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创意培养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
——以“我们有新玩法”教学为例
2020-10-19邢小瑞江苏南通市南通高新区小学
邢小瑞 (江苏南通市南通高新区小学)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早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课程教育入手,将创新意识植根于学生的思想认知中,结合生活实践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最终让学生从创新走向创造,形成一种可以带得走的能力。笔者以“我们有新玩法”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缘起:学生游戏创意匮乏的现状分析
品德与生活2011 版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电子产品的大量盛行,儿童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减弱,如何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活动成为教育者亟待思考和改变的现实。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比较向往的活动时间,他们渴望通过游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很少看到学生有创造性地玩耍,相反,课间追赶打闹现象比较严重。即便有个别学生在玩游戏,他们也只是把游戏当作放松或与小伙伴一起交往的方式,而不会想到把游戏当作可以更改或者创新的项目。如跳绳,只知道比一比谁跳得多,没想到跳绳还可以有多种跳法和玩法。转呼啦圈、踢毽子、跳羊角球等是学生大课间经常玩的游戏。一开始,他们还保持着一定的兴趣,但是几次过后,找不出新玩法,兴趣越来越淡,玩的人越来越少。
现代社会新型玩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智能,学生越来越依赖玩具的设定玩法,变得越来越不会玩。拿到一种玩具后,除了说明书上的几种玩法外,很少去想别的玩法,思维不够开阔,缺少自我的创造性。因此,我借由“我们有新玩法”这节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玩,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二、游戏创意培养的教学路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积极地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
1.点燃激情,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我们有新玩法”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导入部分。上课伊始,笔者选用学生课间都会玩的跳绳作为道具,问学生:你会怎么玩?我知道学生只会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玩法。然后,展示了跳绳的许多新花样:顺跳、反跳、交叉跳、单脚跳、先甩再跳等。教师的示范点燃了创造的火花,学生们的眼睛亮了,个个跃跃欲试。笔者告诉他们跳绳不仅可以这样玩,还有很多玩法。比如,把跳绳打个结,可以变成呼啦圈;把跳绳拴在身上,可以比力气;握住跳绳的一头在地上来回摆,可以比谁反应快;还可以用跳绳玩网小鱼等。当再次问学生跳绳还可以怎样玩时,这次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可以把跳绳当成皮筋,玩跳山羊的游戏;有的说可以把绳子绑在脚上,玩两人三足;还有的说可以把绳子系在棍子上,当鞭子等。意识形态的培养是形成正确行动的基础,能更好地激发创造的激情。
2.营造氛围,激发创造能力
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发了四种常用小工具:筷子、乒乓球、纸杯、小水桶,看哪个小组的玩法多。学生创造的激情再次被点燃了。每个小组内都讨论激烈,有的拼,有的摆,有的投,短短的五分钟,多的小组想出了十几种玩法,有的玩法完全出乎预料。他们有的展示了物体拼搭的平衡性原理,有的则不自觉地运用了物理学所涉及的力的原理,还有的运用到了数学里的测量。无疑,学生们在这五分钟充分地开动了脑筋,玩出了新花样。创造有时就在一瞬间,一瞬间迸发的火花也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多给学生一些动脑动手的机会,激发他们创造能力。
3.设置情境,创造崭新形象
动手制作无疑是一种走向成熟的独立创造了。教学中学生们进行自我主动创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原本想象学生可能会用它做手工,如折飞机、小船、千纸鹤等,但结果又一次出乎意料。有的孩子把纸条撕成长条,玩起了贴鼻子游戏;有的孩子把纸揉成团,玩起了滚小球游戏;有的孩子把纸条撕成长条,玩起了编织的游戏;还有的孩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竹蜻蜓。一个个崭新的形象,让学生的创造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现场体验,打破学生对一些游戏玩法的固有认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玩出新花样,从而培育他们有创意的生活的意识。然后通过变换玩具的组合,手工制作玩具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学生创造的愿望就是在一次次的重复与激励下被点燃的。
三、从游戏创意培养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情境化实践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生活中并不缺少创造。很多新的想法转瞬即逝,如何带领学生将这种创造的激情保持下去,也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课件游戏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唤醒了他们创造的愿望。如果就此止步,那么学生的创造热情也会就此止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为此,笔者做出了以下大胆地尝试:
1.在活动中玩出创新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每次大课间活动,学生运用常玩的体育器材,但是不再玩以前玩过的游戏。他们利用这些“玩具”,玩一些新型的玩法。如拿到呼啦圈后,他们把呼啦圈竖起来变成一个个山洞,然后玩钻山洞的游戏;把呼啦圈放倒,玩跳房子的游戏;他们把呼啦圈套在不同部位或身上套几个呼啦圈同时转动,挑战赛。学生们开始了自发的创造。足球在手上和脚上可以玩转自由,毽球也成了百变精灵。大课间活动,成了他们最幸福,最向往的快乐时光。
2.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中展现创新
创造的热情一旦被点燃,就会越烧越旺。班级涌现了一股创造热。利用现有的一些节日,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进行自由创造。利用“植树节”,学生设计爱树护树图标与宣传语;利用“母亲节”和“父亲节”给爸爸妈妈设计形状各异的贺卡;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自排自演童话剧,进行课本的再创造;在国庆节到来时,让学生制作“小红旗”,培养爱国情怀;在元宵节时,学生自制小灯笼,制作兔儿灯,渲染节日气氛。每次,只要教师将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课间、放学后、甚至是周末都能捕捉到他们具有个性化创造的影子,班级的微信群和QQ 群不时传来他们创造的照片和制作的美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
3.在创意节活动中比出创新
学校是一个创造和展示的大舞台。为了培养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德育处每年都会举行一次“金种子”创意节活动,通过班级选拔的形式推荐优秀作品在学校操场向全体师生展览,并通过投票等形式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被学校收藏。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绘画,可以粘贴,可以编织,可以组装等,但前提是原创作品。学生可谓是脑洞大开,有的用吃完的瓜子壳、鸡蛋壳做成了精美的粘贴画;有的用喝完的药瓶子和棉线做成了发出美妙音乐的风铃;有的用好几个废纸盒做成了大型的汽车、机器人、火箭;还有的用废旧的电池发明了自动报警设备,根据空气压力等原理用喝完的饮料瓶发明了人工喷泉等。家里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一下子都被利用起来了。据家长反应,那段时间,孩子们做作业特别积极,一回家就把作业写完了。然后就开始在家里搜集做手工的材料,布料、牙膏盒、牙签、甚至废旧的水管等成为他们创造的工具。有的家长也投身其中,跟孩子一起设计、找材料、一起动手制作等。班级有个家长是自来水公司的。他和儿子一起用两个饮料瓶和一根塑料吸管,一些强力胶,做成了一个循环抽水机,装置看似简单,但是却用到了不少物理知识,如水的压力,空气的阻力等,很有意思。学生们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一次综合学习的过程。活动不但增加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也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4.在数学拼搭比赛中赛出创新
数学拼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项目。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数学拼搭游戏比赛。赛车突围、汉诺塔、魔方、纸牌等都有可能成为比赛的项目。进行学科融合,实现全科育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又一举措。老师积极鼓励学生,组织班级比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让创新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从创意游戏的尝试到创新能力的情境化实践,教师力争将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放眼未来,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有创意地生活、学习,形成自我创造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唯有不断探索、尝试,永葆创新意识,才能带领学生走向创新、创造,并最终形成一种可以让学生带得走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