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中国部分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困境与破解策略

2020-10-20张盼吴燕丹郑程浩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社会支持残疾人

张盼 吴燕丹 郑程浩

摘    要: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从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分析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保障现状。残疾人体育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残疾人体育组织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那么,在宏观层面如何为残疾人体育参与“赋权”、在微观层面如何使残疾人体育参与“增能”是核心问题。基于赋权增能理论,分析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深层原因:1)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有待细化;2)残疾人体育管理机制有待完善;3)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薄弱;4)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外在增能不足;5)残疾人体育参与的个人内在增能乏力。基于以上,提出样本省市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破解策略,包括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以政策与法规的细化促进残疾人体育的强化;完善残疾人体育组织管理机制,提高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等等。

关键词:赋权增能理论;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制度保障;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 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Disabled persons are not only beneficiaries but also important participants and builders of a well-off societ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system guarantee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disabled people, and barrier-fre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requires a perfect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Then, how to “empower” the disabled at the macro level and how to “increase energy” at the micro level are the cor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and energy enhanc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plight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sample provinces and cities: 1) the sports participation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needs to be refined; 2) the sports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disabled needs to be improved; 3) social support for disability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weak; 4) the external empowerment of the disabled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insufficient; 5) the individual internal empowerment of the disabled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weak.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for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sampl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luding further improving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to promote the strengthening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with the refinement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 and so on.

Keywords:empowerment theory; disabled people; sports participation; predicament; institutional security; social support

中國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包括残疾人的生存、脱贫、发展、权益保障,还包括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残疾人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据有关研究[1]显示,中国残疾人数量已超8 500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格外关心和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2016年我国政府就已提出: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2]。残疾人体育参与,是残疾人实现体育权利的重要途径。残疾人通过参与具有康复、健身、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心理素质、增进健康、促进社会交往。但是,我国目前残疾人的体育参与人数并不乐观,全国经常性参加文体活动的残疾人人数占比仅为12.9%[3]。现有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较为单一、残疾人体育资源分布不平衡[4-6],难以满足残疾人的体育需求,而且残疾人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7-8]。残疾人体育需要有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那么,在宏观层面如何为残疾人体育参与“赋权”、在微观层面如何使残疾人体育参与“增能”是核心问题,但解决以上问题在残疾人体育制度和社会支持方面均存有不足。

本研究以“十三五”期间部分省市的残疾人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北省的承德市、廊坊市、衡水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衢州市、余姚市,安徽省的滁州市、安庆市,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南平市、三明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广元市、绵阳市,云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市,共计7个省20个市的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活动的残疾人体育服务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了约200名残疾人联合会的体育工作人员、约150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50名基层专兼职人员、约300名残疾人、11名残疾人体育专家与学者。向样本省市残疾人体育工作者共计发放了650份调查问卷,向样本省市的残疾人发放调查问卷共1 500份,收集了相关资料。结合已有文献,归纳梳理了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理论,从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分析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建设现状,基于赋权增能理论,分析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深层原因,从而提出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突破策略。

1   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建设现状

1.1  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基础上,出台了与残疾人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如图1所示)。例如:《全民健身条例》《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国行政部门对残疾人体育协同推进的力度及与残疾人体育相关的政策与法规的不断完善。但是,目前的政策与法规主要是对残疾人基本体育权利的兜底性保障,对于残疾人如何行使體育权利的制度性政策还有待完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性的政策,具体操作性的细则和措施还有待完善。

1.2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应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各个方面缺一不可。从人口数量来看,占最大比例的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应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点,但从样本省市发现,大部分城市残疾人体育的发展重心偏向于竞技体育,这与2019年举行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不无关系。我国残疾人体育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如何优化配置并高效使用这些资源是当前残疾人体育发展中的主要社会矛盾。样本省市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主要由地方残疾人联合会供给,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见表1)。地方残联对残疾人体育需求的调研和组织残疾人体育活动力有不逮,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和匹配度不高。而且调研省市的地方残联多是在“健身周”“特奥日”“残疾人日”等节庆时间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方式较为单一(见表2),在与残疾人的互动,以及与其他社会力量多方合作方面创新不足。以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为例,调研中多个省市的残疾人联合会在购买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服务时对承接主体的资质不进行考察,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不进行评价[8]。对于本研究中的各省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而言,在残疾人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体育服务、如何提供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如何提高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效率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深入思考。

1.3  无障碍设施建设

当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更多地被认为是“福利救助”而非“基本权利”。从“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的“扶弱助残”“阳光助残”这些高频词就能体现出当前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主要是从残疾人的“受助者”视角而言。而基于残疾人的基本权利的“体育参与”的理念还未形成。从无障碍设施建设来看,目前,本研究中的不同省市的大部分“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虽然建设了无障碍设施,但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建设还不够符合标准,盲道、无障碍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还有待完善(见表3),而且有些无障碍设施存在使用不够便利、缺乏维修,闲置和破损现象。

2   赋权增能理论在残疾人体育参与研究中的运用

2.1  “赋权增能”的内涵及理论主张

赋权增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方面的研究中[9-10]。有学者将赋权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治理工作中[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赋权增能理论多用于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中。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赋权增能理论被运用于社会组织管理、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12-14],为研究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了理论支撑。“赋权增能”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概念体系,其内涵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一是宏观上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二是中观上提高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的服务效率,以及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微观上增强弱势群体的权利感和自我效能感。赋权增能理论主张,针对弱势群体应完善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15]。这一理论为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赋权增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残疾人体育参与

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体育参与主要包括2个方面:“赋权”和“增能”。“赋权”指为残疾人赋予体育参与的权利,消除他们在体育参与、体育活动选择与决策方面的无力感,应以政策、法规、制度赋权为前提,管理机制赋权为保障、社会环境赋权为基础。完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建立与残疾人体育相适应的权利保障机制;推动残疾人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赋予残疾人社会组织相应的体育自治权和管理权,完善残疾人体育参与机制;为残疾人体育参与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增能”包括2个层面:外力推动增能(也称“外在增能”)和个人主动增能(也称“内在增能”)。外在增能是通过开发适宜残疾人参与的体育项目,提高残疾人的运动技能;通过改造体育器材或设施,提高残疾人对体育器材或设施的操作能力;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辅导,使残疾人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增强其对自身体育参与的管理能力。内在增能是残疾人通过对体育参与权利的认知,提高自身的体育参与度(如图2所示)。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赋权”和“增能”是统一的,“赋权”是手段,目的在于“增能”,“增能”是“赋权”的结果。因此,要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为残疾人“赋权”“增能”,这是当前促进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可行策略。

3  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中国部分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深层原因

3.1  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有待细化

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具有规制、引导、评价的作用[16]。本研究中的样本省市关于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健全。当前,有关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的法规与政策多见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出台的“意见”“通知”,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实施方案》,侧重于指导各地体育局和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体育工作,不属于对残疾人个人体育参与的指导性文件①。而且,残疾人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体育场地等方面均存在特殊性,现行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主要对残疾人享有的体育权利和义务作了原则性授权,但并未对不同类型、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体育参与权利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或办法[17]。此外,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尚有待完善,例如:《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办法(暂行)》提出了“示范点”建设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而对于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利如何行使、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如何评估还不够细化。

3.2  残疾人体育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引导、组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样本省市的部分政府行政部门需进一步明确权责[18],协同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沟通与联络渠道有待健全,联动机制有待强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19]。但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推进实施过程中,残疾人体育主要由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推动开展,样本省市的残疾人联合会与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联动不充分。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结果发现,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省市的残疾人联合会、体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络机制不健全,协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2)部分省市的基层残疾人联合会的单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较少以残疾人体育需求为导向,缺乏政策落地评估机制。3)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组织不健全,工作人员紧缺,大部分基层残疾人联合会由“宣文科”兼顾开展体育工作,较少有专门设立的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而且残疾人体育管理人员也普遍较为紧缺。

3.3  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薄弱

首先,样本省市对残疾人体育的人文关怀有待增强。虽然样本省市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平等、参与、共享”的残健体育融合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新闻媒体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残疾人体育的新闻报道多以“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等为主,对其他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报道较少[20]。其次,樣本省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足。无障碍设施是“残健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21]。“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是残疾人体育参与的重要场地,但是,样本省市在盲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此外,适宜残疾人的体育器材数量有限,且使用率不高。最后,样本省市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经费有限,主要以地方政府和地方残疾人联合会的财政拨款为主,体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经费更为有限。

3.4  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外在增能不足

首先,样本省市的残疾人联合会与体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不紧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属于全民健身活动范畴,但当前样本省市的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联系不够紧密,残疾人联合会开展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没有与体育行政部门形成协同作用,针对残疾人的公共体育服务不充分。其次,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组织培育和建设力度不够,缺少为残疾人科学健身提供指导、评估、监测的科技性服务,而且也少有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体育辅具、运动装备等。在体育器材与设施的开发和改造、体育项目设计和改编等方面,缺乏精准性和适用性,尤其对重度残疾的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残疾人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样本省市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有待加大,并且对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公共体育服务缺乏绩效奖励机制,从而对样本省市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人员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3.5  残疾人体育参与的个人内在增能乏力

一方面,样本省市的残疾人对体育权利的认知不足,对残疾人体育权利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宣教力度不够,样本省市的大部分残疾人对有关体育权利的法律与法规不了解,对体育权利如何行使一无所知,这些残疾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存在“心理无权感”。另一方面,样本省市的残疾人体育参与主体意识不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在高层次需求满足之前,低层次需求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对于样本省市的残疾人而言,相较于就业、教育、康复,体育参与并非是其最迫切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残疾人不会主动学习有关体育健身的方法和知识,不会主动参与体育政策、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和培训活动,其体育参与的个人内生动力不足。

4   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残疾人体育参与困境的破解策略

4.1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以细化促强化

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参与制度是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的根本途径[22]。体育政策、法规是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根本依据。1)样本省市要逐步完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政策与法规。要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步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政策,进一步细化法规条款[23]。2)样本省市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规章。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场地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细化残疾人体育器材与设备的使用说明,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修订“暂行性”的规章,增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便捷性。3)样本省市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强的残疾人体育参与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样本省市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强的残疾人体育实施细则,并要根据各地实际适时修订实施细则,促进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各项政策落地。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社会支持残疾人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我骄傲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