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业院校自身优势 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2020-10-21张红延
张红延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调研指导大别山时提出的“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 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8月31日至9月3日,全省94所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领导干部齐聚信阳大别山干部学院,就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实现“两个更好”建言献策。现摘编部分参会领导的发言,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许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我们理应提高政治站位,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快速振兴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下面就对接信阳市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努力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等方面谈三点建议。
第一,聚焦制造业人才培养。今年7月,我校与A股上市公司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学、研、创、培、孵”六个要素,共建长园产业学院,校企拉开了全面合作的序幕。长园集团长期深耕高端制造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智能工厂装备产业和智能电网设备产业上,取得了全球领先优势,在部分领域打破了依赖外国技术的局面。该公司的董事长吴启权先生始终心系家乡信阳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学校依托长园集团的技术优势,在信阳新县建立了长园装备制造公司,并与长园集团商定,在今年百万扩招计划中,立即启动现代学徒制模式,对接长园装备制造公司在职职工,进行学历和能力提升培养,实行学费全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贡献力量。
第二,对口支援信阳市职业院校建设。学校期待与信阳市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发挥轨道交通类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对口支援建设1—2所中高职院校。一是开展校际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现已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二是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加强“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实施、学分互认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三是向受援院校派遣教师或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群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受援院校提供全方位支持。
第三,服务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我校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护理专业也有60年的办学历史,可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专业特色优势。一是在浉河区、新县、商城县等旅游区开展农村旅游小微企业人员培训服务,如乡村民宿管理能力的培训、乡村景区管理能力培训、乡村民宿餐饮服务技能培训、乡村民宿客房服务技能培训等,助力实现经济增收、生态改善;或以学校行业、企业、农户四结合的方式,建设“中心基地+卫星社区”的联盟式旅游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服务于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对接信阳市开展国家级康养产业试点需求,与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协作,订单式培养医护人才,建设医养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信阳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环境好,生态好,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在这方面好好做做文章,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桂贞: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也是具有66年办学经验的综合类职业院校。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三项工程,形成了校企协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教一体、分类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有装备制造等12个大类52个专业,专业体系较为完备。在助力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方面,学校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聚焦教育发展,开展校校合作。学校将基于“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群建设,以及“三教”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等办学经验,主动与革命老区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和师资培训,服务老区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数控技术专业群和旅游管理专业群是我们学校的两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我们将在努力做好专业群建设的同时,与老区开展校企合作,这两个专业群涉及了10个专业,基本上能够全面覆盖并对接服务老区文旅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建设和岗位需求。我们愿与老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每年定向为企业培养装备制造类、汽车制造类、导游类、酒店管理类、餐饮类、音乐表演类等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我院将结合老区“红”“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发特色产业,为老区制造类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机电一体化等模块化培训,为文旅企业开展智慧文旅、表演技能等技能培训。同时,还可利用国家和我省对“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将建设任务向老区建设发展贴近,利用学校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国家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为抓手,开展定向科技创新服务,开发定制化生产和实训项目,助力企业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和经典线路,促进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的產品开发和技术转化,推动老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聚焦技能提升,开展培育培训。学校将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等技能培训和鉴定优势,每年对老区教育发展提供师资培训和培养服务,并为老区的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提供培训和鉴定服务。
我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高校,形成了“四抓促双创,创业促就业”的创新创业典型经验,我们愿意与老区合作,为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并将我院的创业项目落地老区。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院长刘源: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成立于1952年,现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100所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其中5个是涉农学院。多年来,学校毕业生为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在“米袋子”“菜篮子”“餐桌子”“奶瓶子”“肉案子”等让国人吃饱吃好吃健康方面做出了贡献。助力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过更好的生活,是我们职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助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推动老区人才培养。第一,利用河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是理事长单位),重点帮扶老区涉农的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一到两所,向受援学校派遣教师管理人员,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第二,在此次高校高职扩招和省农业农村厅的“一村一大”工程中,我们向老区再拿出500至1000个指标,为当地直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第三,继续和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对接该院出国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让更多孩子们走出去,到发达国家学习农业生产技术,达到“一人出国,全家脱贫”的目标,助力老区脱贫攻坚计划。
二是发挥技术优势,增强老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信阳农业县多,我们农业职业学院在脱贫攻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学校计划实施“百带千”工程,对信阳八个县两个区,每个县每個区选十个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帮扶,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更多种植户共同致富。
三是发挥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优势,加大老区特色农副产品推广力度。学校根据农副产品“三品一标”的发展方向,准备在老区选择10—20个农产品品牌,做强做优。同时,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线上利用服务网和电商,线下与北京新发地和郑州万邦物流合作),把老区优质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使农民真正种得好,收得好,也卖得好。
四是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优势,服务老区全面振兴。根据省人才办选派科技副县长这个经验,我们将派副教授或讲师做科技乡镇长,这样通过他们上通下联,把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厅的政策优势,把学校的资源优势,利用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这三块牌子,发挥优势,把职工的资源整合起来,统筹服务信阳经济发展。
最后提一个建议。信阳也是职教大市,有很多职业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建议形成职教联盟,乘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全国要建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的东风,把“联盟”建起来,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助推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振兴。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