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孔子学院发展特色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10-21罗小如
罗小如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位于东非,人口1.05 亿,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2017 年GDP 居非洲国家前列。埃塞为热带草原气候,以农牧业为主,工业生产较落后。中埃关系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 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埃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交往更为密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埃塞,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商贸合作区等,如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扩建、首都第一条轻轨、埃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非盟总部大厦、东方工业园等项目。中国驻埃塞的使馆经商处2017 统计,目前在埃塞中资企业共计260多家。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论坛的背景下,中埃之间的人文教育合作也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包括中埃高校和文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项目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的设立与汉语国际传播。埃塞汉语教学始于2009 年,经过10 年的发展,目前设立了2 所孔院、6 个孔子课堂和2个汉语教学点,汉语教学覆盖了首都及周边主要城市。本文探讨了埃塞孔院发展特色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孔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埃塞孔院的发展特色
埃塞现有2 家孔院,分别为埃塞职业教育孔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前者建于2009 年5 月,后者建于2013 年11 月,埃塞职业教育孔院设在埃塞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内,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设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2 所孔院的中方合作院校均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埃塞孔院/课堂根据属地情况和外方合作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办学路径,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1.1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1.1.1 根据合作院校特色,将汉语教学和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埃塞职教孔院自成立起,就把汉语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针对埃塞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的特色,职业教育孔院一开始定位就是把汉语和职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开设了“汉语+”课程,如“汉语+车身材料技术”“汉语+重型汽车技术”“汉语+机电一体化”“汉语+单片机控制系统”等课程。孔院理论课教学把科技汉语词汇融入工科专业知识教学中;在实验实训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力帆、中兴等中资企业参观实习,并要求学生能用汉语对实践过程进行讲解①。学生学习必修汉语、专业汉语并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学员毕业获取学历的同时也获得汉语水平等级证书,这种教育模式即为“双证书制”,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学生培养模式颇为相似[1]。职业教育孔院的“中文+职业技术培训”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办学特色,为埃塞培养了一批既懂汉语又掌握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1.1.2 联合中资企业,共同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埃塞孔院学员包括在校生和校外成人学员。成人学员主要来自埃塞政府职员、企业员工和中资企业职工。在2 所孔院及下属孔子课堂、教学点,除了在校生汉语教学外,还与当地的中资企业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如阿瓦萨大学孔子课堂与阿瓦萨工业园中资企业JP 纺织有限公司(埃塞)合作,联合培训工人和管理人员,孔子课堂教师负责基础汉语教学,纺织厂中方技术人员负责专业汉语和纺织服装技术培训。通过2 期培训,职工基本能与中方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员工既学习了汉语又掌握了纺织技能,从而极大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2 所孔院与中资企业合作培训员工,如职业教育孔院与北方国际、中铁四局、河北建工、中电建、开普箱包等中资企业合作,对公司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汉语培训,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更好地与中方人员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①。
1.2 在校生汉语教学与成人汉语培训相结合②
对孔院/课堂和汉语教学点来说,在校生汉语教学是其首要任务,同时校外成人汉语培训是传播汉语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单位充分利用合作学校优势,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如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充分利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优势,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中文专业每年招生比较稳定,基本都在20 人以上,校内汉语兴趣班生源也较好。同时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利用地处首都的优势,积极开展校外汉语培训。如与埃塞移民局、埃塞海关、非盟总部、埃塞航空、银行、旅游公司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建立联系,定期派教师前往授课,进行商务汉语、航空汉语、旅游汉语等专门用途汉语培训,很受学员欢迎。又如阿瓦萨大学孔子课堂,2011 年开始汉语教学,2014 年招收中文专业本科生,校内汉语证书班学生每学期注册人数在300 人左右。阿斯大学孔子课堂除了在该校多个院系开设汉语选修课程外,还积极拓展校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师深入当地社区、村镇、中小学,为社区工作人员、普通百姓和中小学生讲授汉语,并且与当地一所武术学校合作开展中国武术教学,该课堂已形成了“中文+中华武术”的办学特色。
1.3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影响当地社区
孔院的主要任务一是汉语教学,二是传播中国文化。埃塞孔院/课堂和教学点结合各地实现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并与当地进行文化互动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互学互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以职业教育孔院为例,2018—2019 学年孔院举办21 场次的文化活动,包括孔子学院日、欢乐春节、庆祝孔院10 周年、中华歌曲大赛等,活动类型有文艺表演、文化体验、图片展览、各类比赛竞赛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和校外人员参与,反响较好。此外,孔院还邀请了国内文艺团体和文化名人前来演出或举办讲座,为当地民众带来了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获得当地民众和在埃华人的高度赞赏。如2017 年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团为孔院和教学点师生带来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让观众认识和体验了中国音乐,观众感到十分震撼,此次演出还在央视《远方的家》播出。多年来,各孔院/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影响了当地社区和民众,增进了交流,发挥了文化外交的职能。
2 埃塞孔院发展的有利因素
埃塞孔院在10 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院多点”的办学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和职业培训,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在埃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这些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中国政府、孔院总部及合作院校的大力支持
埃塞孔院是在教育部援外共建项目——埃-中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9 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亚的斯亚贝巴孔院,孔院在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同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得埃塞孔院一开始就具有“中文+职业技术培训”的办学特色。2014 年亚的斯亚贝巴孔院更名为埃塞职业教育孔院,这是全球唯一一所以“职业教育”冠名的孔院。长期以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陆续派出教师和志愿者,为埃塞孔院的发展提供师资支持。
埃塞孔院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政府、教育部和孔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和教育部领导多次视察孔院,为孔院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 年11 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汉办主任许琳陪同刘延东副总理访问职教孔院;2014 年5 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非经贸人文座谈会,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教授访问了埃塞2 所孔院;2018 年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召开,孔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指出:非洲孔子学院的课程结合了语言文化与职业技能两方面的培训,提供紧密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如埃塞职业教育孔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车身材料与技术、重型汽车技术等培训[2]。
根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2019 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孔院总部共同设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奖学金”,推出“中文+职业技术培训”(中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中文+汽车维修工程本科)奖学金项目,此项目突出了“中文+职业技术培训”的特色。
2.2 中埃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人文与其他领域的多层面合作
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洲国家的航空中转站,同时也是非盟总部所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中非经贸交往论坛、政府会议等经常在埃塞举行,因此加深了中埃之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埃塞首都举办过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中非经贸人文座谈会等高级别会议。2018 年9 月3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 年议程》、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携手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3]。中埃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高层会议及合作文件使中埃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目前,在埃中资企业涉及基础设施、电力通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商贸、旅游、宾馆等行业,还有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埃塞政府已开发和正在建设11 个国家级工业园,这些工业园或由中资企业建设经营,或由中资企业入驻进行生产经营,成为经贸合作区,中资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当地人就业,中埃人员交往密切,人文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既懂汉语又了解当代中国的人员来企业工作[4]。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孔院成为中埃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平台,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方便与中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埃塞多个政府部门聘请孔院教师对职员进行汉语培训,让职员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埃塞“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培训供不应求,就业市场中汉语人才紧缺。
2.3 中资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技术培训和汉语推广工作
埃塞是非洲的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技能型人才缺乏[5]。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埃塞合作项目,在基础设施、通讯电力、工业制造、轻工纺织等领域进行投资与合作。中资企业在生产中对当地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非洲国家技术水平,增加就业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具有重要意义。中方人员在对当地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时,也与其进行汉语交流并作指导,有条件的企业还组织员工集中学习汉语,中方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教授当地员工专门汉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传播与推广。
2.4 汉语融入埃塞高等教育体系
在埃塞的2 所孔院及下属课堂、教学点中,除一所奥罗莫特别寄宿学校孔子课堂设在中学外,其他孔子课堂或汉语教学点均设在高校。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阿瓦萨大学孔子课堂和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均有中文本科专业,汉语课程均是这些高校中文专业的学位课,中文系已成为这些高校的正式建制。职业教育孔院本部汉语课为必修课,其他孔子课堂或教学点汉语课程为兴趣班。在这些高校中,汉语课程基本上获得了认可,各校每年报名兴趣班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有些学生通过汉语水平考试,获得孔院奖学金前往中国学习。从这些高校汉语教学的情况看,汉语已融入埃塞高等教育体系。
3 埃塞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埃塞孔子学院在10 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为汉语国际传播和中埃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3.1 孔院/课堂数量较少,教学点覆盖面不广
埃塞是非洲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非洲第2 位。埃塞首都是非盟总部所在地,政治上在非洲居重要地位。自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埃经贸、人文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持续增加,在埃塞进行汉语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埃塞孔院/课堂及教学点数量较少,而且主要分布在首都及周边地区,在埃塞南部、东部、西部地区较少或者没有。孔子课堂也主要设在埃塞几所比较好的大学,一些州首府或一般城市的大学没有汉语教学点。而基础教育中,只有奥罗莫寄宿学校一个汉语教学点。因此,对于埃塞这样的非洲人口大国而言,学习汉语的人数还很有限。非洲11 国孔院/课堂和教学点数量对比如表1 所示。
表1 非洲11 国孔院/课堂和教学点数量对比③
南非、肯尼亚、摩洛哥孔院数量较多,孔子课堂和教学点多设在中小学,分布较均衡;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埃及等国,虽然孔子学院数量不多,但其教学点较多,中小学均有分布[7];加纳、赞比亚、布隆迪,中小学教学点数量众多。以上11 国中埃及、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8]。埃塞孔院、教学点数量不多,覆盖面较窄,汉语还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孔院/课堂和教学点有待进一步拓展。
3.2 中方教师及教学设施不足,本土汉语教师短缺
埃塞2 所孔院目前共有中方教师和志愿者40人,教学班级有普通班和成人班,教学任务较重。如职业教育孔院及教学点2018 年教学总课时将近18 000课时。因此,无论是孔院或教学点,师资都比较紧张,致使有些课程无法开设,面向社会的汉语培训也无法进一步拓展。有些孔子课堂合作院规模虽大,但限于中方教师只有1~2 名,因此要把面向全校汉语兴趣班改为学分课,暂有困难。此外,一些孔子课堂和教学点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有的教学点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学只能使用常规教具;有的教学点没有足够的教室,上课只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埃塞孔院目前仅有1 名兼职本土汉语教师,孔院急需培养专职本土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教学是必由之路,也是长久之计。从长远来看,一是汉语师资本土化才能最终解决国际中文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二是本土汉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便于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三是本土汉语教师与中方教师合作教学能够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3.3 中文专业点偏少,兴趣班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
埃塞目前3 所高校设有中文专业,其他教学点或者开设汉语必修课,或者开设兴趣班,只开设兴趣班的教学点生源往往难以保障,学员自主性和流动性较大。几所规模较大的合作高校教学点,可以考虑申请中文专业,将汉语兴趣班转变为学位课或学分课,努力融入合作高校。汉语传播主体是在校生汉语教学,据孔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5)》中统计,埃塞孔院2015 年注册学员10 477 人。学员数量虽不少,但是注册学员能坚持学习完中级汉语的却不多。从阿瓦萨孔子课堂近3 年证书班情况看,一级班每学期注册将近300 人,到了二级班只剩下50 人,三级班30 人,四级班十几人,阿瓦萨大学孔子课堂2015—2018学年证书班注册学员人数统计如表2 所示。学生多数只学一个学期甚至半个学期就放弃学习汉语,能坚持学完四级的较少,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原因、教材不足、大班教学、教学方法等。
表2 阿瓦萨大学孔子课堂2015—2018 学年证书班注册学员人数统计④
3.4 教材适用性不强,本土化教材研发不足
一直以来,埃塞孔院中文专业都采用国内留学生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兴趣班学生采用《体验汉语》或《HSK 标准教程》。这些教材虽然都是优秀教材,但在埃塞适用性不强,不能与埃塞本土文化相结合,学生初学时不易接受,且没有目的语语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较慢。埃塞孔院建立以来,曾尝试过编写一些适合本土教学和学习汉语的教材,如职业教育孔院编写的《职业技术词汇系列》,采用英语、阿姆哈拉语注释,是为适应机电、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汉语而编写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编写的《交际汉语—埃塞机场篇》《汉语基础会话100 句》是用于培训机场工作人员和政府官员的教材[9]。而这些都只能作为成人短期培训和专业汉语教材,目前在校生普通汉语教材尚在编写中。
4 埃塞孔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在全球孔院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埃塞孔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应当正视问题,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寻求应对之策,才能使孔院持续健康发展。
4.1 加强顶层设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自2004 年全球第一所孔院在韩国建立,孔院已经走过了16 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 年,全球已有162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 所孔院和1 172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院也完成了从初期的规模扩展到质量发展的转变,更加注重提质增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9 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会上孙春兰副总理强调:“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10],这为孔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埃塞孔院应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探索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孔子课堂、教学点的建设,引导各教学单位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办学方向,开展多样化办学模式,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汉语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孔院/课堂将进一步融入当地学校社区,为后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灵魂[11],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孔院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针对埃塞目前教学点偏少,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应创造条件,改善教学和生活设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国内大中学教师和志愿者参与埃塞中文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尤其是志愿者做好职业规划,使其乐于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建立一套教师培养、培训、考核和奖励机制,使优秀教师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新上岗教师,可聘请本土教育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当地教育教学方法的岗前培训,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当地教育教学和文化生活,提高教师当地教学适应能力。工作一学期后开展岗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组织活动能力。通过实际工作,培养一批适合埃塞中文教学的国际汉语师资队伍。
在教师充足的情况下,教学点可进入当地社区和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设立下属教学点,为将来汉语纳入埃塞基础教育体系创造条件。
4.3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要取得较好效果,教学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赵金铭指出:“教学内容真实、有趣、合情合理,是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最有用的,若结合学习者自身生活经验更好[12]。”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探索海外汉语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到汉语和汉字的特点,探索符合当地教学实际和学习特点的教法,研究适应不同群体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形式多样的海外汉语教学模式[12]。因此,国际汉语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国家学习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首先要有针对性,即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目标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或本土汉语传播人才,教学内容在注重选择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应注意专业化培养;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和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针对兴趣班学生,应该让学生爱上汉语,教学中应以生活化的汉语为教学内容,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情景教学、实物展示等。
4.4 开发本土教材,培养本土汉语教师
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好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前线的士兵有了精良的武器装备[13]。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发本土汉语教材十分重要。如何把本土生活方式和文化融入到汉语教学中,是教材本土化的关键[14]。在孔院/课堂所在的各所大学中,有一批从事本土语言文化研究的学者,他们学有专长。在埃塞孔院中有一些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且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孔院应组织中方教师与本土教师合作,编写一些适用性强的本土教材,弥补本土教材的不足。
对于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一是可以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前往中国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埃塞任教;二是根据孔院/课堂的实际情况,寻求孔院总部支持,开展孔院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或“中文+”项目,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和其他复合型人才。
4.5 与中资企业及相关单位合作,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埃塞孔院办学需因地制宜,进一步探索“中文+”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资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优势,孔院应加强与中资企业和相关单位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与中企洽谈人才需求,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聘请中企专家到孔院作兼职教师,进行技能和实践教学,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中资企业工作[15]。另一方面,与援埃医疗队、农业专家组合作培养当地急需人才。埃塞医疗、农业人才较匮乏,可以聘请医疗队和农业专家来校授课,并为学员提供实习机会,毕业后推荐就业。这种合作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模式适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汉语教学和中埃人文交流。
5 结 语
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 年)》2 个文件,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下,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人文教育领域的交流将迈上新台阶。2019 年4 月李克强总理会见埃塞总理阿比,两国领导人表示愿深化同对方各领域合作并且见证了多个双边文件的签署。在此背景下,中埃关系将持续健康发展,中埃合作前景更加广阔。近年来,中国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人文教育领域访问团走进埃塞,交流访问更加频繁;埃塞教育官员访华团、体育代表团、大中学生夏令营、民间旅游团等来到中国交流访问,埃塞大中学生前往中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更有大量的埃塞人来到中国经商。埃塞孔院作为中埃两国人文交流的平台,应抓住有利条件,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同时应因地制宜,克服发展中的不利条件,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使孔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注 释:
① 2018-2019 学年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工作报告(内部资料)。
② 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提供相关数据。
③ 数据来源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8)》及孔子学院教师。
④ 数据来自笔者所在孔子课堂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