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16陈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西药

陈焕

面神经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缺乏统一定论,发病因素常见如病毒感染、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等[1-2]。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脸部表情肌瘫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应积极治疗[3]。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电针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等,与单纯一种治疗方法相比,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提高面神经功能。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疗法,就本院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对照分析,并对比常规西药、针灸治疗与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和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差异,旨在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见下述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92例面神经炎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证实,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症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面部表情肌乏力、患侧面神经麻痹等。纳入标准:诊断面神经炎明确,发病2周以上,经过正规治疗后仍遗留有面神经麻痹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急性期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以及药物过敏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患者纳入A组与B组,各46例。A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34.7±3.3)岁。B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56岁,平均(34.5±3.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予以常规西药、针灸治疗,B组予以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和常规西药治疗。

常规西药治疗方法[4]:予以甲钴胺胶囊(南京海陵,国药准字H20052315,0.5 mg×50 s),0.5 mg,3次/d,口服,共治疗1个月。

针灸方法[5]:取地仓、颊车、合谷(双侧)、阳白、下关、翳风等穴位,以毫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吉械注准20172270314)刺入,匀速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0.5 h;每穴悬灸5 min,共30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1次/d,连治6 d,休息1 d,共治疗1个月。

经皮神经电刺激方法[6]:运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江西亚力特,型号WOND2000F),频率35 Hz,脉宽200 ms;对患侧耳屏前(正极)与额肌、颊肌(负极)进行刺激,强度以面神经支配肌肉明显收缩为宜,病情严重无法引起肌肉收缩以患者可耐受为度,20 min/次(额肌和颊肌各20 min),1次/d,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①治愈:症状消失,面肌群功能复常;②好转:面肌群功能好转,但额纹、闭目、大力示齿未复常;③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面神经功能[8]:参照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患侧与健侧面部运动一致记3分,基本一致记2分,迟缓幅度小记1分,无面部运动计记0分,共18分,得分越高提示面神经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χ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面神经炎未经治疗也可自行缓解,虽不会构成生命威胁,但会影响患者的表情、进食与面貌,一旦发病极易引起患者的恐慌、焦虑[9-10]。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予以营养神经的药物,常见如皮质激素类药物、B族维生素等,效果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1]。甲钴胺胶囊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可发挥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能高浓度转入神经细胞器,促进轴突重生,进而恢复突触传递作用;能促进卵磷脂的生成,加快神经纤维恢复进程,同时也参加了乙酰胆碱的生物形成;所以可促进神经细胞内轴浆蛋白质的形成以及受损轴突的再形成,继而达到改善面神经功能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中,该病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阻滞、风寒侵袭等因素所致,病因特点可归纳为风、寒、痰、瘀,其辨证分型以风寒入络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最为常见,治则驱风通络、行气活血[12-13]。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传导功能,有助于减轻神经水肿症状,缓解神经管内压力[14]。针灸为中医常用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温经驱寒之功效[15]。二者结合应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确切,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增强面神经功能,提高总体疗效,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46) 7.2±2.6 13.1±3.9 B 组(n=46) 7.3±2.4 16.7±3.2 t值 0.192 4.840 P值 0.424 0.000

本研究对比常规西药、针灸治疗(A组)与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和常规西药治疗(B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B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提示B组的临床疗效与面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说明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和常规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针灸治疗,分析原因,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治疗作用有关,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恢复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西药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健康教育在面神经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中耳炎2 472例术中面神经情况及处理分析△
面神经术中监测在耳神经和侧颅底外科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