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曲”对“二人台”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020-12-02杨贵雅阴明娟太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剧目形式劳动

◎ 杨贵雅/阴明娟 (太原师范学院)

二人台这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是晋蒙两地劳动人民、两族文化共同努力创造并融合形成的文化瑰宝,从最初的田间低头流唱的民间小曲发展至今日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形式,晋西北山曲在二人台的发展史上添了重重的一笔,随着岁月的磨砺,山曲对二人台深入骨髓的影响,使其日臻成熟,经过劳动人民不断的改编加工,走进了千家万户,故研究山曲对二人台音乐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曲”作为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和发展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密不可分。山曲具有强烈的乡土性、即兴性以及多功能性。广袤神秘,无尽的黄土高原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人。黄土的浩瀚,宏伟,壮丽所呈现的独特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特殊的心理感受,这里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以及丰富多彩的幻想深深地感动着山歌。这些山曲都是劳动人民挥洒自己的血与泪去一代代人走西口、都是黄土高原上的劳动人民生活中的习俗、婚嫁、劳作而留下的深刻又辉煌的烙印。山西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之所以能够培育独特的音乐艺术品种,是因为其拥有独特的丰富的当地语言和文化。晋北以及晋西北的方言属于北语群,基本属于现代汉族的基础性方言,较之北京话,除了发音具有强烈黄土高原特色以外,内部意思差别不大,是各方言分布地区最大最广的一种方言。晋北的方言也是孕育晋西北山曲重要条件之一。以上诸多因素是晋西北山曲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二人台”是流传于晋西北与内蒙古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同时也在陕西和河北地区盛行,“二人台”得名的由来就是因为其表演形式为两人演唱并饰演,所以得名“二人台”。这种使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起初只是老百姓在农闲用来打发时间,自我娱乐的表演形式,早期的表演形式也比较单一,多为小曲。在经过几百年来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之后,内容以及表演形式逐渐丰富,这种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间小戏才逐渐走出内蒙走出晋西北,飞向了全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农耕文化与蒙族游牧草原文化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两族文化在事实上差异已经越来越小,早在清朝时,康熙皇帝为了缓和蒙汉两族的矛盾,亲自把位于山西边陲地区的“杀胡口”改名为“杀虎口”并疏通了口内外贸易,促进了晋蒙交界处两族文化的交融为一体。自此开始,挥洒了数不尽的劳动人民血与泪的“走西口”这一历史活动登上了时代的舞台,无数的山西劳动人民被迫于生计,带着晋西北文化走出了口外,走进了草原,使“山曲”和“二人台”互相借鉴和影响。二人台的形成,凝聚着人们走西口的历史情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蒙汉民族文化艺术结晶。

一、“二人台”的曲调具有强烈的“山曲”色彩

(一)“山曲”与“二人台”的基本曲调特色

山歌多数为在户外旷野所演唱,曲调往往是高亢嘹亮,风格灵活自由,用来集中而直接抒发劳动人民的感情的曲子种类。在山歌中按照地区的差别还有诸多分类、例如陕北的山歌称作“信天游”,甘肃的山歌称为“花儿”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歌种”,而“山曲”也是其中的一类,它特指晋北及晋西北一带地区所流行的山歌,山曲往往一开始就出现高音,其感情洋溢,自由,不需要多处铺垫以及感情节制,所以比较容易感动人。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地区的民歌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民风,这高亢悠扬的山曲中蕴含着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上最淳朴最活泼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情。“二人台”起初所用的曲调多为小曲,区别于山曲,不像山曲那样自由悠长,而是节奏比较规范,对于感情的表达较为含蓄,节拍方面也比较规整。

(二)两种曲调的融合是产生影响的关键

“二人台”经过了“打坐腔”、“打玩艺儿”、“风搅雪”、“打软包”、“专业剧团”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东西路二人台,广泛吸收了“山曲”中的叠音、串话、呱嘴以及戏曲歌舞等因素,形成了“东路二人台”。受晋西北山曲影响,“东路二人台”曲调高亢,节奏紧密。形成了曲牌连缀体形式。例如二人台经典剧目《光棍哭妻》中曲调开头“正月”就出现了全曲的高音,以高音开头。和多数山曲相同,直接以最高音开头,直接了当的在曲调方面表达了整首作品的情绪和氛围。高音是充满感情的,可演唱激情昂的山歌,也可用来表达光棍哭妻的悲痛。其中“么得”、“啊呀呀”都是来自于山曲中的感叹语,由于二人台是老百姓口头创作口传心授,并无具体歌谱用来记载曲调,歌词在流传过程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感叹词用来充实歌词,喜怒哀乐都表达的更加豪放,直接。

二、“山曲”成为“二人台”内容的灵魂

(一)多山地形和农耕文化是“山曲”意象的构建

黄土高原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也大大的影响了山曲内容的构建。许多山曲唱内容都是身边的所见所闻,突出真假差异的民歌的高度和空间不仅是对丘陵山地生活环境的真实描述,也是空间场景中主体人性的随意舞动。山曲演唱的内容大多都是写实,老百姓生活中的事在其歌中就可见一斑。如民歌《五哥放羊》:“九月里九月九,一把拉住五哥的手,亲嘴嘴,嘬奶奶,吃了上头吃下头”歌词直白,大胆豪放,让人听了羞愧脸红。也充分表达了晋北人民在爱情生活中的直露和大胆奔放的性格。二人台在山曲的内容上作了戏剧化的处理,虽然在内容上与山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样的融合更加的感动着劳动人民。

(二)“二人台”的部分题材来自于“山曲”

山曲的内容写实性很强,通过歌词就生动的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二人台许多剧目的剧本内容就是借鉴或直接引用山曲的内容。例如《走西口》,原来是山西民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堪称文化隗宝,由于其唱出了一代代劳苦大众为生活所迫远赴口外打拼的血与泪,故广为流传。而今,再提起“走西口”,它也是内蒙二人台的经典剧目,二人台剧目《走西口》是在其原来民歌的基础上做了戏剧化的处理,原来民歌歌词简短朴实,二人台将它内容展开而写。将走西口的精神和晋西北人们走西口的现状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经典剧目。如二人台剧目走西口中,太春:“妹妹你莫犯疑,哥哥有话对你提,我有心走呀走口外,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玉莲:“快不要逗人了,咋想起走口外来了”等等内容,都通过叙事的方式来流露内心的感受,诉说情怀,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被逼无奈背井离乡,丢下新婚的妻子去口外刨闹生计的情景。

三、“二人台”表演形式的演变

(一)“二人台”表演形式演变过程中的“山曲”的作用

长期的蒙晋文化交流孕育了二人台的表演形式,二人台最初的表演形式一般是一旦一角。两个角色一唱一和来完成叙事,丑角脸谱上画着“二饼子”用来逗趣,所用的唱腔来自于山曲,多演唱山西山曲。内蒙古二人台表演形式载歌载舞,二人台的演唱形式一般是专曲专用,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硬码戏、二是对唱。三是带鞭戏,这三类前两类都借鉴于山曲的演唱形式。顾名思义,硬码戏是每一部二人台剧目的支柱,与山曲一样,对演唱者的要求比较高,演唱者必须自身嗓音条件好,才能将二人台高亢较多跳进的旋律表现用声音表达出来。对唱则由二人交替演唱,这种形式在山西山曲中有大量的体现,山歌对唱一般是男女对唱,二人台中表演的两个角色也是一男一女。二人台的唱腔音乐主要有宫、商、徵、羽四个调式,其中以商、徵调式居多,这与晋西北、陕西山曲常见的调式特点相同。在二人台表演中,很难见到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这也是二人台吸收山曲特点的一大体现。

(二)“二人台”的表演形式自成一派

二人台的魅力是演唱和主要乐器共同发挥体现出来的。到现在,二人台已经有了专门的二人台乐队。二人台“幼年”时的伴奏乐器比较简单,主要有笛子、四胡、杨琴、四块瓦组成。后来加入了二胡、三弦、梆子等乐器。这些乐器相互补充,紧密配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二人台的地方特色。

四、山曲对“二人台”作品风格的影响

(一)东西路“二人台”的分化

二人台流传区域极为广泛,包括晋、蒙、陕、冀等省区。在内蒙古也已经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被列为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山曲一样,二人台流传具有即兴性,地域性,多功能性,故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派,如今的二人台分为“东路二人台”与“西路二人台”两种。中心划分区域为“归绥”(今呼和浩特)东西路二人台虽然听名字好像大同小异,可在其音乐形式、表演形式等多方面却南辕北辙。各有其特点,较之东路二人台,则西路二人台的音乐风格主要受晋西北山曲的影响形成并发展。西路二人台主要流行于内蒙的巴盟、归绥、东胜和山西的大同、忻州等地区,与山曲相结合,西路二人台的发展范围大大的广于东路二人台。其风格具有强烈的山曲的泥土芳香和山野味道。被观众熟知的二人台剧目多如繁星,有的是来源于山西的秧歌,如《提起二哥本姓杨》,有的是蒙汉两族的民歌融合而来,如《打后套》,而大多数喜闻乐见的具有特色风格的剧目则是直接由山曲演变而来,例如著名的二人台剧目《五月散花》,此外,《种洋烟》、《小放牛》等节目,皆是直接由山曲演变成了二人台的节目。

(二)“山曲”与“二人台”作品风格的互相吸收

二人台的音乐风格就是二人台的灵魂。也正是这种风格,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和观众的审美需要,使二人台源远流长。每一种艺术的风格流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二人台却拥有其个性,很多作品的风格则直接来源于山曲,实际上是二度创作,它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乐趣和审美,故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受山曲的影响,二人台的作品风格又决定着它的演唱风格,专门用于男腔演唱的剧目如果换成女声来唱就失去了其作品的风格,如《走西口》(哭板),此唱段凄凉悲愤,催人泪下。体现的是高原汉子凄楚的心境,这种悲剧性的风格换作任何女声腔都体现不出来。二人台的风格魅力也正在于此,同样是《走西口》(流水板)则是专门用女声来演唱,此唱段欢快淳朴,唱词带有乡土气息,刻画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对家庭美满的渴望。

结 语

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是蒙汉两族文化的大熔炉,山曲作为两族文化交融的媒介,担负起了促进两族文化相融的责任,与二人台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山曲是二人台的骨,不断的流传使大多数劳动人民和音乐家越来越青睐和欣赏这种音乐,成为一种优秀的音乐形式,如今,二人台已经走出内蒙走出黄土高原,走进了全国人民的生活里,在数百年来历史的发展中,两门不同的艺术相互影响深远,使各自日臻完美,使晋蒙这片神秘的艺术园地更加的泛出光彩。因此,对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前途广阔。

猜你喜欢

剧目形式劳动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舞台剧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热爱劳动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