离负的能量等有害物质的侵害,才能抵制不良情绪的产生,杜绝萎靡不振现象,我们应该倡导积极向上,勇敢奋发的精神面貌,倡导做一名意气风发的阳光少年。鉴于美育与德育的必然联系、美育与体育的根本因缘,我进行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研究,旨在解决学生的身心合一的正确、可行而有效的导向开展教学以及进行这一领域的小课题研究。设想能正确引导青春期学生的积极奋发、愉悦学习的习惯。更好地贯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美育的实施手段最终是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实施美育,培养气质,渗透德育,培养素质

学科融和的研究其一在美育领域中融入德育的学习,有利改善教师说教中枯燥乏味的课堂。例如融入体育的学习,就是通过律动的体验,让学生得到舒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的融会贯通,身心受益地学习。其二,第二层次的教学研究是对学生进行散发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初期的内容以教师选材导学逐步发展为学生自主创编的学习过程。通过第二层次的教与学,让学生具备一些充满灵性、有个性展现的学习范例。这正是发展性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高瞻远瞩的教学理念。当我们发现了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出现以上的情况,也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剖析之后,我们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举措以及实施有效的教学课堂研究。

三、遵循审美为原则,以新课标课程为标准

作为课堂的向导,教师首先是要清晰明确课堂的导学目标,才能成功的上好该节课。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自己计划好的轨道上,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做好课前思考、课前计划、课前设计等的前期工作。为了更好的实施,我做到研究课题与课堂同步进行。围绕这一课题,具体要怎样做相关的事项与活动准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初期研究内容

为简单的动作律动。相对简单一点,学习时间短,容易学会的律动,有类似广场舞、健美操、水兵舞等。动作划一、简单而又容易整理队形的,可以用于初期学习中。舞蹈音乐可选用2/4拍、3/4拍、4/4拍、3/8拍、6/8拍。以汉族性质的基本舞蹈作为主要的体现实践。

(二)中期研究内容

中期的学习内容在初期学习的内容上加进几种以上的动作。例如水兵舞、集体舞、西里西哩、鬼步、一些动作简单的圆舞曲等。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与轻快的旋律中陶醉,让身体得以舒展的同时,心灵也受到美的洗涤、净化。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以及优雅的气质,更拥有了诗书般的气度,和脱俗不凡的审美情趣。达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中后期的研究内容

加进民族舞蹈的精粹动作,让学生在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能用自己的身体亲身跳一跳、学一学,参与到行动理解中,这样的学习会更深刻。另外,为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可以加进一些经典的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以及一些礼仪性质的进行曲进行学习。让学习的内容多层次化,更为丰富和多姿多彩。这样课堂会更加有力量和有动感,适合各种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的分分秒秒中,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实践中。这期为混合性律动动作的体验。

(四)后期研究内容

为混合律动加上学生自主创编。后期是一个散发式思维的教学设计,旨在放手让学生用律动这种学习手段,投入自己思想的火花,以艺术作灵感,用身体语汇作为表达方式,在体验美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表达高尚的精神情操,做一个身体健康、智力优先、心灵美好的新时期成长的,有着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畏缩,勇敢前进的阳光少年。

四、培养学生美体美德,贯彻初中音乐核心素养为宗旨

当我们发现了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存在的因素,对学习上造成一定的不良情绪,不利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对成长带来阻碍,当我们深入地分析后做出对应的方法进行理论指导之后,我们又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整一年的教学安排?我想,这应该是必须有效地計划好整个教学周期的阶段目标计划。我作了以下安排:

(一)简单的动作律动,进行重复练习,计划第一周至第三周为初期的学习周期。首先在前三周的教学主要反思学生的兴趣是否是教学计划中预设的内容?其次,考虑学生是否能消化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最后是思考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第四周至第六周,安排几种简单的但有一定难度的动作组合,进行重复练习。主要是体现出与前三周的学习实践的提升,在前期的学习阶段基础上发展到有难度、深度、广度的拓展,让学生深深的吸引于课堂的学习中,投入到教学预设的效果中。

(三)第七周至第九周计划学习混合几种简单加进复杂的动作组合,进行重复练习。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反思,也是设定后期计划的分水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中,例如与学生课后交流。谈谈他们感兴趣的所见所闻,征询学生心声和要求,掌握学生最希望学习些什么以及希望怎样学。

(四)中后期的学习,预设在第十周至十二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上,发挥学生主导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更多以学生为上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课堂上充分体现开放性、融合性、创新性、创造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合作与创新,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后期的学习,时间预设为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主要是充分体现学习的体验与体现、创编与创作。主要是检验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实施程度是否还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整改与推进。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六)关于总结课题的渗透。主要是反思课题的预设是否合理,对学生的现象的出现是否有比较正面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有比较大的帮助,对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是否有正确的确立性。在教学中运用的学科融和的教学手段是否对单一的学科学习有更大的广阔空间。

五、加强情感教育,重视心理素质的导向

深度剖析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情感比较偏激,对一些相处之道无所适从,往往引起矛盾后难以解决,就采取消极方式对待。面对种种困局,产生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是他们寄托哀思,抒发情感的可信载体。因此,在国家教委的层次上,严格规范了音乐课程的标准,且在一直改进中,可喜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艺术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强调艺术课程在中学教育教学所具备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意义,这就是说,艺术教育,影响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心理活动更是有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好的一节音乐课,也是一节有效的思品课。而且音乐课对人的思想影响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纵观音乐课的律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随歌起舞,更是影响到心理活动,调节情绪,解除烦忧的优之选。音乐中的旋律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壮阔波涛;音乐中的节奏就宛如人的心跳。在舒缓的乐曲中舞蹈,可以让人心悦诚服,如沐春风。在急速起伏的乐曲中舞蹈,可以振奋人心。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设置约5分钟的律动,不仅学习了聆听乐曲,锻炼了身体,还获得了愉悦的心灵养分。让学生获得充沛的精力,享受到美育熏陶,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七年级在音乐课堂中加进约5分钟的形体律动是非常好的尝试。

我国教改十八年,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难以实施高层次的技能掌握与情感体验、体现的目标。难以在学习知识环节中体现人文文化的营养,更难以谐和到人生观、价值观中。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德育美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乐观奋发的人生观。体现德智美体劳的核心素养。学科融和,体验中体验,融会贯通启发式走向散发式的导学模式。用学科融和的教学理念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瓶颈,对七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愿在教改下的音乐教育,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好。新课标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实施得越来越完善,孩子们越来越阳光,健康积极,上进。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七年级形体律动对学生积极奋发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444)]

猜你喜欢

七年级人生观音乐课堂
人生观(一)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