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10-16林晓芳张冬冬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动鞋样板双师

林晓芳,张冬冬

(闽南理工学院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及手段不断更新迭代,教学模式和方法也随之不断革新。混合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学习空间更加自由,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习效果反馈的及时性。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其教学活动空间多样,涉及课堂、课外、校外等多个场景,且具有多重的教学目的,包括知识拓展、技能提高与伦理提升等,不同场景和目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1]。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影响。鉴于此,我校(闽南理工学院)在“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我校结合区域经济对鞋类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重点开设了“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该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包括了运动鞋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两个环节,且这两个环节衔接紧密,结构设计是工艺制作的前提,工艺制作则可检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运动鞋样板种类和样板数量多,制作工艺复杂,结构设计环节涉及多种样板制取方法,工艺制作环节对实验室场地、设备和数量以及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要求较高,而这些教学资源往往是很多普通高校较缺乏的[2-4]。

在“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主导,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师生之间直接交流讨论较少,学生参与度较低;(2)时空受限,多数实践类课程采用“一对多”的集中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及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3)实践不足,重知识的记忆,相关设备台套数不足,学生动手或操作机会有限;(4)评价方式单一,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激励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和科技手段,打破学习边界;(3)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4)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融合阶段性和总结性考核。

二、“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双师”工作室教学具有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情境真实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特点,集教、学、做为一体。“双师”工作室教学采用小班授课,将原有的行政班级进行拆分,每班人数为15~20人,从而有利于精准教学。在师资队伍方面,实行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协同育人,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优化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方面,工作室教学将专业赛事、科研课题、企业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模拟真实情境,或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弥补了校内设备不足、学生动手实践少等问题。在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结合相关学习资源,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其优势在于:(1)精简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教师分解教学内容,细化学习任务,明晰知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2)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时间自由化。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进行预习、在线即时查阅或反复回顾视频、PPT及其他类型的学习资料,同时也减少了教师重复操作演示的工作,增加了针对性指导时间。(3)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上提问、讨论和测验等环节,尤其是对实践步骤多、规范程度高和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和强化练习,将学习效果量化,使教师能够及时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环节的教学工作。

三、“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鞋包产品设计方向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特点,采用“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分别将校企双方的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教学活动与工作流程、教学评价与工作评价相结合,让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5-6]。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脚型规律,灵活运用结构设计方法,独立进行运动鞋结构设计,同时较熟练地使用制鞋设备进行鞋面缝制和帮底成型,最终独立完成运动鞋成品制作。

“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要分为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两个模块,包括运动鞋结构设计原理、样板制取方法和取跷方法、运动鞋工艺原理、帮面缝制工艺和成型工艺等内容。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录制教学视频,创建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和分类型将教学资源通过公共平台分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讨论、答疑和测试等互动活动。

1. 运动鞋结构设计模块

运动鞋结构设计模块包含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子环节,一是样板的制取方法,二是部件的取跷方法。运动鞋常见样板制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六点设计法、比例设计法和基线设计法。基线设计法吸取了前两种设计法的优点,并进一步优化了结构设计方法,因此基线设计法的应用是重点。同时由于鞋楦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形态,为了使鞋面更接近实际楦面的弯曲形态,除了在制取半面板时需要进行跷度处理外,还需对部件进行取跷。取跷一直是鞋类结构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因此跷度是学习的难点。校内教师的理论知识扎实,通过线上小视频和线下教学,侧重对结构设计原理和取跷原理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结合真实项目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工作室的“双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的互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运动鞋工艺制作模块

运动鞋工艺制作是由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也是检验样板结构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道工序之间衔接紧密,相互影响,若有一步没做好,就会造成后续工艺无法继续,甚至要重新裁剪车缝,易使学生产生挫败的情绪。因此要理清该环节的重难点,有条理地针对问题进行知识点的阐述和演示。运动鞋工艺制作模块包含工艺基础知识、帮面缝制工艺、帮底成型工艺三个部分,有三个关键子环节,一是鞋面车缝,二是绷帮,三是成型,如图2所示。其中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与熟练程度、帮面部件车缝和帮底组合是重点,而部件位置的准确性、缝线的美观性、帮脚皱褶的处理、胶黏剂活化时间的掌握是难点。通过录制知识点小视频,学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地反复观看,有利于加深记忆。同时在课程的后半段,利用1~2周的时间到企业考察实践,将学习情境真实化,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图1 运动鞋结构设计模块

图2 运动鞋工艺制作模块

3. 混合教学模式的框架

基于校企联动、项目驱动、师生互动、线上线下互融的教学理念,将“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设计为实践前的项目准备、实践中的项目教学、实践后的知识巩固、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将教学活动分为实践前教师准备和学生预习、运动鞋结构设计原理和工艺基础知识、运动鞋结构设计、运动鞋工艺制作、实践后复习、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八个步骤,即“四环八步”“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四、“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效果

针对“运动鞋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的班级进行“双师”工作室教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根据实验分组原则,从2017级鞋包设计方向的自愿学生中筛选30名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效果对比试验。第1组有15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师讲授演示进行实践,即传统教学组;第2组有15名学生,采用“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即混合教学组。两组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

在知识理解方面,学生样板制取和工艺制作的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于样板制取原理和工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差距不大。传统教学组平均得分8.13,混合教学组平均得分8.85;关于工艺基础知识,传统教学组平均得分8.02,混合教学组平均得分8.67。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影响不大,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基本可以掌握样板制取原理和工艺基础知识。

在知识运用方面,运动鞋结构设计模块从样板的完整程度、标准程度和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于基线设计法和取跷方法的应用效果相差较大。传统教学组平均得分18.75,混合教学组平均得分27.56。在样板制取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组在使用基线设计法和取跷方法时不是很熟练,表现得不自信,需反复咨询教师,完成一套完整的运动鞋样板需要4小时甚至更长,且样板存在跷度偏移、记号线标准不规范等问题。而混合教学组学生在制取样板过程中操作熟练,表现自信,完成整套样板只需3小时甚至更短,教师也只需偶尔提醒,且样板的线条流畅,基本符合样板制作要求。

在运动鞋工艺制作模块中,根据设备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以及成品鞋的美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工艺制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教学组平均得分17.23,混合教学组平均得分25.63。传统教学组在操作设备时容易出现失误,断针断线现象较严重,在帮底成型时,对于胶水的使用量和干燥时间控制得不是很到位,且需要经常咨询教师。而混合教学组学生在工艺制作过程中比较熟练,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成品鞋效果较好。

以上评价结果表明,混合教学组通过实施“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新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结合具体项目,与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进行互动探讨,并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熟练掌握样板制取和取跷方法,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施“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使学生熟悉各个模块的知识点、操作步骤,混合教学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对整个实践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对整个实践过程的统筹掌控和合理安排,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双师”工作室+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丰富了教学方式,有利于校企资源共享,促进知识边界的拓展。线上资源的可重复观看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根基,同时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体地位更加显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掌握程度较自由地安排学习进度和次数。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工艺室开放问题。由于考虑工艺室的使用安全问题,仅在上课时间开放。(2)师资问题。虽然企业导师能进行教学,但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方面较薄弱。(3)教学资源问题。教学视频一部分可以从网上获取,另外一部分如样板制取的视频需要通过授课教师自己录制,这样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视频的剪辑和嵌入等技能。(4)企业实践问题。由于实践时间较短,企业安排学生实践难度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下列建议:(1)将工艺室逐渐转变为开放性实验室。对于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通过工艺检验样板的合理性,并进行多次改板和反复试做,无问题后再进行成品制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教师做好辅助工作。在企业导师授课时,校内教师要积极配合,做好教学组织工作。(3)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合作方式。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开展联合研发,将研发的教学资源进行校企共享。(4)校企双方积极协调,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前提下,合理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此外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不断做好相应新知识和资源的补充及完善。

猜你喜欢

运动鞋样板双师
小强的运动鞋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变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小北的运动鞋
没它还怎么扮少女?最夯运动鞋,请你保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