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学生数学活动的“触发器”
2020-10-20马吴艳
马吴艳
摘 要:课堂提问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导航仪,是学生数学探究的方向盘,更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触发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数学、分析学情、分析设计,从而精准、精当地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让数学教学具有方向性,更能让数学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优化课堂提问,能给数学课堂增添神奇魅力,能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课堂是我国学校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问是传递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导航仪,是学生数学探究的方向盘,更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催化剂、触发器。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往往呈现出琐碎化、繁复化、浅表化、随意化等现象;优化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给数学课堂增添神奇魅力,能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生机。[1]
一、分析课堂:让提问更具指向性
对当下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表明,每五个课堂提问中,有三个是简单的“事实性”、“回忆性”的问题,而只有一两个问题是“思维性”“想象性”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课堂提问不进行预设、谋划,那么,问题往往处于较低层次水平或流于形式。例如,让学生简单地回忆数学知识的定义、法则这些琐碎、固定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就是低层次的。如果能启迪学生运思,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加工,这样的提问就是有价值的。为了让课堂提问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研究本体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预设,根据数学知识的特质进行提问。[2]
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苏教版五上)为例,这一部分内容是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这两部分内容关联紧密,因而学生容易发生积极迁移。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产生两种探究思路:一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二是将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被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基于此,笔者教学时,精心设计出这样的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怎样进行计算?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的根据是什么?在转化时,我们是根据被除数中的小数位数还是根据除数中的小数位数?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精练而概括,具有明晰的指向性、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3]
作为教师,要优选“问题点”,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出或是矛盾处。课堂提问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本体。[4]
二、分析学情:让提问更具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同样一个数学问题,可能引发学生的不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研究数学本体性知识,更要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关注学情, 能让教师设计的问题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由现实发展水平提升、跃迁到可能发展水平。一般而言,数学活动提问不宜太浅显、直露,否则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不能让学生回味; 用“是不是”、 “好不好”来回答的问题,不仅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反而容易抑制思维。
一位教师教學《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上)时,引导学生用测量法、剪拼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在这样的数学学习中只是一个“操作工”,他们没有自觉地反思。作为学生,对任意一个数学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此处,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操作中追问,“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呢?”,或者“一定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吗?”等等。这样问,学生就能认识到: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产生直角,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有助于教师在学生的思维模糊处、思维迷思处设计出实效性的问题,从而厘清学生的模糊认知。问题设计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现、探究。问题设计还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三、分析设计:让提问更具启发性
好的数学活动提问,还要能根据教学设计展开。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这样一个旅程中,教师作为“导游”,要相机引导,而学生作为“游客”,要能不断发现新风景,获得新收获,形成新体验。
以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五下)为例,笔者根据教学设计,在学生认识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圆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根据这样的主问题,学生展开深度探索。有学生采用测量法测量半径、直径,有学生采用折纸法,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还有学生运用推理法,说明圆的特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探究路向的差异性,导致生成了许多新问题。比如在探究“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时,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证明。但由于粉笔是有一定的宽度的,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逐步看到圆面被粉笔的笔画所占领,因而笔者这样提问:这样画圆的半径,恰恰证明了圆内的半径是有限的,怎样证明圆内的半径有无数条呢?通过这样的课堂提问,学生意识到画图不是严格证明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的方法。基于此,笔者这样启发学生:圆周上一共有多少个点?联结这些点和圆心的线段叫作半径,怎样说明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怎样说明圆的直径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富有启发性的生成问题,学生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点的本质。
课堂教学设计要为教师的课堂提问预留一定的空间。不仅要适时捕捉问题,而且要对问题进行相机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提问更具启发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课堂提问,不仅要激活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唤醒学生的情感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课堂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65-69.
[2]甘民.试论欧美课堂提问主体的演变.全球教育展望[J],2005(3).
[3]卢正芝,洪松舟.课堂提问主体转向学生的教学论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0(8).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