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大邵逸夫医院:厚植优势 擦亮品牌

2020-10-15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8期
关键词:邵逸夫医疗医院

打造更加响亮、闪耀人文光芒的“邵医品牌”一直是邵逸夫医院管理团队力推的重大战略,也是全体邵医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群星璀璨奖

2020 最佳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邵逸夫医院

五星级管理

医院品牌与文化

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院信息化应用

医疗支持保障体系

获奖理由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变革医院管理,接轨国际理念,在古老国度打造现代医院典范!厚植优势,擦亮品牌,他们信奉生命至上,执着温度厚度,用科技创新书写邵医创变精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管理团队

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行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一直是独特的存在。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参与管理,特殊的出身给了邵逸夫医院与众不同的气质。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致力于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一步步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邵医模式”。

国内首家“门诊不输液”医院、国内首家“全院不加床”医院、国内首家设置入院准备中心医院、国内首推门诊和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医院、国内首推“一人一诊室”医院、国内首家“无痛医院”、国内首推门诊病历档案医院、国内首家推行Attending(主诊医师)负责制医院、国内首家实行委员会制度的医院……

一系列具有变革意义的举措奠定了邵逸夫医院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洪流下,新一代邵医人又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正如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2020年新年献词中所指出的,邵医人将建设更加鲜活的“邵医品牌”。

厚植优势,擦亮品牌,他们在行动。

刘利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

蔡秀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

A++背后的高质量理念

2020年7月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中,邵逸夫医院在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11位,进入全国仅1%的A++序列。

对标55项指标,邵逸夫医院在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满意度等13项指标考核中均为满分,这进一步验证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蔡秀军表示,邵逸夫医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来,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制度和规范行为、流程,将“生命至上”“质量至上”内化在医疗行为、行医准则当中。医院通过最早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拿下众多国际认证,医疗质量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在邵逸夫医院的发展理念中,持续质量改进、弘扬安全文化、创新引领发展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法宝。而这一切起源于1994年建院伊始就参照的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当年医院结合中国实际,在国内最早实施委员会管理。

一路传承下来,邵逸夫医院在结合十八项核心制度、患者安全目标、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以及其他重点专科质量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医院发展方向及重点工作部署,每年度制定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内容涵盖医疗、护理、感控、医技、药剂等多个方面。

其中优先监测和重点监测指标涵盖了医疗效率与质量、合理用药、病历质控、医疗流程、患者安全目标等多个方面,明确了相关职能管理科室当年的质量工作重点与考核指标。

蔡秀军表示,邵逸夫医院抓医疗质量提升是以临床项目制建设为主,汲取国际经验,走出医疗质量改进和提升的“邵医模式”。

据了解,邵逸夫医院在医院和临床科室层面广泛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平均每年开展近100 个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开院至今累计有1000余个项目开展并结题。如每年将缩短平均住院日作为院级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通过优化入出院流程、开展日间手术及日间化疗、开设日间病房、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双向转诊、提高预出院率等措施不断推动平均住院日的持续降低。

多措并举之下,邵逸夫医院医疗质量相关数据“亮眼”。目前,医院平均住院日为5.71天,药占比28.10%,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比例控制在5%以内,始终保持国内医院最低水平。2016年3月,医院开始探索在两院区开展日间手术,其中“麻醉会诊提前在入院准备中心完成”和“日间相关门诊检查费用纳入医保住院结算流程”两项改进为国内首创,医院被人社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全国日间手术试点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一轮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中,邵逸夫医院在“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建设(GPS)”和“全院联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VTE)”两个改善项目中包揽金奖。

“互联网+”引领未来医院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同时,邵逸夫医院也在极力追求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最关键的抓手正是医院驰名行业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邵逸夫医院“互联网+”的工作最早起于2013年,该年5月,医院采用4G技术实现国内最早的移动远程会诊手术直播,开启了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最早的探索。

2019年,邵逸夫医院将5G技术用于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远程急救、手术机器人以及远程手术等场景,开启了新时期的未来医院建设。

数年间,从4G到5G,是一个时代的飞跃,也是邵逸夫医院主动拥抱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引领者和推动者的阶段。

2014年,邵逸夫医院紧紧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启动了“未来医院”建设项目,以国内首家两院区同时通过HIMSS 7级认证及JCI评审为基础,在国内率先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改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2015年,医院在国内首家试点医保移动支付,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医院挂号、候诊、缴费排队长的“三长”局面,真正实现预约“只进一扇门”,多项检查“最多跑一次”。

同年,医院上线全国首个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邵医·纳里健康云”。云平台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整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实现了联盟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全面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查检验、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等,在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20年8月底,平台已实际接入国内医疗卫生机构5000余家,注册医生28万余名,累计服务2亿余人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千万。通过不断创新、探索与实践,邵逸夫医院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烦的难题。同时,医院还多次参与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系列文件的起草及修订工作,蔡秀军院长多次受邀赴国家卫生健康委分享相关经验。去年5月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组简报专门刊发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经验做法,并向全国转发推广。蔡秀军院长总结,“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大程度便民惠民、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密切配合国家医改政策。

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优势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疫情暴发后,医院在国内最早开设了新冠肺炎线上专家咨询问诊专线和线上心理防疫专线,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医院不断完善线上就诊功能,率先实现了慢病在线复诊、药品配送到家、医保自动结算等系列功能,尽可能让患者在家中完成就诊。

“浙江省正在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的‘国家示范样本’。”蔡秀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用创新擦亮“邵医品牌”

2020年初,蔡秀军为医院定下的目标是推进现代化医院建设,充分利用好医院在微创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后发优势,打造“最多跑一次”浙江医疗样本,持续推广“邵医品牌”。

打造更加响亮、闪耀人文光芒的“邵医品牌”一直是邵逸夫医院管理团队力推的重大战略,也是全体邵医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多年来,邵医人像鸟儿珍惜羽毛一样珍爱“邵医品牌”。“邵医品牌”是什么?每个邵医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邵医品牌”是2006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的公立医院;是2017年成为中国首家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单位;是2019年亚洲首家通过磁性医院认证的医疗机构。

“邵医品牌”是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学科在国际微创治疗与腔镜技术领域首创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是与Mayo Clinic及浙大联合共建的全国首家国际罕见病诊治中心。

“邵医品牌”是将门诊就医时间从4.5小时缩短至1.7小时;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创新被国务院深医改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的先进典型。

“邵医品牌”是提出“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管理理念,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医院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医疗行业最佳的雇主。

“邵医品牌”是CT室为减少患者辐射暴露而专门准备铅围脖、铅方巾;是为做腹部检查的患者准备的耦合剂加热器;是邵医咖啡飘散的香味。

“邵医品牌”是牵头承担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共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积极打造国内、国际病人就医目的地,不断提高解决区域危重症及疑难病诊治水平的样板。

在蔡秀军看来,“邵医品牌”的核心是创新。的确,邵逸夫医院每一次变革和每一步发展中蕴含着深刻的变革基因。新时期,在新的机遇和未知的挑战面前,邵逸夫医院将继续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期待,推动医院持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继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共享高质量医疗服务,为深入推进医改提供鲜活的“邵医品牌”和样本。

猜你喜欢

邵逸夫医疗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认一认
邵逸夫的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