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2020-10-21成硕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差异

成硕

摘    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电视事业也蓬勃稳定发展着,其中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共通也有差异,一个完整且质量高的专题、纪录片应具备很多元素,比如,优良的脚本、精美的画面以及恰当的解说词和字幕,这些缺一不可。本文就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二者之间的差异展开深入分析,通过不同角度剖析,同时列举几点有效的拍摄技巧,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差异;拍摄技巧

前言

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电视行业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产品的品质,总体来看,当前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不断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拍摄内容的选取也在向“好看”的方向作出调整,其最终目的就是力争让制作完成的作品能够为受众所接纳,努力让专题、纪录片不再“小众”。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加以分析,并总结出了几点可行的拍摄技巧与对策。

一、浅谈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

1.表现生活的形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表现生活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它主要是以新闻镜头为主要方向,将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与物,以新闻镜头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帮助人们掌握当前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同时它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比如,画面、音响、声音以及色彩方面,可以说其具备较强的新闻特点。而专题片则不同于纪录片,它往往具备较高的艺术性,通过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客观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特点,比如,运用对比、联想渲染等艺术手段,并结合实际社会现状加以摆拍或者是补拍,这也正是二者之间的区别[1]。

2.时空处理方式的不同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时空处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处理上,主要是以现在进行时为主,简单来讲,就是主要记录社会经济体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是人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当然也可以对未知生活进行描述。同时我们也可以将电视纪录片理解为,随时跟拍、随时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而专题片则与电视纪录片有较大差异,在时空处理上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表现现在进行时,也可以表现过去式,甚至还可以表现将来进行时,它不仅可以记录正在发生的生活,也可以对其他方面进行记录,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3.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电视纪录片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展现生活,通俗点讲,就是纪录片的思想主要是对“正在发生”的一种体现,二者的实际创作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专题片表露观点和思想是直接的,而纪录片即便也是创作者带着自己的观念在创作,但它往往不会直抒胸臆,而是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

4.结构形态方面的不同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结构形态上存在着差异,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主要是以时间为依据,而专题片主要是以思想阐释为主。通常情况下,纪录片是为了记录生活流程而存在,而专题片往往需要根据思想需求来选材,材料的合理性与否也将影响专题片的效果,这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掌握二者之间的差异,合理地展开拍摄工作。

二、浅谈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拍摄技巧

1.要有一个优良的脚本

为了促进我国电视事业蓬勃稳定发展,在正确认识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采取有效手段来提高拍摄质量,这时就需要有一个优良的脚本,这也是优秀电视专题作品产生的重要基础。首先,工作人员在确定拍摄某一电视专题片之后,要考虑电视脚本的合理性,因为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脚本是很难开机拍摄的,很容易造成因盲目拍摄而加大拍摄成本,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认识到这一點的同时也要提高撰写脚本人员的编写能力,要选择熟悉宣传单位实际情况的人员,来进行脚本撰写工作。纪录片的脚本往往是在拍摄工作基本完成后进行,根据前期所取得的画面来完成脚本创作。电视因有画面这一基本原素,因此无论是专题片还是纪录片,脚本的创作与报刊、广播的文案都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要带着画面进行,要在脚本写作阶段就将整片的节奏和基调确定下来。要想拍摄出质量高的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写作功夫首当其冲。

2.要有精美的拍摄画面

一个品质佳的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是需要具备精美画面的,这样才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愉悦感,这就对编导人员提出了除文字写作以外的画面拍摄要求,在撰写脚本结束之后,就应当根据画面对脚本进行细致化处理,例如做分镜头脚本。所谓“分镜头脚本”主要是指,将专题片和纪录片按内容分成若干组镜头并遵循拍摄的文稿,每一个镜头应配备相应的说明文字,当然拍摄工作也要由专业的摄像人员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所拍出的画面具备美感[2]。对于拍摄地点的选择要做充分调研评判,不同的拍摄地点,所呈现的画面感是存在差异的,摄像人员要有评估选择的能力,要确定最佳的拍摄机位并调试好摄影设备,让拍摄画面色彩、构图都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以便让观众看到更加清晰、悦目的画面,以此来提高影片拍摄的品质,并为后期编辑奠定夯实基础。

3.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解说

不管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纪录片都需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解说,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播音员风格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结合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实际情况,匹配合理的解说词、选择合适的播音员。播音员要以声夺人,专题片、纪录片对播音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在制作感情色彩较浓的片子时,播音人员应能恰到好处地处理情感,即要到位,又不能“过”。再或者,在制作比较舒缓的影片时,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应适当的调慢语速,并配有相应的背景音乐,进一步为听众营造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以《舌尖上的中国》播音为例,能让这部纪录片红遍大江南北的除了片中的各地美食,还有充满吸引力的解说艺术,李立宏充满磁性的声音为这部纪录片悬挂了音频标签。

4.要恰當匹配字幕

纪录片和专题片,应恰当使用字幕,这不仅能帮助观众及时掌握片子的关键内容,也是引起观众关注和吸引眼球的一种方式,比如,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加深人们对片子的记忆。再或者也可以在片子的开头和结尾,以新颖的形式标示出重点内容,当然字幕的配比也要拿捏到位,过多、过少都将影响整片的创作效果,可以说恰当的字幕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对于比较严肃的专题作品,应选择庄重大方的字体,比如,黑色正楷字体,而较为生动有趣的影片,则可以使用一些美术字体来提升欢快气氛。此外,字体的颜色也要合理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营造不同气氛,这些都需要创作者合理选择,最终,起到提升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质量的作用。

5.要有灵活的特技手段

特技手段对提高片子质感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在某些画面中穿插一些创意性强的特效,本身专题片、纪录片的画面是有些朴素的,而借助特技手段能够为其画面注入新的元素,进一步使整片的画面感更加生机盎然,同时一些淡入淡出的转换技巧,也是营造气氛烘托效果的有效处理手段。例如,在某个影片拍摄结束之后,需要从一个问题(章节)向另一个问题(章节)过度,就可以采用各种适合的过度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影片画面的优美感,也不会造成观众视觉上的不适,避免画面“跳”的感觉。进而发挥特技手段在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拍摄中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电视纪录片还是专题片,拍摄方式不同,制作手法各异,但共同的要求是,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有清晰的方向认知,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脚本、画面、解说词、音乐、字幕、特效包装等等,这些都是决定创作成败的重要元素,要善于总结不断积累,在两者创作中做到按实际需要灵活转换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进一步为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能够将片子中深刻的内容有效传达给观众,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已成为国家鲜亮的名片,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将这张名片擦拭得更亮。

参考文献:

[1]陈浩.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J].记者摇篮,2019(12):85-86.

[2]李杜若.南阳电视纪录片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J].记者摇篮,2018(11):79-80.

[3]邓红.纪录片拍摄技巧分析 [J].视听,2015(11):66-67.

[4]常秀芹.从政论类专题片中,全媒体记者可以学到哪些新技能?——《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的创作与创新[J].中国记者,2017(11):79-80.

[5]柯国兆.浅谈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之异同[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161.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差异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相似与差异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