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
2020-10-15杜颖梁其生梁洪峰
杜颖, 梁其生, 梁洪峰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女病区(广东肇庆 526020)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性和传染性,广大民众产生了恐惧焦虑情绪。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在应激状态下,不仅需要高强度的工作,还要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同时还担心家人安全,更容易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对医护及相关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为其心理调适提供参考依据和干预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肇庆市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援助微信群,以2020年2月15日至3月12日102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治工作≥1周;岗前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相关知识培训;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调查期间未连续上岗,包括事假、病假及调离到非防控一线科室。本研究通过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参考相关文献[2-3]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需要,自行设计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2)焦虑自评量表(ser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是用于评定被试者的焦虑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标准分<50分为不存在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3)抑郁自评量表(ser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过去1周内的主观感受。标准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在微信群进行调查,问卷指导语注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经过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调查对象如实填写、独立完成并提交。调查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保密。本次调查共有102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参加,评定调查结果,排除不合格问卷,如明显作答、前后逻辑不通等,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4.12%。
1.2.3 质量控制 本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一次,要求本人作答,问卷全部内容填写完毕方可提交,同时实时进行后台监控,保证数据可靠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可能影响SAS和SDS评分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96名医护人员,年龄18~59岁,平均(42.86±10.69)岁,其中男32人(33.33%),女64人(66.67%);已婚63人(65.63%),未婚或离异或丧偶者33人(34.38%);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38人(39.58%),本科及以上58人(60.42%)。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焦虑和抑郁状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SAS评分为(50.08±6.99)分,其中无焦虑40人(41.67%),轻度焦虑49人(51.04%),中度焦虑6人(6.25%),重度焦虑1人(1.04%)。SDS评分为(48.06±3.58)分,其中无抑郁52人(54.17%),轻度抑郁39人(40.63%),中度抑郁4人(4.17%),重度抑郁1人(1.04%)。
2.3 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因素对防控一线医护人员SAS、SDS评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临床医护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分
2.4 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从表2可见,以SAS、SDS评分为因变量,以对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类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1)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是=1,否=2;(2)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1,否=2;(3)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1,否=2;(4)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是=1,否=2。结果表明: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是影响防控一线医护人员SAS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调整后的系数R2=0.073,提示拟合模型可解释总变异的7.3%。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其SDS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调整后的系数R2=0.075,提示拟合模型可解释总变异的7.5%。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临床医护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注:焦虑评分R2=0.082,调整R2=0.073,F=11.284;抑郁评分R2=0.087,调整R2=0.075,F=12.506
3 讨论
突发的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4]。抑郁和焦虑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5]。既往研究[3,6]显示参与突发疫情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等。
有研究[7]表明,超过一半的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心理卫生问题,有强烈的心理干预需求。本研究通过对96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也显示防控一线医护人员SAS评分(50.08±6.99),SDS评分(48.06±3.58),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8.33%和45.83%,其平均得分和检出率高于陈传萍等[8]调查2011年综合医院护士人群的研究结果。说明肇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其中51.04%为轻度焦虑,40.63%为轻度抑郁,焦虑抑郁的总体程度较轻。分析原因: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一方面要进行紧急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存在对疾病的未知感和对家人的牵挂担忧。一时出现情绪变化是疫情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心理情绪反应[9]。人体在应激状态下,体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调控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紊乱,容易产生紧张、烦恼、易怒、过度敏感、焦虑等情绪[10-11]。而肇庆市属于广东省地级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对湖北地区较轻,并且2020年1月23日广东省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迅速隔离病毒,控制疫情蔓延。医院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组”,组织疫情防控理论知识及实践培训,及时更新各项诊疗规范和治疗指南,有条不紊地进行疫情防治工作,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应激压力。
本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因素对防控一线医护人员SAS、SDS评分有影响(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男性。王鲁文等[12]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女性医护人员较男性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倾向。分析原因可能是一线医护人员中护士所占比例较高,女性性格较男性细腻敏感,遇到突发状况容易多虑、害怕、担忧、惊慌;多层防护服使女性在工作中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作为母亲妻子,因保护家人或患者而被迫与家庭分离,对亲人的思念使其感觉更加孤独无力。本研究也发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的医护人员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与蒲佳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中年的医护人员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撑力量,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每天奋斗在疫情一线,感觉对家庭和孩子照顾不足,产生愧疚感和精神压力,情绪更容易焦虑抑郁。
本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个人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是影响防控一线医护人员SAS评分的主要因素,这体现了人本关怀、物质及心理的充分准备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其SDS评分的主要因素。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家人对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持,是医护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坚强后盾。组织管理者做好一线医护人员的人本关怀和激励措施,能有效提升其积极应对负性情绪,提升其对职业的认同感。有研究[14]显示,护士的被关怀程度与其关怀能力呈正比。医护人员感受到的关怀越多,其关怀患者的能力就越强。医疗机构对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合理人力安排,关心其家庭情况,解决其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能有效提高个体的准备充分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未曾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较参加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机构重视对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岗前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尤为重要[1,15]。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方式[16],提高其对负性情绪的应对能力。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突然,传染性强,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在关注疫情及歌颂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建议医疗机构多关注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重视岗前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干预,加强人性关怀和激励,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地完成任务。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对肇庆市96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以后将会扩大样本量进行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