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拉动消费和就业 外卖保障民生作用凸显

2020-10-20

中国食品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种业商户餐饮

有效拉动消费和就业 外卖保障民生作用凸显

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养成和餐饮商户加速线上化,预计2020年线上餐饮外卖在中国餐饮大盘中的占比将超过20%;总量增长配合结构优化,我国外卖产业有望在未来1-3年发展成万亿级别规模市场。6月28日,中国饭店协会、美团点评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外卖产业发展大会云直播峰会在小鹅通、美团大学、CHA美食在线直播,该活动是中国饭店协会和美团携手主办的首届中国外卖节的重要内容。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兼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在大会上发布《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国外卖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报告显示,餐饮和外卖产业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抗疫过程中和疫情常态化下,外卖在民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保障了民生消费需求,有效拉动了餐饮就业,还帮助餐饮企业拓展营收渠道,对于经济秩序的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6536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39.3%。与此同时,外卖产业的渗透率也继续提升。2019年全年外卖产业渗透率达到14.0%,相比2018年的11.0%提升了3个百分点。

在外卖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之时,外卖消费也呈现出新特点。第一,消费场景多元化,外卖成为人们的常规就餐方式。报告显示,改善生活已经成为餐饮外卖重要的消费场景。第二,外卖消费选择日趋多样化。外卖配送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就餐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将人们的餐馆选择范围从堂食的1公里范围内扩大至周围3公里甚至5公里。第三,出于品牌喜好、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消费者在叫外卖时对品牌商户较为青睐,呈现出品牌化消费升级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行业产生严重冲击,餐饮供给和消费两端在疫情期间均出现断崖式下跌。尽管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背景下,餐饮商户基本全面复工复产,但由于前期受疫情打击严重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影响,餐饮商户目前仍面临较大的营业收入回补压力,而外卖在帮助餐饮企业拓展营收渠道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2月底,美团研究院和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针对外卖商户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外卖多方面助力商户,帮助商户拓展营收渠道,68.6%的餐饮商户认为外卖拓展了营收渠道,59.3%的餐饮商户认为外卖增加了客源,59.2%的餐饮商户认为外卖扩大了覆盖范围。商户调查显示,86.8%的外卖商户(包含餐饮和零售商户)表示开通外卖后营业收入有所增加,其中10.3%的外卖商户认为营业收入增加了50%以上,21.2%的外卖商户认为营业收入增加了21%-50%。

新冠疫情推动了餐饮行业线上化,更多的品牌餐厅开始通过美团平台开展外卖服务。报告显示,仅2020年一季度就有超过五成必吃榜餐厅上线外卖,行业线上化趋势明显提升。品牌商户接入外卖,通过产品创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19年来自品牌商户的外卖订单量占比约为1/4,更多的品牌商户如西贝、外婆家、大鸭梨等正餐品牌也加速接入外卖平台,而品牌商户背后通常意味着较好的食材选择、较高的出餐质量,以及广泛的品牌信任度。

外卖还能有效拉动就业。报告显示,47.5%的餐饮商户表示针对外卖业务设置专岗,外卖拉动餐饮行业就业效应明显。另外,外卖的发展产生了庞大的骑手就业群体,对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卖骑手作为“互联网+服务业”和“智能+物流”的关键环节,是伴随平台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庞大就业群体。以美团外卖为例,2019年在美团外卖就业的骑手共有398.7万人,比2018年增长23.3%。疫情期间,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5月24日,美团平台上新注册且有收入的骑手超过100万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其他行业溢出劳动力、稳定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墨菲)

海底撈预计上半年业绩亏损全年门店拓展计划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7月7日,海底捞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公司业绩亏损。根据公告显示,公司该期间收入相较于2019年同期下降约20%,相较2019年同期达到约9.11亿元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预计本期业绩将亏损。

据悉,其亏损的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响。不过,在疫情期间,海底捞并未暂停门店扩张,也在不断开拓新业务。海底捞表示,该期间内,公司仍开设新门店,持续推进海底捞门店网络的扩张。另外,疫情期间海底捞也在调整商业化策略,推广外卖服务及外卖套餐,研发并推出半成品方便餐品等零售商品,以及拓展海底捞应用软件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个在线销售渠道。

海底捞也在公告中表示,尽管门店经营表现在重新营业后正逐步改善,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被完全控制存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及经济活动(尤其是餐饮业)面临放缓的压力,其经营恢复程度及恢复所需的时间仍不确定。不过,关于接下来的门店拓展和其他业务规划,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年门店拓展计划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相应调整商业策略,发展外卖服务与产品研发,开拓零售产品及线上销售渠道,并会持续优化运营成本。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餐饮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大部门餐饮门店面临经营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6.5%。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根据海底捞的预告来看,其整体营收下滑20%,在整个餐饮行业里面来说,其损失并不算多;其他不少餐饮企业的业绩直接下滑超50%,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倒闭。从股价来看,资本对于海底捞仍相当有信心,7月7日海底捞股价也上升了3%以上,投资者或者资本端对其后期的期待还是非常高的。实际上,从4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餐饮业基本开始复苏,6月头部企业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整体来说,海底捞有望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回升一些,但是从全年去看的话,相比去年的同期应该下滑两位数以上。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疫情逐步好转后,整个头部企业恢复相对较快,其防疫措施和对于消费者的保护会相对周全,在业务的恢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王晓然 郭缤璐)

瑞幸咖啡正式退市 或面临投资者索赔

该来的还是会来。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退市,这一场从年初开始的“闹剧”也将随之结束。从被做空机构狙击,到自曝财务数据造假,曾扬言对标星巴克的小蓝杯轰然倒塌。6月28日,在瑞幸咖啡退市前夜,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瑞幸咖啡仅新增186家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速为-80.6%。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开店速度自年初起已经开始放缓。此前,瑞幸发布声明称,全国4000多家门店依旧正常运营。

从公司试营业到2019年5月17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瑞幸咖啡仅花费了18个月的时间,成为全球最快IPO公司,一度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而眼下,一方面因涉及财务造假,瑞幸咖啡将面临来自美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另一方面,中外投资者针对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仍在进行。据相关律师团队称,为拓宽赔偿渠道,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追加安永、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等中介机构作为被告,但这些还需要随着案件发展做出后续判断。

在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峰看来,中外投资者向瑞幸咖啡索赔已成定局,目前无法预测金额。(崇山)

中国咖啡市场高速发展 相关企业超过14万家

资料显示,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全球有约三分之一的人饮用。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咖啡消费趋于成熟,需求量日益提升。

前瞻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称,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数据统计,2013-2019年,国内人均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到2019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7.2杯。另外,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天眼查专业数据显示,国内共有超1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咖啡”,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以下简称“咖啡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咖啡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3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23.47%;其次是全球重要咖啡原产地之一的云南省,拥有超1万家相关企业;江苏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则位居第三、四、五位。

有趣的是,国内咖啡消费市场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国内的咖啡爱好者们经过速溶咖啡、咖啡店现磨咖啡的消费习惯阶段,开始进入购买胶囊、挂耳等便携咖啡品类的阶段。CBNData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显示,胶囊咖啡、滤挂咖啡等品类的消费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8年咖啡液销售额同比提升4倍,甜甜圈挂耳咖啡等新式包装的咖啡消费规模更是提升200%以上。

此外,随着近几年咖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咖啡器具、咖啡机等相关用品的消费热度也随之提升,同步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国内有超5千家经营范围含“咖啡器具、咖啡机”,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咖啡器具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四个地区的企业数量之和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近一半。(安然)

北京首个国家畜禽种业产业园启动创建

日前,北京市平谷区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创建资格。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这是北京首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和示范意义。目前,北京已启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将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到2022年基本建成以蛋鸡、奶牛、北京油鸡、生猪种业为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重点包括金海湖镇、大华山镇、峪口镇、夏各庄镇和东高村镇5个乡镇,占地面积超过61万亩,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层扩散的产业园总体空间布局。围绕畜禽种业体系建設,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辐射带动”的协同发展构架,打造“一核多点”的种业体系空间布局。其中,“一核”为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园,“多点”是各类种畜禽养殖基地。

在园区创建目标上,到2022年,通过实施蛋鸡种业工程、奶牛种业工程、油鸡种业工程、生猪种业工程和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基本建成以蛋鸡、奶牛、北京油鸡、生猪种业为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产值规模达到30亿元,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同时,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蛋鸡、奶牛、生猪等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8个,北京市种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中荷、京瓦等国际种业合作平台3个,选育畜禽新品种10个,全球领先的畜禽育种企业达两家,北京市级以上种业龙头企业超过5个。拟建成全国畜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畜禽种业(中国)科技合作中心。(李庆国 芦晓春)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预警 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近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学校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有关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学生食堂卫生管理,加强督查,防止出现食物中毒,影响学生健康。为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4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结合当前暑期高温特点,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项要求,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属地部门管理监督责任、学生食品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及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细化管理。各地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指导学校食堂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制度,加强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配送等关键环节监管,确保安全可控。认真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是加强检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和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五毛食品”、“白粉”零食和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等不健康、不安全食品,坚决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安然)

《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规范》正式发布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的《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近期正式发布,建设规范主要涵盖了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基本要求、评审规范、运行规范、综合评价体系及管理考核等内容。通过该建设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推进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规范组织管理,提升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是指具有特定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信息传媒机构等),并能够依托各种资源载体(包含但不限于教学、科研、生产、传媒和服务等),面向社会和公众普及正确的食物营养与健康知识。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是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履行职责、创新工作路径的重大成果,被列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目前已发展了4个市(县)级政府、7家教育科研机构、17家企业和1个行政村,合计29家基地创建单位。

据悉,该建设规范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起草。自2019年4月开始,前后经过多次的会议研讨、意见征求以及多版本的修改和细节调整,历时一年完成。

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规范的制定和发布弥补了我国在食物与营养教育方面管理规范的空白,为开展食物与营养教育工作的单位或机构提供工作思路和自我评价方法,也为从事相关组织管理工作的部门或团体在制定规划、实施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李丽颖)

我国初步建立粮食市场化收购融资长效保障机制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国16个省份(包括13个粮食主产省份)已经组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75亿元。通过基金增信融资,累计向2000多户粮食企业发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1130亿元,有效缓解了粮食企业特别是基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意味着,自2016年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粮食市场化收购融资长效保障机制。

据了解,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由于粮食行业具有基础性、弱质性、微利性等特点,粮食企业特别是基层小微企业大多底子薄、有效资产少,资信等级不高,市场化收购粮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为支持企业“有钱收粮“,搞活粮食市场流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银保监会、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共同指导各地组建运行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为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融资提供担保,帮助参与企业获得存缴基金10倍至15倍的贷款,支持企业入市收购。

截至目前,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再加上山西、广西和新疆,共有16个省份组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作为粮食市场化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支持政策,通过为粮食企业融资增信,发挥托底保障和引导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各类资金投入粮食市场化收购,推动实现“优粮优价”,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

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是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好信用保证基金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信用保证基金在夏粮收购和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稳市的作用,持续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健全信用保證基金等粮食市场化收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更好地服务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进一步完善信用保证基金政策,切实巩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刘慧)

我国首次公海自主休渔7月1日起实施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公海鱿鱼资源养护促进我国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关海域试行为期三个月的自主休渔。公海自主休渔是我国针对尚无国际组织管理的部分公海区域渔业活动采取的创新举措,对促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本次休渔范围为32°S-44°S、48°W-60°W之间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是我国远洋鱿鱼渔业的主要作业区域之一。休渔期间,包括鱿鱼钓、拖网渔船等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应区域作业的所有中国籍远洋渔船均需停止作业。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休渔期间远洋渔船进行严格管控,对违反休渔规定的远洋渔船和远洋渔业企业,将依法予以处罚。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组织有关技术单位和专家,建立公海鱿鱼资源数据采集机制,跟踪监测和评价休渔实施效果,为动态调整休渔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将于9月1日起实施为期三个月的自主休渔。(安然)

2020澳大利亚酿酒葡萄收获报告出炉:产量受限 品质优秀

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7月7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酿酒葡萄收获报告》(National Vintage Report)显示,2020年澳大利亚的酿酒葡萄收成(压榨)产量约152万吨,相当于超过10亿升的葡萄酒。

2020年的压榨量比2019年降低了12%,比十年平均值175万吨下降了13%,同时也是自2007年以来最低的收获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压榨量最接近于2010年,这一年的葡萄酒品质很优秀。2010年的酿酒葡萄压榨量是161万吨,而葡萄园面积比现在多了4%。

猜你喜欢

种业商户餐饮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2019年全年餐饮收入46721亿元完美收官
2018年全年餐饮收入以42716亿元完美收官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浅谈商户对信用卡业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