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10-21蔡希贵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解决对策

蔡希贵

摘  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适应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根据合作企所需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构建“二元耦合”课程结构,即课程实施是由学校与企业二个平等主体共同实施,校内与校外交替进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教学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試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28号)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学校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整合校企资源,拓展校企合作内涵,深入探讨解决以学校为主体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需要大量职业技术人才,却又招聘不到合适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有数量可观的毕业生由于实际技术技能与企业要求相差太大导致不能顺利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在实施“1+0.5+0.5+1”工学交替、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学徒培训基地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兼职队伍;培养锻炼一支优秀双师型教师团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一、工学交替流于形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是课程建设与改革,而不是学生单纯下企业实践。工学交替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在企业车间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然而在“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期间,较多人把工学交替理解成单纯的学生下企业,只要能按“1+0.5+0.5+1”工学交替就能达到要求。因此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中的顶岗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基本上不考虑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教育过程,忽略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和实施以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前期教育。较多学生下企业后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岗位适应性差。

解决上类问题需合作企业提高“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思想认识,合作企业不但要认识到工学结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更要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配合教育部门搞好工学结合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要促使企业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管理,除了靠企业提高认识外,还应鼓励企业在工学交替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市场化,从而主动加强对工学交替的管理。

二、师资不足

“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师及企业带徒弟的师傅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国家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中职教师和企业带徒弟的师傅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专家。目前,参与“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培养力度不够,这些已成为制约“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瓶颈”。不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实践,其生产车间和工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检验地,也是“双师型”教师最好的练兵场。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和技术改革,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充实提高其“双师”素质。同时将企业的师傅请进学校,让其了解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过程,使师傅们在学生的教学管理能力上有所提升。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师将企业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师傅将学校的教育管理融入到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能促进“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期间管理困难

学校对学生实行的是24小封闭式管理,企业对员工实行的是每天八小时工作制。而“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对象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和学徒。那么他们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就会出双重管理制度的碰撞产生新的问题。这给下企业带队的老师在学生管理上带来很大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八小时后主负责管理的是带队老师,因企业不像学校实行的24小封闭式管理,学生可以随意进出企业成“放羊”状态。带队老师无法把控学生在八小之后的具体情况,所以学生的安全方面存在着隐患。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建立工学交替管理机制,成立专门针对工学交替之学徒的管理机构。由校企双方在每24小内定期和不定期查岗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现代学徒制专项资金投入不够且限制多

“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要想得长效的发展,需在硬件及软件进行适当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对该项目的专项资金做了多项限制性规定且投入的力度也不大。政府投入是我校与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主要保障。但在现实中,由于政府对该项目投入不足,致使我校陷入一种自谋出路的困境,一边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号召“现代学徒制”,另一边却是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有些需要经费支持的项目学校无钱使用或者不能使用,直接导致该项目部分停止或者精简,制约了“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28号)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2008]8号

[3]  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 [J].高等教育研究

[4]  戴裕崴,杨玉兰,胡如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4)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解决对策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