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子理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19马正宏马先杰彭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附子证候计数

马正宏 马先杰 彭丽

(河南省桐柏县中医院肿瘤科 桐柏474750)

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持续或间歇发作的疾病,在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为多见[1~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胃道无器质性病变,且不具有典型的生化学改变,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传统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健脾是关键,且已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基于此,本研究对附子理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38.79±8.31)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4.25±2.06)年;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3±1.13)kg/m2。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0~62岁,平均(38.23±4.16)岁;病程9个月~9年,平均(4.29±2.01)年;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9±1.17)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国药准字H11020475),初始剂量2~3 g/d,分4次服用,后增加至4~6 g/d,分4次服用,待症状缓解后以1.5~2.0 g/d的剂量维持治疗,分4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药方:附子15 g(先煎30 min),干姜、人参、茯苓、炒白术各15 g,炙甘草3 g,水煎,1剂/d,分别于早、晚饭前1 h服用。两组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的疗效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下降≥95%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70%≤证候积分下降<95%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30%≤证候积分下降<70%为有效;不符合上述评估指标者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泻、食少纳差、腹胀肠鸣,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3)肠道菌群计数:采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3~4 g,加入5 ml生理盐水稀释,通过滴注法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中,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记录肠道菌群计数,包括乳酸杆菌、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

2.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肠道菌群计数对比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均高于治疗前,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肠道菌群计数比较(logCFU/g,±s)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肠道菌群计数比较(logCFU/g,±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中医学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归于“久泄、泄泻、腹痛”等范畴,认为其与外邪入侵、情志失调、脏腑虚损、饮食失节、气机失畅等因素有关,泄泻之本无不有脾胃,胃失健运,湿盛则濡泄,建议治疗以健脾、升清为本,辨证论治。

柳氮磺胺吡啶片为磺胺类抗菌药物,口服后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为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可与肠壁结缔组织结合,起到长效消炎、抗菌、免疫抑制等作用。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附子理中汤,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提示附子理中汤结合西医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恢复,这与相关报道相近[5~6]。本研究使用的药方中附子有散寒除湿、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效,干姜可抑阴扶阳、祛寒温中,二者为君药,合用有辛热追阳之功;炒白术可健运中州、健脾益气,人参可益气补中、培补根本,茯苓可宁心安神、健脾渗湿,三者共为臣药;而炙甘草则为佐药,有益气补脾之效,且可调和诸药,改善患者口服感受[7~8]。纵观整方,共奏温肾暖脾、助升脾阳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具有抗炎、镇痛、兴奋肠管自发性收缩等作用,可促进肠道恢复规律的分节运动;茯苓具有提高胃动力、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有助于提升胃肠道功能;炙甘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致病菌及益生菌比例。治疗4周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计数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9~10]。综上所述,附子理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附子证候计数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中药附子的历史善用与现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