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2020-10-20姚爱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朗读

姚爱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将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意识作为其主要的教学任务。“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增添了传统文化篇目,6个年级12册语文课本共收录132篇优秀的传统古诗文。积累是基础,朗读则是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习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部编教材 朗读 小学诗歌教学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将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意识作为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唯有根据学生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高度重视经典古诗文,认识经典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增添了传统文化篇目,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古诗文,6个年级12册语文课本共收录132篇优秀的传统古诗文,占比30%,相较于以往的版本增加了55篇之多,新增80%,每级20篇左右。积累是基础,朗读则是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习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一、诗歌朗读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放在首位,识记住某些内容和事实是不作为重点的。学生对文字的语感能力得到了提升,那么他对于诗歌的理解、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也会增强。新的课程目标和标准也明确提出:“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达成的目标,那么,语感是什么呢?叶圣陶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力,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朱志贤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正确的理解能力;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在感觉层面进行的言语活动的能力,是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首诗歌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编排的,这些诗歌富有生动的语言,活泼的节奏,朗朗上口的句式或独特的格调,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只有让学生反复进行有滋有味地朗读,揣摩理解,学生对于诗歌古文的语感能力,理解力能不与日俱增吗!一篇诗歌,反复声情并茂的朗读到熟记积累,一切语言要素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朗诵的多了,这些语言要素就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语言系统,以后当学生接触到来自生活,课本或自身内外的语言刺激时,就能借这一系统对词的褒贬辨别,句子的对错评判,对诗文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优胜劣汰的取舍,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充满想象的意境,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内化为一种语文素养和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

音律的和谐和美感是古诗创作最讲究的,而格律诗歌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学生只通过文字阅读体验古诗中的音律美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深入的理解古诗的韵律与节奏,对文本阅读的欠缺,教师可以通过创意设计让学生朗读时深入意境学习与体会,通过对诗歌的激情朗诵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韵律和美感就轻松了,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创作规则和审美的了解程度。如在《静夜思》古诗的朗诵学习中,初学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创设窗外有月、月光洒满教室的假象与学生沉浸其中,让不同层次,不同语感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诗歌朗读,台下的学生给予赞扬肯定或提出朗读韵律与节奏的改进之处,学生反复的朗读、感悟、揣摩、评价即可清晰地认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诗歌朗读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部分。朗读也好,诵读也罢,都是把书面文字由“静”到“活”行为过程,朗诵时文字出口,作者和读者独有的思想感情得以体现。学生一遍遍朗读与诵读,深刻领会诗的语音节律,直接受到强烈地感染,表达出自我的感悟。无论是聆听或是体味读,学生都高度精力集中,处于“排外”状态,有利于学生抓重点,“听”的能力得到训练。如:在诗歌教学上指名读、同桌互读,生摆口形跟读,判断正误,是否通顺,正音准备。这是读的要求,又是一种强化听力训练。个别学生声音小,大声读后辩论、争论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大量的朗读诗歌能积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以情动人。于漪说:“青春年少熟记在心,存于头脑仓库,需要时即脱口而出。”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出声读特点是慢,比默读多了出音的环节,恰是慢,使读者细嚼慢咽,品味,联想,想象,沟通或幻化为作者。读有利于掌握语法修辞处理好文章的感情基调。

诗语言精练、情感丰富。想陶冶功能,要让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课堂上唯有感情的朗诵,感受诗歌蕴含的氛围。教学中了解写作背景后,理解诗的大意需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背诵,感受诗词语言美,品诗酌句美,朗读中体味情感,形成积淀,达成情感共鸣,落实目标,提高能力。

教育家朱自清说:“写作和诵读是关联着的,诵读可以帮助思想和写作技术的进步。”小学生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提倡反复朗诵读,背名篇佳作,留下语言痕迹,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三、诗歌朗读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品性

绘声绘色朗读使诗歌中无声的语言文字化成灵动场景,展现情感美,使感情交织融汇化为情感力量,感人至深直至灵魂。诗歌的美,在朗读中,生动具体的形象进入心灵世界碰撞火花,让学生想象丰富思维发展,提高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理解和感悟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小学课本里的诗歌或优美、或壮美、或凄美。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反复朗读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壮丽和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和对弱小者的同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品德形成。如: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理解情谊深厚;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养成尊让孝悌的美好品质。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自由茁壮地成长,诵读经典古诗文,接受文化的熏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了情操。朗读古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总之,诗歌教学朗读是关键,能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让我们注重朗读教育,让花朵成长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朗读
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