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于幼小衔接的教学措施

2020-10-20唐惠

数码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幼小衔接教学措施

唐惠

摘要:随着当前幼儿园入学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得到一段时间的教育影响,而这段时期的成长对于孩子步入小学时期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的学习能力很强,良好的教学引导能让孩子养成很好的习惯,语言和情商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如果在这段时间不关注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并加以矫正,当孩子越来越大之后改掉坏毛病会变得更难。本文浅要谈论一下幼小衔接过程中一些利于孩子成长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措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201-01

引言:近年来,我国幼儿的入园率不断提高,因此,绝大多数孩子都面临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问题。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顺利过渡的教育过程称为幼小教育衔接。很多家长困惑,到了小学阶段,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自家的孩子却不行呢?孩子的成绩,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天赋秉性、学习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习惯。

1 探讨幼小教育衔接问题

由于教学环境的变化,任务加重,部分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以下不良表现:

1.1 身体方面:出现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现象。

1.2 学习方面:很多孩子入学后,初期兴致满满,中后期上学的兴趣消退,怕学、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1.3 性格方面:有的孩子内向、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有些孩子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

1.4 自我约束方面:无视课堂纪律,上课随意走动或随意说话;总是忘记老师交代的事情,甚至忘记带书本和学习用具。

1.5 心理方面:情绪低落、精神负担重和自信心不足等;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独生子女多数形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产生各种霸道的心理要求。

2 出现这些情况的部分原因:

2.1 教育体制: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其总目标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自主空间大,幼儿教育评价呈现多样性,幼儿园办学各具风格。幼儿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固定课时。全镇70%的幼儿园为社会办学,它们为迎合家长喜好,走进小学化的误区,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于可有可无。

2.2 教育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十分明确地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阐述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收到全镇各小学的反馈,镇幼儿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低收费幼儿园偏重学科教学。原因有三:第一,办学者没有很好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很多在职业学校学了一年多就进入幼儿园工作,专业基础薄弱,完全依靠幼儿园入职培训。第三,幼儿园层次不一、教师队伍大、课程选择多样性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3 利于学生发展的幼小衔接措施

3.1 牢固树立正确的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客观的看待幼小衔接,明白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幼小之间在学习要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各种差异,导致孩子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表现,作为家长要理解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成人在面对一些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何况是孩子,因此,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给他们机会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更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另外,持消极态度的家长也不能放任自流,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不适应,家长应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

3.2 教师重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期间,孩子是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在幼儿园的环境下有很多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老师还会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这段期间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接触交往中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等。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习惯,生活习惯等等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幼儿园内,孩子能不能独立的上厕所,会不会提裤子,饭前便后的卫生习惯如何,当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事情之后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这些小小的习惯,如果能从小都保持着很好的做法,大概率地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自己也能相对的独立起来,对于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比较少,孩子会成长的很快。同时,小学开始学生的学习任务多了起来,从小就做事磨磨蹭蹭的孩子到了小学,不管是学习还是完成课后练习的时间都会拉长,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所以这样的不良习惯要趁早改掉,才利于孩子升入小学之后的发展。

3.3 家长配合老師,积极参与孩子的幼小衔接。在孩子的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家庭、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不同而已。作为家长不仅要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为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幼小衔接中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如经常陪孩子去户外运动锻炼身体,陪孩子一起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讲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机会带孩子参观小学,与低年级的孩子一起交流,帮助其解决在衔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等。这样的家庭活动会让孩子对家庭产生一种信任,当自己在学校遇到了一些问题无法独自处理的时候,他们会坦然的寻求家长的帮助,并且他们的心态是非常好的,不会很轻易的受挫。

结语:幼小衔接中,学校的措施和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幼小衔接,让初入学的孩子及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齐心协力,合作共育。

参考文献:

[1]史江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 6):84-85.

[2]李竹梅.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J].教育导刊,2012( 2):83-85.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幼小衔接教学措施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