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0-12-17韦秀丽高立洪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居管护厕所

韦秀丽, 蒋 滔, 高立洪*, 刘 明, 王 冰, 毕 茹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 401329; 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研发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29; 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 40112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1];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重庆市结合自身实际,于2018年制定并发布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并根据中央和市有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指导”的工作要求,重庆市在分区县落实整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行政村的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在全国创新性提出了分村整治思路,把全市8 015个行政村细分为3个档次,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建设工作。

为充分了解掌握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工作开展成效及存在问题,对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村引领建设部分村进行详细调研,主要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3”任务(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引领、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建设和管护机制、保障措施)开展落实情况,分析总结特色亮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对象

按照中央“以县为单位”分类推进整治的要求,重庆市根据各区县(自治县、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有基础条件,区县分3类;同时,为精准施策,在分类区县落实整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行政村的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3个档次村实行整治。按照区县分类别村分档次原则,调研具有典型代表的九龙坡区(一类区县)、南岸区(一类区县)、巴南区(二类区县)、江津区(二类区县)、璧山区(二类区县)、梁平区(三类区县)等6个区县的21个村,其中一档村5个、二档村11个、三档村5个。

1.2 调研方法

采取实地现场走访、与区县镇村相关负责人问询座谈、查阅有关资料、与村民代表召开院坝会议及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及调查表等方法进行调研,获取相关文档、照片、调查问卷及表格等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1.3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引领、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建设和管护机制、保障措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内容的推进落实情况、特色及存在问题等。

2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

2.1 厕所改造重点推行三格式户厕

厕所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事关农民群众生活改善[2]。重庆市农村厕所改造实行一厕一档台账管理,技术模式重点推行三格式户厕,厕所粪污经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就近农地利用;条件较好的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类型为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其粪污经过大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就近农地利用或人工湿地处理后排放,或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统一处理。部分村采用一体式玻璃钢三格化粪池,施工安装简便。

2.2 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结合“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调查各村在生活垃圾治理上基本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并实行保洁员制度,保洁员负责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保洁,农户房前屋后清洁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或者院落院长制,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在95%以上。

2.3 生活污水分级分类治理

根据重庆市不同档次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距离场镇或城区较远,且周边有消纳农田的散户,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取土壤-作物渗滤自然消纳分散处理模式;距离场镇或城区较近的聚居点、乡村旅游民宿集中区、生态环境敏感区或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采取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管网集中收集+一体化处理设备(MBR工艺等)+人工湿地、三格化粪池+过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处理模式治理,处理出水可达标排放[3-5]。

2.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

调研的多数村庄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主要以就地就近消纳利用为主,采取农户庭院种养结合、家禽圈养补助、专业化处理公司集中处理等模式。如,九龙坡区陶家镇树立村创新实行家禽圈养补助制度,根据圈养面积补助金额200~300元/户,有效推动了人畜分离,避免家禽乱跑乱放现象;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引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业处理公司,利用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建成2 hm2蚯蚓繁育基地,形成秸秆及畜禽粪便-蚯蚓-粪肥还田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2.5 村容村貌提升改造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观光休闲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两者间具有资源共享性和时空耦合性[6]。调研显示,重庆市多数区县在村容村貌提升改造中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资源,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有机融合[7],形成村容村貌提升改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如吴滩镇郎家村依托聂帅故居、冲口私塾、染坊等红色资源,通过墙壁彩绘、宣传标识、绿化提升、景观小品等方式打造出冲口文明大院、染房院子、十八梯院子3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院落,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2.6 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形式多样

大多数村均开展了张贴悬挂横幅标语、院坝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行动及环境整治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志愿者、妇女、学生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了引导妇女示范带动家庭卫生、校园“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齐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同时,把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积分榜、红黑榜、最美庭院、整洁庭院、清洁户、四美等评比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

2.7 建设和管护机制各具特色

2.7.1 建设模式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府招标采购、先建后补、新建房屋统一风貌并与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同步实施、村民投工投劳建设等模式,涌现了一批具有推广意义的典型样板。在厕所改造方面,调研的大多数村均采取政府采购形式,由镇(乡)统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建设质量、时间进度等能够得到较好的管控。在道路建设上,部分地方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如江津区西湖镇关胜村人行便道采取先建后补形式,带动农户根据建设要求和标准自行建设,补助80元/m,既能保证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承包商承包建设产生的成本费用,老百姓满意度较高。在新建房屋方面,尽量统一风貌并与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步。如江津区西湖镇关胜村严格按照统一风貌要求,与村民签订建房统一风貌承诺书,同时要求新建房屋必须同时配套建设三格化粪池厕所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在风貌整治上,采取分类建设+投工投劳方式,如巴南区南彭街道水竹村采取投工投劳方式,并分为示范点区域及非示范点区域,示范点区域政府出资70%、村民出资30%,当地工匠经过培训后带领村民建设;非示范点区域采取政府支付材料费用、村民以工投劳的方式建设。

2.7.2 管护机制 主要采取生活垃圾治理保洁员制度、院落院长制、农户付费制度、公厕托管等。生活垃圾治理管护方面,大多数村庄均采取了保洁员管护制度。如九龙坡区西彭镇黄磏村根据村里共有17个社20个院落的特点,采取院落院长制管护制度,一个院落一个院长,院长负责院落的干净整洁实施、监督及检查等。江津区贾嗣镇龙山村逐步探索了垃圾治理农户付费机制,生活垃圾治理管护经费来自于集中居住点农户的垃圾清洁费(每户缴费5元/月)、村集体经济和财政资金3个渠道。公厕管护方面,吴滩镇郎家村探索了农家乐托管形式,由公厕附近的农家乐负责管护,为农家乐游客接待提供公共卫生厕所服务,免去了村的管护负担。

2.8 保障措施有力

在工作推进队伍创新方面,调研的各个村均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的检查、评比、监督等工作推进机制。如江津区创新组建了由“区农业农村部门+镇村干部+镇村当地人才(土专家)+院落长”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队伍,将管理、技术、实施等各层面的专家有机联结,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成立江津区吴郎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负责该村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项目推进;建立健全镇村社3级联动机制,形成了镇干部+村干部+专业合作社人员分工合作机制,实行包片负责,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效果良好。大多数村均能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及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对人居环境整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支撑方面,南岸区放牛村重视技术指导,开展了农村“工匠”培训,并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技术支撑单位合作,开展“三师下乡”驻村指导,充分发挥规划师、建筑师等作用。

3 存在问题

3.1 厕所改造及粪污处理利用不到位

未改厕仍为连圈旱厕,无冲水设备。部分传统储粪池无盖,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部分砖混三格化粪池或玻璃钢三格化粪池清掏孔可自行揭开,但周边没有围挡设施或警示标牌。砖混三格化粪池第3格盖板过重,村民取肥用肥不方便,影响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部分化粪池第3格出水离敏感水域较近。户厕普遍存在后续清掏和服务体制不健全、粪污利用困难等问题。部分公共厕所管理维护不到位,如厕环境较差。同时,三格化粪池厕所改造成本较高(约4 000元/户),区县财政资金有限,需要村民筹资一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整村推进难度大。

3.2 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不完善

有些村由于村域较大,点多面广,垃圾收运设施相对滞后,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如垃圾桶数量不足、垃圾投放点较少、保洁员数量不足导致未能及时清运等。同时,部分村庄死角的陈年垃圾仍未完全消除。在垃圾分类方面,有些村实行了垃圾银行和垃圾积分兑换制度,但大部分村庄垃圾分类未得到有效落实,基本停留在宣传层面上,未配置分类桶或分类箱。不少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较薄弱,分类的知识和意识还不到位,致使垃圾分类成效低,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垃圾分类的后端收集、转运等缺少相应的体制、配套设施、技术手段等。

3.3 生活污水治理率较低

调查的大部分村庄普遍缺乏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多数倾倒在院坝或直接排到房前屋后的沟渠中;有的排入化粪池中,化粪池容积有限易导致化粪池污水未能充分无害化处理即排出,形成新的污染源。已建的少量污水处理设施也由于管道损坏或缺乏维护未发挥作用,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较低。个别村内池塘由于长期存在生活污水流入,又缺乏有较的治理净化,已成为黑臭水体。

3.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适用技术设备缺乏

部分农户散放家禽未完全圈养或未采取隔离措施,家禽在院坝内和便道上乱跑乱窜。大多围栏圈养的家禽粪便收集难度较大,不清扫或未能及时清扫粪污,除造成空气污染外,遇下雨则粪水横流,形成径流污染。有些养殖大户由于养殖位置分散,环保意识不强且又缺乏治理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因此出现随意排放畜禽粪便的现象。规模种植果树、花椒的部分村由于缺乏适用的秸秆粉碎等设备,废弃枝条处理利用难度较大,大多丢弃在田间地头,甚至焚烧。

3.5 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滞后

有些村庄仍有少量残垣断壁及危房,部分村民房顶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彩钢顶棚较多;部分院落物件柴草存在乱堆乱放现象。大部分村庄主干道及小广场均无路灯等照明设施。有些村庄虽发展了乡村旅游,但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如道路建设标准低,部分通组公路和入户道路尚未进行硬化,缺少公共停车场;村庄景观建设辨识度不够,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不足,无法与未来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匹配。

3.6 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不高

在调研的村庄中,有村庄规划的仅有7个村,占调研村庄总数的33%;已经编制村庄规划但尚未获批的有9个村,占调研村庄总数的43%;未编制或正在编制村规的有5个村。总体看,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不高。

3.7 村民卫生意识仍较薄弱

大多数村在卫生方面设有规章制度或村规民约,但其权威性、约束力不强,未能真正落地。部分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整治认识不足,卫生意识不强,主动性不足,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加之农村居住的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村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治能力较弱,卫生意识较薄弱。

3.8 管护机制尚未健全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少部分村庄初步探索实行受益农户付费制度,但常态化、稳定运行的机制尚未健全。在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缺乏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农户厕所粪污清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设备缺乏相对专业的人员或单位进行管护。

4 对策建议

4.1 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各村要根据所处村档次类型及其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居环境现状,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或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方案[8],研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目标及重点任务,明确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图、时间表、工作措施及方法、资金需求及筹集方案等,再事项化、清单化、菜单化推进。

4.2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综合系统工程[9],涉及面广,后续管护费用高,资金需求量大[10],单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急需建立完善政府扶持、村集体补贴、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除要设立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外,更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人居环境整治,让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产业发展[5]。此外,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投工投劳等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中。

4.3 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

采取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宣传车、院坝会、田坎会、主题党日等多方式、多手段、多媒体、全方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自觉自愿自治[11]。同时,加强对区县镇村等各级管理人员、农村工匠的培训,开展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下乡驻村指导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才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强对具有地域特点、可复制、易推广的整治经验、做法、模式、机制等的总结提炼,并进行宣传与推广。

4.4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支撑

针对目前重庆丘陵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适合技术及模式缺乏的现状,整合市内相关技术力量,开展适合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标准规范、模式机制研究,形成整套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集成研究并推广应用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农业废弃物与生活有机垃圾协同处置等适合重庆农村现有条件的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治理技术及设备产品;根据重庆市山区、丘陵和坪坝等不同自然地形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民接受程度,分类制定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其粪污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改造等实用性技术指南和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提供推荐图集等;根据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工作推进情况,研究各档次村整治标准,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标准体系与监督机制[1],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科学评估。

4.5 完善建设与管护机制

完善村级整治台账,实现菜单式、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探索灵活多样的建设和监督机制,不搞“一刀切”招投标,精简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做好工程设计,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施工监管、档案管理和竣工验收。推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管护机制[12]。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探索引入市场化管护机制和农民依效付费方式,引导当地农户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管理,提高农民自觉参与管护及监督的积极性。

5 结语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实施以来,在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建管机制等方面富有特色,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谋划,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去推进。

猜你喜欢

人居管护厕所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未来猫厕所
厕所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记得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