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0-10-16龚如锦王小玲张美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满意率外科住院

龚如锦 王小玲 张美英

对于医院外科而言,作为重点科室之一,呈现出高技术、高风险及高责任性的特点,表现出诸多急危重病以及较多突发事件的特点,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呈现出护理工作繁重的特点,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运用,无法获得显著效果,仍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护理风险的现象,并且表现出较低的管理满意度,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对此将外科护理管理重视度加强,对于临床护理需求的充分满足具有重要意义[1-2]。本次研究将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外科住院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针对外科患者探究风险管理方式应用可行性,以利于外科住院患者的早期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外科住院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住院先后分为比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比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56.15±5.25)岁;疾病类型:急性胃穿孔、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分别为10、7、12、9例。试验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56.19±5.29)岁;疾病类型:急性胃穿孔、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分别为11、6、13、8例。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对比两组外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经过分组并应用拟定方案进行护理管理,比照组:拟定普通护理管理方案展开,就系列外科护理知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认真讲解,以确保其对自身疾病能够进一步了解、掌握,此外,对患者手术类型加以明确,对胃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及呼吸道准备工作需要认真完成[3-4]。试验组:拟定普通护理管理方案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方案展开,主要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理创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护理人员于能力培养及责任性提高方面给予对应干预,并且充分构建应急预案,于细节管理方面充分加强,具体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外科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管理总满意率。

1.4 评价标准

对于两组外科住院患者的管理效果,自制《外科风险管理量表》,于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3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有情况正确进行分析,根据患者风险等级分为A到D四个等级,A即为具有Ⅰ级手术难度,影响生活质量;B即为具有Ⅱ级手术难度,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但能够尽快改善;C即为具有Ⅲ级手术难度,影响各项功能,且需要在48 h内处理;D即为具有Ⅲ级手术难度,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立即处理。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设定不同分值,根据患者状态完成分数评定,设定0~100分评定范围,最终质量随着分数的增加而提升。对于两组外科住院患者的管理满意度,自制《管理满意度评定量表》,很满意(30~50分)、较满意(20~29分)以及不满意(10~19分)3方面展开。管理总满意率=(很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两组外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结果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管理总满意率)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科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评分均高于比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外科患者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外科患者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外科患者管理总满意率对比

试验组外科患者管理总满意率高于比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外科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外科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风险评估质量 风险预防质量 风险处理质量比照组(n=38) 80.25±3.49 81.25±5.13 81.25±3.15试验组(n=38) 95.43±2.90 94.79±3.45 96.25±1.29 t值 20.622 13.501 27.165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外科患者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对比[例(%)]

表3 两组外科患者管理总满意率临床对比[例(%)]

3 讨论

医院需要就外科护理工作现状等进行分析,对应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积极进行小组组长的选拔,要求其需要经验资深、丰富,并且充分加强管理护士执行力度,确保在护理期间,所有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做到严格遵循,将其风险培训力度及管理力度进行不断强化。对于刚毕业入职的护理人员,就其学习效果做好定期检查工作,严格制定并执行奖惩制度。对于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鼓励,进而使得风险识别应对能力获得提升,确保在面对护理风险期间,对于处理的及时性可以做出保证[5-6]。对科室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结合,合理完成风险应急预案的构建,主要集中于压疮预防应急预案、交叉感染应急预案及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几方面[7-8]。就当前临床实践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为了对治疗需求进行满足,医院针对外科患者需要准备较多导管进行留置,并且对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必要叮嘱,对于导管固定、通畅及无扭曲等需要做出充分保证,而且需要将无菌意识充分加强,将手卫生规范充分加强,对于个人卫生充分注重[9]。对于入院后的外科患者,就沟通交流工作,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认真完成,就系列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情况,对外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认真告知,并且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需要及时掌握,就患者呈现出的恐惧感以及不安感,护理人员需要对安抚工作的及时性做出保证,以对患者治疗的积极配合做出保证[10]。就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与自身体质情况加以了解,对应完成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对于系列细节遗漏现象禁止出现,对于患者的主诉需要耐心听取,对于患者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合理需求需要确保最大化满足[11]。对外科患者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其做好心灵呵护以及精神安慰工作,并且对于术后物品需要充分准备,防止因为术后未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最终呈现出系列不必要风险的现象[12]。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评分均高于比照组,外科患者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外科患者管理总满意率高于比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科患者于临床接受风险管理后,利于风险评估质量、风险预防质量、风险处理质量的提升,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以及管理总满意率的提升,最终促进外科住院患者的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满意率外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