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0-10-19彭文生朱春英廖水香傅海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基底

彭文生 朱春英 廖水香 傅海燕

(1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峡江331409;2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卫生院外科 峡江331409)

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急骤,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针对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如开颅血肿清除术。随着近年来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逐渐应用于基底核区脑出血治疗中。本研究旨在对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选择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的39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观察组)与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39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年龄60~84岁,平均(72.13±10.34)岁;男21例,女18例。观察组年龄60~83岁,平均(71.68±10.29)岁;男20例,女1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经颅部CT及MRI检查,确诊基底核区脑出血;(2)具备手术指征;(3)术前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2)精神异常;(3)合并严重感染;(4)中途失访,脱落研究。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体位为仰卧位。根据术前颅部CT图像定位颅内血肿最大层面,于头皮作标记;于标记点作约4 cm长的切口,分离皮肤,显露颅骨,采用电钻对颅骨进行钻孔,采用咬骨钳将骨孔扩大成骨窗(3 cm×4 cm);十字剪开硬脑膜,采用吸引器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敞开硬脑膜进行减压;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对颅腔进行冲洗,再缝合硬脑膜及头皮。

1.3.2 观察组 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根据颅部CT图像对最大血肿层面进行定位,将最大血肿层面的中心点设置为靶点,并根据靶点在立体定向仪上进行参数设置。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利多卡因(2%)对穿刺点进行局麻,在电钻驱动下采用一次性穿刺粉碎针(YL-1型号)对颅骨进行穿刺,穿刺针抵达硬脑膜后,将电钻撤出,插入针芯,缓慢插入至血肿腔内,取出针芯,连接引流管,缓慢抽吸血肿,再经引流管将2 ml生理盐水与2万U尿激酶的混合溶液注入至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连接引流袋,2 h后将引流管打开,每隔12 h注射1次尿激酶,直至引流液颜色变清澈,即可将引流管拔除。

1.4 观察指标 术后4周随访,比较两组颅内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预后良好率。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量表分值范围为0~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损伤呈正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选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预后良好率[4]: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指数评估,分值范围为1~5分,1分即死亡,2分即植物生存,3分即重度残疾,4分即轻度残疾,5分即预后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颅内血肿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有36例患者颅内血肿完全清除,对照组有34例,观察组、对照组颅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31%、87.1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P<0.05。

?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术后4周,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主要是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引发的颅内出血情况,又被称为“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由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老龄人口增多,脑出血的患病人数随之出现增多情况。基底核区是脑出血最常发生的部位,基底核区脑出血形成血肿块后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致使颅内压增高,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病情进展快速,致残、致死风险高。

临床上针对基底核区脑出血主张实施手术治疗,以往开颅血肿清除术为其首选术式。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是针对患者头皮进行切开,在颅骨上切开形成小骨窗,经小骨窗对患者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可降低颅内压。但该术式属于开放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严重。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中逐渐得到应用[5]。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主要微创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2)手术无须全麻,通常在局麻下操作,适用于无法耐受全麻的高龄老年患者;(3)采用立体定向仪可精准定位,引流管置入后可准确到达术前设定的靶点位置,还可对引流管位置和深度进行随意调整,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导致颅内感染;(4)手术创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失血,避免反复牵拉脑组织而引起继发性脑损伤[6~8]。

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说明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术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ADL评分、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确保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改善预后。综上所述,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对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进行有效清除,还可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基底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