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0》中的歌剧性元素

2020-10-16谭晓雯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
关键词:装饰音咏叹调奏鸣曲

◎ 谭晓雯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萨尔斯堡的音乐世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曲家。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领域广泛,在他众多的创作成就中,歌剧和钢琴奏鸣曲最为杰出。莫扎特最为经典的几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在歌剧史上堪称典范,其艺术成就远高于原剧本。莫扎特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众多活灵活现充满了戏剧性的人物形象,流露出真实自然的感情,具有孩童般天真浪漫的音乐性格,这与他钢琴奏鸣曲中表现出的音乐性格相统一。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总是伴随着他的歌剧的影子,歌剧性元素在钢琴奏鸣曲中无处不在。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和分析谱例找出歌剧性元素在作品k330中的具体体现,例如相似的创作织体,歌剧中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歌剧性元素在作品k330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并由此发现莫扎特的歌剧和钢琴奏鸣曲在音乐中有着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希望通过学习和分析莫扎特歌剧,延伸至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学习和演奏,以这一角度入手探究新的演奏观点。这对我们学习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具很大的益处和帮助,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创作织体

作品K330是莫扎特的中期代表作,此时的莫扎特还没有经历在巴黎母亲病逝,生活潦倒给他带来的不幸,对生活一如既往的充满活力,饱含信心,整部作品都充满着热情洋溢,欢乐纯真的气息。第一乐章为明快的C大调,典型的奏鸣曲式,整个乐章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具有歌唱性,其中大量的装饰音写作使主题充满了华丽的色彩。此外,这里的伴奏音型为古典主义时期盛行的阿尔贝蒂低音,采用左手固定音型作为伴奏,即保留了原有的和声基础,又使乐句富有流动感。在演奏这种伴奏音型时左手需保持流畅连贯,右手的旋律声部则像是歌剧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在对话在歌唱。和声伴随着旋律的变化而改变,使旋律充满了歌唱性的色彩。这种乐队般的伴奏织体,歌唱般的右手旋律,轻巧的跳音,流畅的连音,乐句重复时强弱的对比,正如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正是歌剧性元素在作品k330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乐章呈示部中三连音和阿尔贝蒂低音伴奏音型的结合(见谱例1),体现出作品中动与静的结合,就像莫扎特的歌剧,要动静结合才能体现它的完整,在戏剧性的冲突中走向高潮。右手持续弹奏的三连音琶音,伴随左手的简单和弦,正如歌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体现了音乐的静态之美。随后加入了左手的阿尔贝蒂低音伴奏,这样富有流动性的音型与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动态音乐的描述。旋律在动与静的结合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音乐情绪达到高潮。

谱例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0第三乐章:16-28小节

二、宣叙调

宣叙调在歌剧中是一种相对于咏叹调的声乐形式,在意大利语中意为“朗诵”。宣叙调常常作为歌剧的“引子”,出现在咏叹调之前。在歌剧或清唱剧中宣叙调就像是“附有旋律的对白”,用作人物间的对话和叙述剧情。大部分人会更加偏爱华丽的咏叹调,认为咏叹调才是整部作品的主角,而忽略了作为配角存在的宣叙调。可如果没有宣叙调的衬托,华丽咏叹调也会黯然失色,不论在什么题材和剧情中,只要有宣叙调的存在就必有它的作用。因此,宣叙调在作品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慢板乐章一开始就是宣叙调的形式,像是一个人在倾诉他的烦恼,旋律略带忧伤,为慢板乐章的悲情色彩做铺垫,预示着故事情节的转折。右手旋律线条虽不像咏叹调那么高潮起伏,但仍然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左手则是单纯的和声伴奏。若是将这些旋律用线条表现出来,可以清晰的看见人物的内心活动,5-6小节间隔重复出现的在G音上连续的三个带有连线跳音,犹如片刻的迟疑,像是说话时欲言又止的语气,八度跳进的倚音则像是思维的瞬间跳跃,7-8小节二度模进的跳音下行音阶和连音上行音阶,像是情绪由低谷走向高潮,最后结束在属和弦,像是一句话的结束,紧接着又是下一句的开始。见谱例2。

三、咏叹调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优美,婉转动人,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情感,它可以是歌剧,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咏叹调色彩华丽,具有极高的技巧性,是对演唱者歌唱技巧的考验。在莫扎特歌剧中,咏叹调往往作为某种环境下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歌剧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谱例2:

快板乐章左手大量阿尔贝蒂伴奏音型的运用,不难看出莫扎特奏鸣曲中不乏歌唱性的旋律片段,如第三乐章第9-12小节(见谱例3),左手是固定的阿尔贝蒂伴奏音型,右手是轻快活泼,如歌唱般的旋律,充分展现了莫扎特初到巴黎时满怀希望,充满自信的心情,就像是歌剧主人公在特定场景中唱起的抒情咏叹调。

谱例3:

这样的伴奏织体和音乐情绪,让我不由的想到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著名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整首咏叹调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钢琴伴奏如同歌剧中苏珊娜弹奏的小吉他一般干净,俏皮,充满了喜悦,诙谐的色彩。慢乐章就像是一首抒情咏叹调,调号由明亮的c大调转换为柔和的F大调,预示着音乐情绪转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慢板乐章中F大调到f小调的转调,这一乐段就像是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唱出了发自内心独白的抒情咏叹调,既有独唱也有重唱。

四、重唱

重唱作为声乐重要的演唱形式之一,常常受到演唱家的青睐,它通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重唱也是莫扎特歌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宣叙调一般发展剧情的作用,又带有咏叹调的抒情色彩,在具有咏叹调般的音乐旋律的同时,还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在歌剧中,重唱充当了制造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作品的慢板乐章中,莫扎特采用复调和多声部的写作手法,丰富大胆的和声变化,使歌剧中这种抒情与独白并存的重唱形式在钢琴奏鸣曲中也频繁出现。在慢乐章的第32-40小节(见谱例4)出现了类似歌剧中带有咏叹调色彩的重唱片段。乐段的开头部分,左手声部旋律和右手声部旋律的交替进行,像极了重唱中一问一答的轮唱形式,随着力度标记的渐强两个声部逐渐叠加到一起,由轮唱形式进入到二声部演唱形式,将音乐推向高潮。

这样一问一答如人物对话般的二重唱,与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二重唱咏叹调“西风轻轻吹拂的时光”非常相似。这是一部非常轻松诙谐的恶作剧,剧中苏珊娜和罗西娜在读伯爵写给苏珊娜的信,并商量着如何教育伯爵。作品曲调婉转动人,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谱例4:

五、花腔式的装饰音

装饰音起源已久,17、18世纪的歌唱家的独唱部分几乎不按照谱面演唱。F.科雷利、G.F.亨德尔等同时代作曲家在写弦乐奏鸣曲时,只写出主要旋律,其余由演奏者自由处理,直到C.W.格鲁克时期这种作曲手法才开始逐渐废弃。装饰音的形成和发展与声乐作品密不可分,18-19世纪是声乐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歌唱家们喜欢大量的使用装饰音繁多的花腔式唱腔,在舞台上争奇斗艳,用这种炫技式的华丽唱腔博得观众的喝彩。随着器乐音乐的发展,这种装饰音也被作曲家写入器乐作品,例如倚音、颤音、滑音、波音、经过音等等。这些装饰音逼真地模仿了人声的歌唱,并常在旋律声部之间模仿,使音乐更加辉煌。

莫扎特擅于将歌声引入钢琴,在k330中几乎每个乐章都包含了大量的装饰音,例如倚音、颤音等,再加上轻巧的跳音,具有线条感的连音,让人不由的联想到莫扎特歌剧中炫技式的高音女花腔。在他的慢板乐章中,这种如人声的装饰音表现得极为突出。只要对谱例稍作分析,便可发现莫扎特是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旋律从最为原始的状态一步步装饰到令人“眩目”的程度。见谱例5。

谱例5:

在这短短的三小节旋律中,莫扎特运用装饰音使乐句更加富有层次。首先,旋律的骨架音是最为简单的主三和弦音,以骨架音为基础,莫扎特又把旋律骨架音用音阶连接了起来,但保持了原有骨架音的基础。此时旋律已比较完整,莫扎特又使用了倚音、回音等手段进行装饰,使旋律更加绚丽多彩。其音响效果不由的让人联想到莫扎特著名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的花腔部分。见谱例6。

谱例6:

这一段花腔式旋律片段的伴奏部分为旋律的主干音,同样也是建立在主三和弦基础上,女高音声部线条以主三和弦为基础,以音阶的形式将其中的骨架音连接起来。由于人声的音域有限,声乐作品中的装饰音的使用不能像器乐音乐那么复杂。但是由此可见,莫扎特器乐音乐的装饰音创作,常以歌唱性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显示了他特有的音乐风格。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歌剧和钢琴奏鸣曲k330谱例的对比和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莫扎特歌剧性元素在作品k330中的具体体现,以及歌剧性元素在作品演奏中的具体运用。从钢琴奏鸣曲中找到莫扎特歌剧性元素的存在,从而多角度的去理解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总之,无论什么音乐体裁,乐观向上永远是莫扎特音乐的主旋律。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流传至今,不仅是他那美妙动人的音乐旋律,更是其生活化的人文气息和音乐无穷尽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装饰音咏叹调奏鸣曲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手机上的奏鸣曲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与作用研究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