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语文课标、教学大纲和普高语文课标的比较研究
2020-10-21孙静
孙静
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中职课标》)。《中职课标》替代了原先的教学大纲,一方面更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对标普通高中和衔接义务教育,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了规范与遵循。本文试对《中职课标》(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比较研究、梳理,推广中职语文教育新理念,同时也为《中职课标》的贯彻落实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中职语文课标产生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指向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中职语文等人文学科在情感、审美、文化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其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学科实践活动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有助于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
(二)人人成才理念的提出
《意见》中还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人人成才”理念改变了以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升学率和分数的现象,对提升中职生自信心尤其重要。“人人成才”理念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地将学生培养成人才,人才培养的过程怎样才能更规范,《中职课标》呼之欲出。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明确定位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使中职教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类型,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方案让全社会从提升国民素质的高度重新认识中职教育。
二、中职语文课标的全新理念
(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课程隐性价值
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中职课标》凝练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理解与运用(语言认知与积累、语言表达与交流)、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审美发现与鉴赏(审美发现与体验、审美鉴赏与评价)、文化传承与参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四个方面八个元素组成。而原先的大纲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描述课程目标的,如“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化和审美方面仅概要式地提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相对而言,知识与能力是显性的,而思维、文化、审美是内蕴在课程中的,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以及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才能让语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熏染而成。
面对时代的大发展,未来的人才仅有技术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家国情怀,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深厚的文化积淀等。因此,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是中职语文的核心要义。
(二)精准把握学情,突出职教特色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都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对于中职生这一群体我们又是如何认识的呢?中职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不少人缺乏学习兴趣,而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内驱力与外在压力都欠缺。
面对如此现状,《中职课标》相对于2017年版的普高课标,首先是精准把握了学情,降低了能力层级。比如说“语言理解与运用”,而非普高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因为建构不仅要理解,还包含主动地积累探究构建知识;“审美发现与鉴赏”,而非普高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发现与创造能力层级相差甚大,创造美应该是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降低能力层级并不意味着质量下降,这恰恰是其增强适宜性的重要表现,中职生能在离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跳一跳,够得着”的相应目标,让他们不再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
其次,相較于普高课标来说,《中职课标》的职教特色鲜明。同样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普通高中和中职由于各自的任务不同,课标制定的途径也不同。中职语文的任务是“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中职语文更多是为学习技能技术、为就业做准备的。而普高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换而言之,普高更多的是为升学做准备。因此,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中有所侧重。如《中职课标》在“语言认知与积累”中强调“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在“语言表达与交流”中强调“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由此可见,中职语文学习更强调要与将来的职业、生活情境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工学一体”的思想,重实践与应用,职教特色鲜明。在“审美鉴赏与评价”方面强调阅读“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为学生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比于大纲,《中职课标》首次编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分2个水平描述:水平1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是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应该达到的要求,也是命题的依据。通过阶段考试、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不断地反馈与调整,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广度与深度,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把脉、诊断,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同时,命题强调思想性原则、情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命题中注重创设情境,设计典型任务,不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倡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个人生活、未来职场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创造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对中职语文课标落地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倡导独立思考
《中职课标》要真正贯彻落实,首先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培训、专家解读;其次也需要教师们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钻研,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充分领会课标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用好标准,真正贯彻标准。专家学者编制、解读《中职课标》,教材也是依据课标开发的,而用教材设计课程,让课标真正落地的是一线教师。课标、教材、课程、学生之间的适恰性只有一线教师通过观察才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一线教师的立场、声音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倡导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主动作为。
(二)加强科研引领,进行实践研究
相关部门应加大科研投入,使地区之间形成联盟或教研共同体,用科研的力量推动《中职课标》落地生根。在具体研究中,我们要重视实践研究,让高质量的教材早日进课堂。在微观层面上,具体优秀课例的开发、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观察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课标精神。
(三)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将来要面临的职业生活,进行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开发。其次我们身处的地区,有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发展,我们要注重整体设计,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知家乡、爱家乡,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传统的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也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中职课标》的颁布标志着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拉开了帷幕。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标精神,更新中职语文教育理念,精准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教育教学,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更好地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技术人才打好人文底色。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