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意义开展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的意义及实施
2020-10-20古菁
古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被广泛认同,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知识和理论知识,人们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这包括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等,务求让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少走弯路,如鱼得水。教师要根据语篇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阅读过程中积累英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材,并加以巩固和发掘,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读促写,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读写课;读写教学;开展措施
在语言学习方面,读和写是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可以使一门语言的学习事半功倍,英语学习也遵循这个方式。在小学英语读写课上根据不同的语篇主题帮助学生将英语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发掘合适的练习要点,开展适量的、高效的、有序的课堂阅读和练笔,让小学生的英语写作得到适度的训练与有效的提高。
一、目前小学生读写课的现状
很多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虽然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并未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重点记忆,学生不能领会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无法对知识融会贯通自然就无法将英语知识灵活地运用。教师将课堂时间多数分给词汇和语法的解读和学习中,同时教师又没有用巧妙方式教授知识,这就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教学方式没有新意,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产生偏差。这些现象导致英语读写课的课堂效率变低,课堂时间利用率变低。
另一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加深,阅读材料上出现较多句型和生词,这就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知难而退”的心理,导致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1]。而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就开始对这些学生不知道的内容进行长时间的解读,让课堂变成了一个人的课堂,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基于主题教育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读写的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习一门语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需要讲解的词汇融入对话和语句中,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式练习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也可以从集体讨论的形式入手,同谈论相关的图片的形式刺激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学生学习“I、You、He、She”等人称代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组织情景对话,帮助学生熟练地区分并使用这些经常需要使用的人称代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对话中练习使用这些人称代词。教师在进行名词的解读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出名词对应的物品的图片还有和该物品相似同种的物品的图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单词与物品的联系,字形结合让学生的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课上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其他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辨认,让学生列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物品的作用和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课外延伸的作用。
(二)围绕主题语境设计读写教学的目标
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学生应该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引导,以需要阅读的语篇作为基础,通过课堂活动整合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的策略。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总结、提炼梳理阅读语篇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将知识体系变得更具体,完成认知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例如:学生在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时,教师就要将读写课的写作目标定为让学生写一篇介绍家庭成员的小作文,这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组成、性格、外貌以及家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情。
读写目标要与课堂主题语境保持一致才能达到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效果,整堂课以家庭成员为主线。以描写家庭成员的特点作为暗线将整堂读写课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阅读语篇内容、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运用和文章的结构,进而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练习语言的使用,提升语言能力。
(三)视频让学生用耳朵進行阅读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视与听,观看英语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适应语速,同时又让学生接触国外的文化,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多元文化,初步形成跨文化的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更加透彻,学习的理由更加明确。
例如:教师可以在国外节日的时候在班级放映节日相关的国外记录片,选择纪录片的理由是,纪录片没有复杂的主观创作,纪录片写实的风格可以让学生更客观的了解相关的知识,而且纪录片所具备的科普的特点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然,纪录片的选择也不要过于严肃和专业,要有趣,简单。这样既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同时又可以帮他们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有话可说。
(四)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传统形式的教育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变得很大,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师掌握着学生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没办法进行平等的沟通,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3]。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一味的传授知识变成提问的人,不主动将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先探索后在对学生探索谈论得到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指正,让学生经历得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主观的情感,这比教师反复重复知识要有效的多,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英语原版读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的读写教育不可以一夜之间平地起高楼,需要教师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学生认识英语、了解英语,将英语的读写训练变成学生的日常。与课堂阅读语篇的主题相结合,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开心,学得轻松,帮助学生积累课外的知识,让学生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心灵和视野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国芬.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Z1):75-78.
[2] 梁上欣.阅读策略在小学英语读写课中巧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07.
[3] 韩滢.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29):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