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日光温室桃树主干型树形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0-10-21李鹏程苏学德郭绍杰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树形果枝结果枝

李鹏程, 苏学德, 杨 湘, 李 铭, 郭绍杰

(新疆农垦科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桃(AmygdaluspersicaLinn)是蔷薇科(Rossaceae)李属(Prunus)植物果实,原产于中国,是我国最主要的果树树种之一,在落叶果树中,栽培面积仅次于苹果、梨。桃树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果树之一[1-2],桃树以其成形快、易挂果、管理简单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果农喜爱,全国各省区除黑龙江、海南、内蒙古以外均有栽植。新疆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果树栽培,但由于南疆人多耕地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水果的产量和效益尤为重要。近年来,依靠政府引导,加上南疆人民对桃的喜爱,设施桃产业在南疆发展很快。随着规模化快速发展,管理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稀植条件下桃树树形一直采用开心型,管理不当易造成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桃树果实的品质改良和产量,降低种植效益。在设施栽培的密植条件下,开心型树形的以上问题表现更为明显。通过近年的实践,设施密植栽培桃树树形宜采用主干型,与开心型树形相比,具有充分利用设施内空间和光照,技术操作简单,早丰产,果品质量高的特点。根据在南疆设施栽培桃树的成功经验,针对设施桃树主干型树形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区概况

南疆皮墨垦区昆玉市地处皮山县与墨玉县交界处,地形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坡度较陡,北界切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 304~1 397 m,属极度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区域气候主要特征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充足。太阳总辐射量为5 780.87~6 341.79 MJ/m2,光辐射总量达2 553.46 MJ/m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610.6 h,由于浮尘的阻挡作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只有53%~58%,年平均降水量为36~37 mm,蒸发量2 239 mm,无霜期177 d,年日照时数为2 610.6 h。

2 桃树日光温室栽培条件

2.1 设施条件

南疆地区春季风沙较大,要选择在背风、四周有防护林处建造温室。最好选用下挖式新型日光温室,以有效避免大风天气对设施桃树的侵害。

2.2 土壤条件

土壤以保水、透气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pH 6.5~8.0,盐含量低于2.5 g/kg,地下水位在地表2 m以下。

3 苗木选择及定植

3.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时,考虑到设施内光照弱,温度高,因此应选择易着色、抗性强、耐高温、成花容易、结果早、丰产性好、商品价值高的桃树品种,为培养主干型树形,要求品种要易形成直立粗壮的中干。目前主要以果实品质好、耐储运的硬肉桃为主,如毛桃品种春雪、春美等,油桃品种金辉、金硕、中油5号等。桃树苗选择标准为粗壮、根系完整、芽头饱满、无病虫害、嫁接处愈合良好,苗木以一年生的嫁接苗为宜。

3.2 树苗定植

桃树适宜在地下水位低于1 m、pH 5.0~7.5、土层深厚和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栽培,盐碱较重的地块应改良后栽植。桃树春栽和初冬栽均可,新疆冬季寒冷,以春栽为主。在规划好的土地上,先按行株距定点、挖穴或挖沟,施足基肥、然后回填栽苗。要提早做好栽前准备。

定植前按南北向开行距2.0 m、宽0.6~0.8 m、深0.5~0.6 m的定植沟。将生土与充分腐熟有机肥3~4 m3/667m2混匀后填沟并起垄。起垄规格为垄宽0.6~0.8 m,垄高0.2 m,垄间距2.0 m。填沟后灌透水使回填土下沉,以防苗木栽后根系与土壤形成空隙而影响成活率。

选择芽眼完好,无病虫、烂根的优质苗木,为保证成活率,定植前将根系缩减至20 cm,将苗木根系用清水浸泡12~24 h。定植前将主根放入100~150 mg/L 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20 min,以利成活。按株距0.8~1.0 m的栽植密度,在定植沟处挖直径30 cm、深度30 cm的定植坑。苗木栽植时做到“一提二踩三封土”,定植完后立即灌水。苗木定植后要立即定干,剪口高于顶端芽眼3~5 cm,定干高度为30~50 cm,且北高南低;露天或未扣棚膜的春植苗木定干后将剪口套膜防抽干,另外为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待地表水干后及时覆盖宽60~80 cm的地膜,以提高成活率。

4 树形修剪及管理

温室内空间有限,为充分利用光照、避免平面结果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一般采用高光效树形立体结果技术。主干型树形树高2.5~3.0 m,仅有1个粗壮直立的中心干,中心干上每20~30 cm有长势好、不重叠、以螺旋状上升的永久性结果枝15~20个,无主侧枝,树冠呈圆柱形,成形树冠径0.8~1.0 m。栽培行株距(2~3) m×1 m,栽植密度222~333株/667m2。

4.1 夏季修剪及管理

夏季修剪主要是抹芽、摘心、疏枝。及时抹除树干近地40~50 cm以内的萌芽和嫩梢。生长季采用拿、扭、转等方法软化当年生长枝条,将主干上的分枝变向。幼树以促为主,每隔15~20 d叶面喷1次0.2%~0.3%尿素或其他叶面肥,连续2次,6月后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新梢长到40 cm时,可喷洒200~250倍多效唑限制营养生长。3年以上结果树新梢长到40 cm时停止施用氮肥,减少灌水,叶面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和新型果树叶面肥PBO 150倍液控长,促进营养转化,迫使横向枝及早停长,使秋季形成足量的花芽。

4.2 冬季修剪及管理

冬季修剪主要是疏枝,采用单枝更新。冬季修剪在设施升温前进行,无论是主干型还是开心型,冬剪主要是选留结果枝,保证足够的结果枝量,确保产量,结果枝的修剪方法均是在休眠期结束时采用长梢修剪技术。“主干型”桃树冬剪,一般采用疏枝与缓放2种方法,即利用桃树当年新枝易形成花芽的习性,结果枝不短截,只缓放,利用其结果。疏除距顶端30~40 cm的果枝,缩剪细长结果枝,每株留15~20个长果枝。主干上均匀分布20~30个侧生分枝,分枝角度为80~90°。留枝密度以枝端间距10~15 cm为宜。将树体高度控制在2.0~2.5 m左右,严禁对结果枝短截,疏除主干上离地面30~40 cm的枝条。

4.3 果实采收后的修剪及管理

采果后回缩修剪是确定树体结构和培养树形的过程,也是设施桃树栽培修剪最关键的一步。采果后5~7 d,按照更新培养结果枝去远留近、去老留新、去大留小、去直留平的修剪原则,将树冠体积缩小到原来的3/5,树体高度压缩到原来的2/3,疏除中上部直立旺枝。采果后的结果枝留3~5 cm缩剪,有副梢的保留1个副梢;无副梢的保留春季没萌发的潜伏芽2~4个,促使萌发抽生夏梢,培养次年结果枝。疏剪春季抽生的新梢,长势过弱且长度不足35 cm的新梢保留不动,长度在35 cm以上的留基部2~3个芽缩剪。每株树留3~5个新梢作辅养枝。缩剪后,及时抹除萌发的无效芽,双芽和3芽只留1个,直立芽一般情况下抹除。果实采收后先放风锻炼 8~10 d,然后揭膜转向露地管理。重修剪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施肥,避免树体黄化。

4.4 扣棚管理

4.4.1 扣棚前的管理 温室升温树体萌芽后及时抹除背上芽、双芽和密挤芽,多留结果枝两侧抽生的新梢。当新梢长到20~25 cm时,对新梢进行扭梢或拿枝软化。坐果后疏除过密枝、徒长枝、无叶果枝及直立枝,缩减或疏除无果枝、直立旺枝。新梢长30~40 cm时摘心。果实硬核至膨大期进行吊枝,保持结果枝呈水平生长状态。果实生长中期及时疏除徒长枝、过密枝、直立旺枝及病虫枝。

4.4.2 扣棚时间的选择 扣棚时间的早晚直接关系到桃树能否正常开花、结果和果实成熟,其适宜时间应根据年温度变幅和时间、地域确定。昆玉地区11月上旬扣棚,并盖好保温被避免温室内见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温措施,强迫桃树进入休眠,必须满足油桃在休眠期的低温需冷量,即0~7℃的低温时数在600~700 h以上。低温需冷量达到要求以后应及时升温,间隔揭帘,缓慢升温。扣棚前根据土壤情况适当补肥,以农家肥为主,土壤干旱时浇水,浇足水后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开始扣膜后关闭通风口,白天打开保温被见光升温,夜间盖好保温被保温。设施栽培桃树各物侯期的温度调控指标见表1。

表1 设施桃树各物侯期温度调控指标Table 1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ndex of facility peach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 ℃

4.5 土肥水管理

桃树对肥水的要求严格,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和微生物肥,施肥以不对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为原则[3]。定植前在定植沟内施入腐熟有机肥75 000 kg/hm2。幼树定植当年待新梢长到15 cm时,开始用速效肥促进树体生长、扩大冠径,每隔15~20 d施1次,连续3次;展叶后每隔10 d喷1次3 g/kg尿素溶液和3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喷2~3次。

4.5.1 基肥 施肥最佳时间是秋季桃落叶前30 d,10月上、中旬进行,此时根系尚未活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分解慢,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施腐熟羊粪30 00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过磷酸钙250 kg/hm2、磷酸二铵750 kg/hm2、尿素300 kg/hm2。

4.5.2 叶面肥 扣棚至萌芽前施尿素 600 kg/hm2,并对树盘进行全膜覆盖。花期及时喷0.3%的硼砂,提高座果率。新叶展开后每隔10~15 d喷施1 g/kg尿素+1 g/kg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次,连喷3~4次。7月中旬后每隔10~15 d喷1次新型果树叶面肥 PBO 150倍液和 3~5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喷 2~3次。

4.5.3 追肥 幼果期追施氮磷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200 kg/hm2。在果实开始硬核时追肥,促进果实增大、新梢生长,此时要以钾肥为主,N、P、K肥配合施用,一般施硫酸钾750 kg/hm2、磷酸二铵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果实采收前施入速效性钾肥以提高果实品质,增大果个,提高含糖量。7月中旬后减少氮肥供应,适度控水,并结合施有机铁制剂40~60 g/株防治叶片黄化病。

4.5.4 灌水 结合滴灌施肥技术,萌芽前、坐果后、果实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施基肥后、越冬前均应灌透水。开花期、硬核期要严格控制灌水,防治落花、落果、裂核、裂果。同时注意中耕松土。

4.6 花果管理

4.6.1 花前复剪 桃树自花结实率较高,同时为了相互授粉,提高座果率,也可在同一温室内选栽2~3个花期相近的品种。开花前进行花前复剪,疏掉晚花、小花、弱花以及密挤枝、弱花枝和无花枝,并对生长势较弱的串花枝进行回缩复壮。

4.6.2 辅助授粉 采用鸡毛掸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熊蜂授粉。当桃树开花达5%时,在温室中央距地面100 cm高度放置1箱熊蜂进行昆虫授粉。同时为提高座果率,可在花期喷2 g/kg硼酸溶液。

4.6.3 疏花、疏果 日光温室桃树花期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坐果不稳定,因此只疏果不疏花,疏果也要分多次进行。根据果实大的少留、小的多留,枝条长的多留、短的少留原则,每8~14 cm选留果1个。疏果分2次进行。第1次疏果在花后15~20 d内进行,第2次疏果在生理落果后(硬核期)进行,疏除畸形果、病虫果、黄萎果、朝天果、小果、并生果、无叶枝上的果,尽量保留结果枝两侧的果实,长果枝留3~5个果,中果枝留果2~3个,短果枝和强壮花束壮果枝不留或3个短枝留果1个。一般叶果比保持在(25~30)∶1,产量控制在22 500~27 000 kg/hm2。

4.6.4 摘叶、铺反光膜 果实着色期应将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摘除,摘叶量不超过总叶量的30%。摘叶后在行间铺反光膜以提高果实着色度。前期地面覆盖的白色地膜也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桃树常见的主要虫害有桃蚜、红蜘蛛、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潜叶蛾等;病害有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和桃根腐病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4-5],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运用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色板、烟雾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确保桃果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

5.2 农业防治

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耐)性较强的品种。适时剪除病虫枝、干枯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春季萌芽前,应开展清园工作,将修剪下的病虫枝叶集中烧毁处理,并用石硫合剂等封棚,以减轻叶病类病害和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发生[6-8]。入冬前灌水,以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5.3 物理防治

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采用悬挂黄色粘虫板和诱芯消灭害虫;也可释放烟熏剂熏杀害虫;设施外设置防虫网,防治害虫从外界入侵。

5.4 化学防治

桃蚜可在芽萌动初期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或8%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田间喷施防治;红蜘蛛可在发芽前喷波美3~5°石硫合剂 1~2次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20%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500倍液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防治;桃炭疽病和桃褐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6 结语

设施栽培的桃树属高密栽培,桃树生长时间长,管理不当表现旺长,枝条不充实,树冠郁闭,内膛枝细弱,花芽分化质量低。因此在树形选择和整形修剪方面应充分考虑通风透光和空间利用率。桃树栽培采用主干型树形,在优越的水肥管理条件下,主干型树形主干高度可达1.5~1.8 m,抽生10~15个甚至更多的果枝,当年即可成形,定植第2年产量可达1 000~1 500 kg/667m2,结果早,前3年产量比开心型树形多50%。夏季修剪量小,冬季修剪技术简单、效率高、用工量小。细长主干型栽培的桃树,树冠细长,通风透光好,病虫害少;树体健壮,贮藏营养多,抗逆性强。果枝上花芽饱满,质量高,早春抗霜冻能力强。主干型树体结构合理,光照充足,养分利用率高,因此,果实大,颜色好,含糖量比开心型增加1%~2%,效益更高。

猜你喜欢

树形果枝结果枝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黄桃树形及整形修剪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不同树形对中国樱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树形灯
开心形苹果树修剪技术
中梨一号二主枝水平棚架整形修剪技术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