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对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10-20河南省扶沟县人民医院461300王保军
河南省扶沟县人民医院(461300)王保军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在我国临床较常见,是指由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主要致病的心动过速类型包括房颤、房扑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本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若延误治疗可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2]。早期国内外开展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具有可逆性,在对心率进行有效控制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或逆转患者病情[3][4]。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心动过速治疗手段[5]。为明确该采用该治疗手段干预心动过速对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整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扶沟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55例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②无心脏器质性病变;③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②患有先天性疾病;③既往无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正常。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06±4.53)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29±0.45)年。本研究在通过我院伦理委员审核后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和同意,由患者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心率治疗,并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判定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和折返路径。根据心动过速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案。房颤患者:先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将心室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然后采用“时间能量递增法”慢径消融房室结双径,标测最早激动点,然后进行局灶消融。房扑患者:先进行线性导管消融,使局部达到双向阻滞,然后消融电极标测P电位,且提前于体表心电图和冠状窦V波。将此处作为消融点作为特发性室速治疗。所有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结束后,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苷类等药物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导管消融治疗结束后随访本组患者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d和随访结束后第1d测定患者心率,对患者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和整体健康状况评价。心脏彩超检查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整体健康评价方法及标准:应用总体健康状况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共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职能等8个评价维度,总分100分,评分高于90分判定整体健康状况为优,75~90分判定整体健康状况为良,60~75分判定整体健康状况为一般,评分低于60分判定整体健康状况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25.0,计量资料的描述形式为±s),资料差异检验采用(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5例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后的心率比较 本组患者均存活,并均获为期3个月的有效随访,随访结束后的心率为(79.03±5.50)次/min,较治疗前的(149.98±9.52)次/min低(t=47.858;P=0.000)。
2.2 55例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后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 本组患者随访结束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见附表所示。
2.3 55例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后的整体健康状况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前的SF-36评分为(39.85±4.46)分,随访结束后的SF-36评分为(59.93±3.38)分,两个时间点的SF-36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92;P=0.000)。
附表 55例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后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s)
附表 55例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后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s)
时间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治疗前 35.00±2.98 49.01±4.38 63.98±4.55随访结束后 61.94±3.75 34.15±4.29 47.02±4.59 t 41.711 17.975 19.49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已基本明确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运动、劳动等因素导致的心率加快会导致心室收缩期缩短,动脉压降低,心室充盈压增加,继而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灌注压不足,引起心肌缺血[6];②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的正常生理机能改变,钙、钾、钠等离子的运动受到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活性和密度也随之发生改变,直接对患者心率产生影响,诱发心动过速,增加患者发生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的风险[7];③心肌外基质的形成和心肌结构的改变会对心肌正常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心肌储备功能和心脏代偿功能降低,心律失常。
除此之外,长期临床实践还证实对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动过速进行有效控制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早期,多采用药物干预,疗效欠佳。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逐渐受到关注。为明确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多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整体疗效的影响,本研究展开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心率明显降低,心脏彩超指标检查结果明显优化,整体健康与治疗前比较也明显改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能够有效改善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为:药理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临床应用的控制心动过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心动过速发生的电生理过程,对发生心动过速的基质多无明显影响,不仅疗效欠佳,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不良反应较多。而导管消融治疗能够对心动过速的基质进行精确定位和消融,故治疗效果能够得到保障。且临床医师能够对治疗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动过速,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心率,改善患者整体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的常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