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意义
2020-10-19吴宇玲
吴宇玲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现代中国正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教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建构儿童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材内容正在不断改革、更新与发展,统编教材创造性地书写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与指导意义。
一、教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阐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由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科学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培育公民怀抱理想,做知识涵养高、严守纪律、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凸显我国特色、兼具世界和未来眼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当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创造性地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普惠人民群众,不断包容与创新,是改革、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教育的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2]。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记录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艺术、文学、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教材拥有较高的公信力,扮演着重要而特殊的角色。这不仅因为教材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学生,还因为教材传播的文化具有权威性,影响面广,意义更深远。
语文是文化底蕴深厚、意识形态较强的学科,除能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语文积淀中华文化的精粹,是民族团结的桥梁,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学习语文就是涵养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3]。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族的思想文化蓬勃发展,培育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有利于青少年在认知建构阶段更好地成长。文化是一定时代的精神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语文教材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革新:语文教材开始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国语文教材历来主要是“文选型”模式,教材内容的主体是选文,选文内容的文化构成是语文教材文化的最重要部分[4]。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以新课标为指导纲领而编写的。新教材在结构体例、编写理念、内容设计以及选文设计方面都发生较大的改动,新教材的编写者温儒敏将教材的特色概括为“守正创新”。新教材汲取以往语文教材的养分,保留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优秀成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了凸显新教材的变化特点,笔者将新教材与2004年发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了对比。从选文的设计看,统编教材创造性地书写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表1、表2所示。与2004年发行的人教版教材相比较,统编教材选文总数由93篇减至62篇,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语文教材,教材发生了从无到有的变革。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新增了5篇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占教材选文总数量的8.0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前4篇都是选自《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自然医学》等现代新闻媒体的优秀作品,意味着新教材将努力弘扬新世纪民族精神和时代品质,歌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也在持续不断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书写传统文化的选文篇数为35篇,占总数的56.45%。相比之下,在总数减少的同时关于传统文化的选文数量也在缩减,但是占选文总数的比例有所增长。新教材的外国文化的选文数量为6篇,所占比重为9.68%,相比人教版的外国文化选文数量,新教材的选文数量明显减少。而新教材中革命文化的选文数量相对明显增加,选文数量为7篇,所占比重为11.29%。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在选文设计、结构布局、文化选择等方面都展现了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特点。那么,教材文化的更新发展作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在当代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何意义?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表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呈现篇数与所占比例
表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呈现篇数与所占比例
三、新时代的思考:统编教材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意义
教材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语文教材在进一步更新与发展。统编教材创造性地书写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包括劳动观念、科学精神等。这些思想与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感召力、社会凝聚力,增强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甚至会对他们毕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创民族新风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高中新课改后,广大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到统编教材古典诗词的选文中。可见,经典性与时代性是教材选文内容的文化特征。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由古而今的走向[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素材融入语文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与重要的思想编入教材,对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书写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中华民族的新风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语文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延续性地保留了我国古代经典而优美的古诗词,包括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名作、戏剧作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新增了诸如《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登泰山记》《促织》这些古诗词。高中新教材同样选编了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如《沁园春·长沙》《百合花》《哦,香雪》《反对党八股》等。值得注意的是,统编教材新增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自然医学》等现代新闻媒体上刊登的优秀作品。可见,语文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语文教材也在改革发展中守正创新,保留了体现中华文明的经典作品的同时,还选取具有中国特色、彰显现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在教材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精神崇高的中华民族。例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谈“工匠精神”,无论从事何等工作都要坚守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追求品质至上,是国家繁荣富强、国民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保障。文章还引用了《说文》“匠”的解释,在当代作品中注入汉字的传统释义。《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张秉贵以满腔热情服务群众,生动诠释了崇高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值得歌颂。可见,统编语文教材开始重视并渗透我国当代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与时俱进,在发展中育时代新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新民主主义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的新思想体现在教科书中,能为教科书铸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时代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语文教材承担着传承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材书写的内容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国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劳动者、伟大的科学家等,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写入统编教材,能够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和优秀品质。
统编教材呈现了一批辛勤劳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和劳动者。例如,《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售货员张秉贵,对待顾客体贴入微、热情洋溢,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温暖了众人心,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与爱戴。他虽然只是卖糖果的售货员,但他极其敬业,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购入五花八门的糖果,刻苦钻研糖果的营养知识。因为将热情融入工作岗位,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张秉贵获得了全国劳动楷模的光荣称号。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袁隆平先生不受权威学者怀疑和指责的影响,对权威秉着尊重却不崇拜的态度,从观察的事实步步深入,敢于挑战,勇于尝试,在探索中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统编教材的选文内容具有时代性,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传承经典的重要内容,那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彰显时代精神的主要力量。注重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传承文化的核心,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学生理解和接受当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都是选自当代报刊的文章,不仅有开拓创新的科学家,也有贴近生活的劳动者,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闪耀着光芒。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对当代社会先锋人物有正确的认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日益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有所提高。
(三)突显特色,在改革中聚中国力量
每个国家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中历经磨难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学科肩负育人的使命,语文教材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写入统编教材,能够给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为我国持续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语文教材肩负着培养对我国制度具有高度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而统编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统编教材推崇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劳动精神等社会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歌颂了袁隆平在追求事实、探寻真理的路上不怕辛苦,执着研究的科学精神。他始终认为我国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拥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中培育了杂交水稻,选育“超级稻”,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乃至世界几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探界者“钟扬”》赞扬了钟扬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文章以几个简短的小故事让学生看到了一位扎根高原的植物学家、胸襟宽广的科普达人、乐于奉献的援藏干部、关爱学生的教育专家。可见,统编教材中以通讯的方式还原了科学家的真实故事,这些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出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中,为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给学生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培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最持久、最深层的中国力量。
(四)砥砺前行,在崛起中展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祖国的繁荣昌盛有赖于坚定文化自信,这份底气不仅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源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丰富的养料。当前,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我国语文教材编写者开始思考和审视这些问题:在世人眼前、在学生面前,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的文化;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在世界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语文教育除了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还要弘扬时代先进文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材就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科学家屠呦呦在艰苦的环境下,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找到治疗疟疾的“秘方”,让海内外患者迎来了曙光。《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的科学家袁隆平挽起裤腿下稻田,承受重重的压力,不断试验,反复验证,最终成功培育杂交水稻,选育了“超级稻”。可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歌颂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家,他们尊重科学、追寻真理、开拓创新,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信念,以求探索科学真理,造福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人民。他们身上体现的这些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材书写了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