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STEAM理念下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
2020-10-13林志珍
林志珍
[摘要] STEAM理念下的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是整合学科知识,帮助大班幼儿解决真实的问题,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的发展的区角学习过程。将STEAM理念渗透进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打破科学领域的独立性,激发幼儿发散思维,从而推进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深度开展。文章着重探析了在STEAM理念下大班幼儿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 STEAM理念;大班;科学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应当注重综合性、活动性以及趣味性”。传统的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学习指向内容单一,多数是以科学活动或者数学活动的经验建构为导向。STEAM具有综合性,包括集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2],能有效完善传统的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不足。创建STEAM理念下的科学区角,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帮助幼儿掌握运用不同学科或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STEAM理念下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内容的选择
1.选择幼儿的生活情境问题作为科学区角活动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STEAM理念重视生活真实情境下出现的问题,幼儿更容易关注游戏学习中与生活相关的真实问题。这些生活真实问题来自家庭、公园、商场等幼儿可接触到的一切场所,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探索,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区域活动中。
例如,大班幼儿发现植物角的花草因为没有及时浇灌容易枯萎,他们对此展开讨论,得出了制作“自动浇花器”的猜想,设计了多种方案,自然而然生成了“植物饮水大作战”的科学区角活动。
其中,在“水位差浇水法”方案中,幼儿想利用材料的吸水性将水引流到植物根部,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水材料作引流材料的问题。师幼共同选取材料,如毛根、鞋带、棉线、布条等,通过测试效果,感知了虹吸现象及不同材质的吸水效果,最终发现布条最适合做引流材料。幼儿在一次次尝试改进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和调整,最终成功自制出“浇花器”,解决了植物角发现的问题。
2.选择幼儿感兴趣、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作为科学区角活动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5-6岁幼儿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奇特的现象,以及事物的细节特点与功用等I3l。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有所发展,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幼儿探索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复杂关系的认识,刺激幼儿主动探究。同时以STEAM教育理念为理论支持,整合跨学科知识,让幼儿系统地、更投入地进行每一阶段的探索活动。
例如大班幼儿在玩“扑克牌游戏”时,两纸牌落下时刚好卡在一起,幼儿便尝试将纸牌进行拼搭,纸牌一次次站立及倾倒,幼儿的兴趣逐步被激发,开始尝试运用更多的拼搭技法,甚至向教师咨询可否剪开纸牌而达到稳固拼搭的效果。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可开展纸牌搭高任务游戏,引导幼儿开始感知不同大小纸牌的软硬程度,关注纸牌的叠高方式;开展纸牌承重大比拼等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引导幼儿接着关注镶嵌纸牌的牢固程度,探索纸牌拼搭牢固性的影响因素等各种学科知识点。依据孩子们的探索需求及深度的递进,便可确定“纸牌大探险”的系列科学区角活动内容。
二、STEAM理念下大班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
1.结合多学科内容,根据需求投放多样化、开放性的区角材料
STEAM理念下的科学游戏区角,以科学探究为主,整合了多学科内容,因此区域活动空间应足够幼儿进行探索,材料的选择可以是多领域、多样性的,可以是操作区、美工区等区域材料,甚至是幼儿提到的生活类用品,可由幼儿自主支配。区角探究的主角是幼儿,通过师幼共同探讨,得出的初步探索材料,具有开放性。
2.结合探索学习深度,循序渐进地投放阶段性、递进性的区角材料
STEAM理念下的科学区角活动是持续的、非固定式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循序渐进地投放阶段性材料。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探索深度的推进,依据“垫垫脚尖就能够着”的原则,提供的材料也应具有递进性,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例如,科学区角游戏“轨道滚球”中,一开始师幼共同商讨,投放了积木、小球以及卷纸芯、卡片等多样化、开放性材料,让幼儿创设各种轨道,增加倾斜及障碍物等轨道,给“轨道滚球”游戏增添了许多乐趣。幼儿在阶段游戏后,开始自发生成了新的挑战——拐弯的轨道,却发现小球容易脱轨,在尝试用积木给轨道加上栏杆后,结果还是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教师通过滚球视频给予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轨道的长度、坡度、护栏高度、小球的重量之间的影响,明确探索方向。
通过摸索,幼儿对小球滚下时产生的力度与小球质量及坡度有了初步认识。他们调整搭建栏杆的材料,在教室里寻找,高度轻重不同的材料、能相互吸附的材料等进行尝试,制作出最合适的滚球轨道。最后游戏还可延伸到探索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落地点或冲击力。可见,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而非一次预设目标全部投放,让材料具有阶段性、递进性,有助于幼儿探索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与材料充分互动,提高材料的有效性。
三、STEAM理念下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作用
1.善于觀察倾听,引导幼儿表达与悦纳
《指南》指出,支持5-6岁幼儿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过程与结果。在STEAM教育理念下进行探究,难免遇到各学科的相关问题,而不同幼儿的思维方式及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整理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鼓励大胆表达,有助于幼儿在深刻讨论中擦出灵感的火花,同时在讨论中难免出现争执。教师应引导幼儿相互倾听,悦纳和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使活动朝着新的方向推进,这也是STEAM科学区角活动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例如STEAM教育理念下生成的“神奇光影车”科学区角活动,当幼儿提出影子的大小变化时,教师可以借此进行更有意思的“影子小剧场”游戏,例如《三只羊》《小红帽》等故事的表演游戏。接着,幼儿就“如何顺利控制影子的大小”的问题进行讨论:“影子为什么忽大忽小?”“移动灯光还是调整角色卡的距离呢?”等,充分表达了对“控制影子大小的猜想”,他们不断表达、倾听、悦纳,在操作中逐步尝试,排除方案,最终得出结论。根据不同的游戏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小剧场适合采取定光源,移动角色卡的操作方式;追影小游戏中,按照以大吃小、以长盖短的规则游戏时,采用调整光源、调整物体的双调整操作方式。
2.关注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与尝试,鼓励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指南》指出,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系、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在STEA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区角活动过程中,问题根据幼儿的思维在逐步前进,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应关注对问题的思考与尝试,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主张幼儿在不断尝试、试错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促进幼儿融合多学科的已有认知,调动思维中的已有经验,在操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神奇光影车”中,有一个星空投影仪,当投影底片取出后,一个四散的光源便可供幼儿进行多种游戏。幼儿提出要自制底片,将自己喜欢的图案投影出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初次尝试。幼儿首次尝试利用白纸制成底片,却发现无法投影。于是教师让幼儿仔细观察星空投影底片的特质及成像效果,提醒幼儿回顾已开展过的“色彩叠叠乐”(彩色玻璃纸叠加游戏),迁移相关的透光经验。接着,幼儿搜集能透光的材质,再次进行尝试筛选,感受不同材质底片的成像效果。最终他们得出:清透的、薄平的材质,透光成像最合适。接着,通过参照投影底片留白、留黑两种方式,在多次尝试后,幼儿掌握了两种绘制底片的方式,感受了两种成像效果,并运用到小剧场中。可见,教师关注幼儿,适时引导幼儿自行解决问题,能帮助幼儿走向深度学习,使幼儿的情感充分得到满足。
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关注到幼儿的问题走向,从探索影子成像原因及距离,到提出关于自制光影片的思考,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门学科的内容。教师鼓励幼儿运用高阶认知策略,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形成跨学科知识或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学习实践,形成知识构架。
总而言之,STEAM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关注选题、材料投放及引导支持方法,使幼儿的创造性和思维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活动中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强.STEAM理念下的科学教育活动项目开发[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