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孔氏:清代广东大盐商家族研究

2020-10-12段雪玉

盐业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氏乐昌盐商

摘  要:本研究以新发现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南海罗格《孔氏家谱》为中心,考察清代后期广东大盐商南海罗格孔氏的家族式经营,探讨清代后期两广盐商与地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孔氏家谱》记载,孔子第五十三世孙细祖元时期迁入南海罗格,四房若浦祖第六十七世孙毓泰乾隆时期由幕业转而经营乐昌总埠起家。毓泰与次子传颜以其直系子孙为核心,通过聘请其他房支子孙协助打理埠务形式经营乐昌总埠,乾嘉之际扩张为跨湘粤两省共计11埠的乐桂总埠。罗格孔氏五代子孙接力经营乐桂埠业,盐销量占据省河总量的16%,跻身省河大盐商之列。乐桂埠业的成功,不仅使孔氏成为大盐商,还科举出仕、与广东军政大吏交游以及以藏书享有盛名,以此在军政、文化等方面奠定其岭南簪缨、仕宦大族的社会地位。乐桂埠商孔氏还与其他大盐商共同推动了乾嘉时期两广盐区改埠归纲、改纲归所的改革。

关键词:清代后期;广东;大盐商;《孔氏家谱》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20)03—0020—10

道光十五年(1835),一位名为华仲起的无锡文人撰《粤东管见》,记载嘉道时期广东官场掌故。《粤东管见》有一段关于两广盐政的记载颇有深意:“省河每年行盐一百万包,共计饷银四十余万两,向例年清年额。”“大约百万之盐,临全拆额十六万,雄赣拆额十六万,连阳拆额二十四万,乐昌拆额十六万,其余各埠勻拆。”此说未见于道光《两广盐法志》等盐法专书。清制,两广盐区实行广州、潮州为总枢纽的省河、潮桥食盐运销制度,其中省河辖159埠、潮桥辖29埠,共计188埠。《粤东管见》所载临全、连阳、雄赣、乐昌等皆属省河,乃两广盐区之大埠。

实际上,《粤东管见》所载临全、雄赣、连阳、乐昌是数处盐埠乃至十余处盐埠的总称,也称总埠。新中国成立后,乐昌埠商孔法徕后人孔昭晟回忆,清末“粤盐运销各地,划分为若干引岸,合数引岸或十数引岸为一埠之所属,如临全(自梧州沿抚河而上,凡桂林府属九县,平乐府属五县,梧州府属之苍梧县,皆临全埠引地)、大江、连阳、乐桂(运销乐昌、曲江、乳源及湖南郴州、永兴、宜章、兴宁、桂阳、临武、蓝山、嘉禾并代办英德属之捕属埠)、雄赣、仁化等埠(埠名尚多,未能尽述)”。孔昭晟的说法显然与《粤东管见》一致,不过《粤东管见》不载大江、仁化埠,或许是这两处盐埠引饷额数较少,未与上述四埠同列。临全埠为广西桂林府等三府共15埠的总称;乐桂埠则为广东韶州府及湖南郴州、桂阳直隶州两省界邻府州县共11埠的总称。孔昭晟的回忆也可在道光时期盐法志书中得到印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广总督阮元奏疏称:“广东乐昌埠商孔文光管十一埠。”《清盐法志》亦载临全埠。就引额比重而言,临全、连阳、雄赣、乐昌等四大埠占省河总量的72%,经营的盐商可归于大盐商之列。今人对这些盐商的事迹了解甚少,目前仅见临全埠商李念德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余大埠盐商尚无专题研究

细读孔昭晟回忆录,文中对“高祖履亭公以孔法徕名号自乾隆年间承办乐桂埠盐之后,迄民国初年仍由先兄季修继续承办”的回忆,侧面揭示其家族经营乐桂埠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史实。笔者发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8册14卷南海罗格《孔氏家谱》正是乐桂埠商孔氏的家谱,是反映乐桂埠盐商孔氏家族经营盐业的重要史料,目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本文以南海罗格《孔氏家谱》为中心,考察清代后期广东大盐商孔氏的家族经营,探讨清代后期广东盐商与地方政治、文化的关系。

一、南海罗格孔氏

南海罗格《孔氏家谱》由孔氏第七十一世孔昭度重修于1929年,共14卷附世系图1卷。卷首共四序,分别为第七十一世孔昭度、山东阙里第七十一世孔昭浃、第七十世孔广镛、第七十世孔广陶所作。从四篇序言来看,南海罗格孔氏源自唐岭南节度使孔戣嫡孙昌弼公随幕入粤,留居岭南。罗格孔氏则由第五十三世细祖公迁来定居。罗格孔氏追溯迁入岭南的孔氏祖先为孔子第三十八代唐节使度孔戣,其曾孙、第四十一世孔昌弼始定居岭南。因此罗格孔氏即为孔子后代,与山东阙里孔氏联系起来(卷二《曲阜孔氏系统一脉图》)。

细祖号阜林,为迁入罗格开族祖,孔子第五十三世孙。卷六《世系》载,细祖为元时期明经,因有庄在罗格,时往取租,为通判区龙所识。按此记载,罗格孔氏大约于元代始定居南海罗格。卷十二《元明经孔阜林先生家传》简要交待细祖阜林公入粤祖先迁移地。家传表明这一支孔氏入粤后相当长时期后裔并无科举功名,即使阜林的元明经出身也语焉不详。阜林公为元明经,说明其可能止步于明经试,并无功名亦无仕宦经历。卷二《南海罗格孔氏五代图》载,细祖生六子,长房思明二传后无嗣而终,故罗格孔氏世系实际为细祖第二至第六子共五房的后代。该谱记载第四房子孙最为详细,房祖也最多。进一步细考家谱,显然细祖第四房又以第六十四世若浦祖孔尚玑一支子孙最显,罗格孔氏第一代盐业致富者第六十七世毓泰、第一代以科举功名显者第六十九世继勳皆出自这一房支,继以科举功名显者第七十世广镛、广陶也出自该房支。该谱卷十二至卷十四的家传、事迹、墓志铭等实际也围绕这一房支历代先祖展开。南海罗格《孔氏家谱》的编撰与重修工作实际由开族祖细祖阜林公第四子思强之第六十九世继勳、第七十世广镛、广陶以及第七十一世昭度三代接力完成。

二、第六十七世孔毓泰由幕业转盐业起家

家谱卷六《罗格孔氏世系》载,罗格孔氏四房第六十三世贞德生子二人:尚英与尚玑,皆生于崇祯,殁于康熙,当明末清初之岭南。长尚英“碣石镇咨部以随征守备用,劄授昭勇将军”;次尚玑“少读书,有兵略”,“游抚幕多年,有阴德而不自鸣”。尚英与尚玑的人生际遇表明,其在新王朝统治下或武职或入幕,虽不入流,却如鱼得水,与地方军政长吏维持着良好关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碣石镇中营游击李荣曾为其父贞德撰写墓志铭(卷十三李荣撰《六十三世叠赠昭勇将军了瑕孔公墓志铭》)。第六十四世尚玑游督抚幕多年,有戒刀笔之嘱。不过,其后三代子孙的人生轨迹,幕业仍为首选。尤其第六十七世孙毓泰入两广盐运使幕,终以盐业起家:“(贞德)五代孙毓泰遂以鹾业致富,六代而后且以甲第入词林。”(卷十二曹登镛撰《赠君了瑕公家传》)

罗格孔氏第六十七世孔毓泰,字来建,号履亭,生乾隆癸亥年(乾隆八年,1743),终嘉庆辛酉年(嘉庆六年,1801)(卷六《罗格孔氏世系》)。又据卷十二第七十一世阙里孙孔昭慈所撰《赠君孔履亭公家传》载,其“好读书,兼读律,以在官者代其耕,聘为盐都转署主稿”。表述虽隐晦,但孔毓泰以幕为业是无疑的,且“贫俭之家如素封”。盐都转署,乃两广盐运使署之别称。康熙三十二年(1693),朝廷“设两广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一员,驻札广州府城,秩从三品,职掌两广盐法之政令,率其僚属以办其职务”。孔毓泰为两广盐运使所聘,当入其幕。不过,家传并未言明该运使是谁,有避讳之意。《赠君孔履亭公家传》又称:

时有精相人术自豫章来者,都转神之。延入署,遍视所亲爱,若热烛以照,一见公即下拜,曰:“公阴德鸣耳,致巨富,享大年,簪缨贻子孙未艾也。”“都转心伟之,倚如左右手。是时鹾务刓弊四坏,乐桂为北江之总,饷引甲于通纲,不可一日虚饷额。”“都转乃进公而委之乐桂,公遂感激肩承,搜剔积弊,振全纲而起之,输饷源以报国而报知己。公起家隆隆,请封典为二亲九秩雙寿,名公伟人制文以祝,一时荣之。”

这段生动的传记文字,勾勒出孔毓泰因其长于案牍之才获盐运使信任,倚如左右手并委以业盐重任的传奇人生经历。

毓泰其时所承之埠恐非乐桂埠,而是乐昌埠。考康熙时期已有乐昌总埠之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广东巡抚范时崇奏言表明,此时之乐昌总埠,包括乐昌、湖广之郴州、宜章、兴宁、永兴等五州县,而连州总埠包括连州、湖广衡州府属桂阳、临武、蓝山、嘉禾等五州,故乐昌总埠并非乾隆以后之乐桂总埠。乾隆《两广盐法志》又载,“雍正十年(1732)九月,户部议覆广东总督鄂弥达奏言:‘韶州乐昌以及湖南郴州、宜章、兴宁、永兴四州县引饷向系盐政衙门积蠧一人总充,统名西河埠商,五处引盐均设埠乐昌,另招小贩肩挑运回各县销卖”,“经前任督臣批允,准行至今,竟成定例”。说明至雍正十年,广东总督仍称乐昌等五州县向来为盐政衙门之人总充。如此说来,两广盐运使委派孔毓泰经营乐昌总埠其来有自,乃属定例。自孔毓泰接手之后,毓泰及其子孙的苦心经营,终将乐昌埠扩张为囊括11处盐埠的乐桂总埠。

三、乐桂埠:以毓泰房支为核心的家族式经营

第六十七世毓泰生二子,长传灏,次传颜(卷九《罗格世系》)。传灏是否子承父业,谱未载,不明,但次子传颜随其父打理鹾务是肯定的。从传记看,传颜虽为贡生,非科举正途,故仍未入流,“钦加盐运使衔”。《孔氏家谱》卷十二有曹振镛所撰《赠君孔复之公罗恭人合传》称,毓泰说服传颜“肩理鹾务”,“当履亭公之承乐桂也,别埠多逋饷,抄产不足,身系于官,父母妻子颠沛无可状”。“公踵先志行之,完商欠,赒人急,以施与节损其家无憾。”传记侧重传颜完商欠、赒人急,以致损其家也无憾的商业品德,也表明孔氏父子以通纲仁人的口碑为其扩张经营打下基础。

毓泰、传颜父子以鹾业起家,其时亦非独立经营,而是聘请其他房支子孙协助打理埠务,以毓泰房支为核心的家族式经营已具雏形。与传颜同辈的四房公康祖第六十八世传彬即在乐桂埠打理埠务。家谱卷九《罗格世系》载,传彬“鹾务倚任者数十年。同治壬戌年(同治元年,1862)广镛、广陶兄弟修建祖祠等事,公时在乐昌主持埠务,犹复千里外谆谆致书,亦以商榷整顿族务为念。”自第六十九世之后,与其同辈者、第七十世、第七十一世等罗格孔氏三房、四房、六房后代多人皆以乐桂埠业起家,侧面证明南海罗格孔氏家族盐业经营的逐步扩张。

爬梳《孔氏家谱》,可知毓泰之后各房子孙从事乐桂埠业的有:四房广念祖第六十九世继扬,“字开显,号宪臣,国学生。经商坪石,以勤俭成家”。四房广念祖第六十九世继宗,“弱冠随父北游坪石”。四房广念祖第六十九世继松,“随芸斋公在乐昌学习商务,卒通书算,且致小康,皓首而归”。四房若浦祖第六十九世继让,“盐务议叙六品衔”。四房公康祖第六十九世继贯,“侨居乐昌贸易,寿至七十余岁”。四房念林祖第七十世广权,“经商坪石,兼办湖南矿务”。六房子达祖第七十世广修,“少年随叔父往乐昌贸易,阅数十年捆载”(以上皆引自卷十《罗格世系》)。孔氏第六十九世、第七十世子孙业盐者皆活跃于乾嘉道时期,前引嘉庆二十三年总督阮元奏疏表明,嘉庆后期其经营规模已从5埠扩张至11埠,孔氏也由西河埠商发展演变为乐桂总埠商,规模扩大,家族成员参与者众。

道光以降直至清末民初,孔氏主要由三房、四房及六房的第七十一世孙“昭”字辈主理埠业。三房南庄祖第七十一世昭熙,“以文字受知于广镛、广陶家中乐桂省馆,数十年文牍俱由公掌理。寿至七十余岁,犹能作楷书。”四房若浦祖第七十一世昭达,“历就盐席,享寿八十余岁”。四房若浦祖第七十一世昭衍,“书算兼优,少年贸易韶州”。四房若浦祖第七十一世昭懿,“以商业起家,更乐为善,输助不吝”。四房道缘祖第七十一世昭然,“改充广州东关盐务抽厘厂收支员”。六房子达祖第七十一世昭弼,“初业儒,继弃儒服贾”。六房子达祖第七十一世昭群,“中年就馆乐昌,后改充乐昌公署仓房课员”。六房子达祖第七十一世昭庆,“弱冠后随淡渠公赴乐昌勷理鹾务”。四房若浦祖第七十二世宪鸿:“宣统三年(1911)钦州中屯盐务收税局司事”;“民(国)九年平海城盐务收税分卡委员;民(国)十一(年),盐务稽核分所东汇关监秤委员;民(国)十三至十六年,历任两广盐运司源潭查缉分厂厂长。”前引《清末民初广东盐务鳞爪》作者孔昭晟为四房若浦祖第七十一世孙,“民国二年被选国会议员”(以上皆引自卷十一《罗格世系》)。

综观南海罗格《孔氏家谱》,孔氏四房若浦祖第六十七世至第七十一世共计五代经营乐桂埠者事迹,自乾隆中期至民国初年,时间跨度长达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二房、五房子孙业盐事迹谱皆未载,三房、六房偶有委以重任,亦皆其信任之人,这揭示出清代后期乐桂埠大盐商孔氏家族实际是以第四房若浦祖后代第六十七世毓泰房支的直系子孙为核心。

四、科场得意与盐商联姻:

19世纪孔氏的政商经营

毓泰次子传颜娶同邑罗氏女,敕封安人,诰封太恭人,晋赠太淑人。罗氏生二子一女,长子继勳、次子继骧。传颜长子第六十九世继勳,“嘉庆戊寅恩科五十九名举人,道光丙戍科大挑二等,化州学正,癸巳科一百五十八名进士,殿试二甲三十八名”。“生于大清乾隆壬子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终于道光壬寅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终年五十一岁(卷十《罗格世系》)。罗格孔氏自细祖开基以来至第六十九世继勳,终以科举正途显名。卷十二曹振镛撰《赠君孔复之公罗恭人合传》载,传颜少喜读书,虽承父业,“部署稍闲,手不去书”,又“于濠上筑观鱼轩,延名宿为主讲,集贫戚友子弟廿余辈,饮食教诲,与其子继勳、继骧同者多历年,而诱奖诸后进”。观鱼轩之大名,香山名儒黄培芳亦曾执教于此,可见继勳以甲第入词林与其父传颜的悉心栽培密不可分。

道光、同治《南海县志》皆载孔继勳功名,同治《南海县志》之《孔继勳传》较为详细:“弱冠以经古第一补弟子员。逾年试高等食廪饩,寻中嘉庆戊寅(嘉庆二十三年,1818)恩科举人,道光丙戌(道光六年,1826)大挑二等,授化州学正。癸巳(道光十三年,1832)会科,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丙申(道光十六年,1836)派殿试收卷官。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顺天乡试同考官。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教習庶吉士,会其弟继骧卒,见古有期丧去官者,乃告假南归。”“初入翰林时,为曹文正振镛所赏识,后潘世恩、穆彰阿当国咸器重之。”

《孔氏家谱》载有孔继勳“行述”一篇,呈现其生平仕宦更多细节:继勳青年时“仁宗睿皇帝六旬万寿圣节曾恭纪《广雅十篇》进呈,乃连科荐而不售”,说明其早年科举之途并不顺利。后“又因鹾纲大坏,欲改捐巡道为得禄养亲计”,时观察许乃济“飞书千余言以阻之,遂不果”。“道光乙酉(道光五年,1825)赴都,冒雪游南岳,登祝融峰绝顶,与隐者明鉴上人订交,归筑岳雪楼,以藏书画图籍”。此后,其科举仕途青云直上(卷十二广镛、广陶谨述:《皇清敕授儒林郎翰林院编修晋赠奉政大夫显考炽庭府君行述》)。继勳生平也可从诗集《岳雪楼诗存》中得到印证。道光五年(1825)冬,孔继勳北上,沿途写下《乙酉元旦平石馆旅望》《晚抵临武水东村寓绿云书屋》《耒阳道中》等诗多首,其行程停留处皆乐桂埠所在地。卷一《赠明鉴上人并引》序称,明鉴上人“择地于衡岳绝顶,孤岩傍启禅榻,外仅容数步,棲身其中垂二十年,妻若子数请还乡,弗愿也”。揣度之,明鉴上人被视为隐世高人,继勳专程拜访,当有指点迷津之请。继勳与其订交,下山后即筑岳雪楼收藏书画图籍,此后更是科举高中,仕途显赫,成就一世功名。

同治《南海县志》又载,继勳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春,拟赴京供职,值洋人滋事,督臣邓廷桢、林则徐,抚臣怡良、祈 ,将军宗室亦湘等先后皆力留勷办军务”。《岳雪楼诗存》有诗《壬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元夜宫保祁竹轩制府 枉顾赋呈四章》一首,有“元戎小队屏弓刀”“壁垒筹边鬓尽霜”“兵军储共计先防”等句,表明其时继勳正协助督抚等地方大员勷办军务。正是这年春天,孔继勳“以劳瘁病卒”。家谱卷十二《皇清敕授儒林郎翰林院编修晋赠奉政大夫显考炽庭府君行述》特别提到壬寅元夜继勳与祁宫保的这次谈话:“先大夫条陈十款,大略所忧,不及现在而及将来,总以理财练兵为急务。”孔继勳条陈十款很可能被总督祁 采纳。同年正月十四日,上谕祁 :“著该督等通盘筹画,从长计议,据实具奏。所有洋商、盐商、绅民人等捐输银两,及捐资铸造炮筑台置办军械,并捐资出力各绅士,均著该督抚会同该将军查明捐输姓名银数,分别开单具奏,候朕施恩。”该上谕之广东夷务理财为急要,正是祁 奏疏的主题。

继勳娶三女:正室许氏,侧室梁氏、何氏。许氏生二子五女,长子广镛,次子夭折。梁氏生二子,第七子广猷早殇,第八子广陶。何氏是否生有子女,家谱未载。故广镛、广陶分别为许氏、梁氏所生,乃同父异母的兄弟。

继勳正室许氏娘家乃番禺官宦大家、大盐商许氏:“先慈许太宜人”“始祖梅斋公世居潮郡,至外王父入籍广州之番禺。外王父讳赓颺。”“我太宜人乃系次女,为道光壬辰进士赏戴花翎特赏三品顶戴,现任广西桂平梧鬰盐法道名祥光公、赏戴蓝翎钦加同知衔尽先选用通判名礼光公胞妹。道光己酉举人现任刑部山西司郎中名应騋、癸卯举人候选内阁中书现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应鑅、己酉举人本科进士名应骙之胞姑(卷十二《先慈许太宜人行状》)。”许氏乃晚清广州名宦许祥光、许礼光胞妹,以及许应騋、许应鑅、许应骙的胞姑。许氏能够嫁入孔家,缘于许氏父亲赓颺与继勳父亲孔传颜同业鹾务,二人私交甚笃:“传颜公与外王父同业鹾务,綈交最善。稔知我太宜人贤淑,乃为先大夫委禽焉。”这桩婚姻不仅是名宦联姻,也是大盐商的联姻。许氏嫁入孔家,全力支持鼓励丈夫科场之途,称“鹾务外事,叔能任之”。继勳中进士,“入词馆中,间七赴礼闱,资斧浩大。是时也,外而鹾务岌岌难支,内而家中累累负欠,而绸缪于八千里外不至匮乏者,良由太宜人节俭张罗,苦心足见也”(卷十二《先慈许太宜人行状》)。继勳以仕宦身份为家族带来声名,许氏承担起继勳有份经营的鹾务及其京城的浩大开支,若非其盐商家庭的出身和长袖善舞的商才,恐难绸缪于八千里外。

从广镛、广陶兄弟生平事迹来看,兄弟二人皆未能如父亲那样以科举正途步入仕途,而主要通过捐纳获得功名,故《南海县志》不载(卷十《罗格世系》)。广镛获赏盐运使衔,亦表明正是由他继承父业,继续经营乐桂埠。广陶妻妾众多,子嗣亦众多。孔昭晟即广陶第十五子,其兄广陶第四子昭鋆(号季修)出嗣广镛。昭晟称,民国初年先兄季修继续承办乐桂埠,故昭鋆能以嗣父广镛名义倡议族众,“将父广镛公付下的款子母合计万圆有奇埽数提出”,又“自行捐赀数千圆”修建报本堂,又“为太祖清偿夙欠,为数千余两”(卷十一《罗格世系》)。这表明,乐桂埠的经营仍然以长房长兄为核心而持续至民国初年。

广镛、广陶虽不以科举显,然生平著述甚丰。尤其是广陶,乃晚清广州著名藏书家。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中有《孔广陶岳雪楼》《孔昭鋆烟浒楼》两首诗和两篇附记,披露了广陶、昭鋆父子二人藏书和乐桂埠业遭变细节。《孔广陶岳雪楼》诗曰:“岳雪楼空异昔时,盐官改制不胜悲。藤田囊括东瀛去,泉谱储藏近属谁。”诗后附记:“以盐业起家,富收藏。家居广州南关太平沙,藏书处曰三十三万卷书堂,其楼曰‘岳雪楼。宋元槧皆极充牣。”“光绪戊申而后,盐法改制,易商办为官办,孔氏由此中落,藏书因而动摇。”《孔昭鋆烟浒楼》诗曰:“不堪回首说南园,烟浒楼空旧迹存。平准均输纷献策,运筹推算到盐官。”诗后附记:“孔昭鋆,字季修,光绪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为少唐次子,出嗣别房。岳雪楼未散时,先取宋元佳槧移藏他处,有南国别业,名‘烟浒楼,近于海滨,饶花木之盛。当盐业改制时,苟随遇而安,不作规复之谋,犹可小康。乃季修惑于人言,欲图复兴,卒之。事归空幻,资产荡然。季修鬱鬱以死。烟浒楼易主,昔日觞之地遂为南园酒家矣。”

不难看出,南海罗格孔氏能够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维持家族式经营,家族成员的商业才干固然重要,但这不过是作为大盐商的成功。毓泰房支子孙科举出仕、与广东军政大吏的交游以及以藏书享有盛名,而在军政、文化等方面奠定其岭南簪纓、仕宦大族的社会地位。

清代后期,乐桂埠商孔氏的经营虽然延续五代不坠,但是,不代表其家族式经营没有遭遇困难。嘉庆二十二年(1817)省河运商孔文光禀称,盐价自十二年(1807)以来无加增,运本却年有加增,恳请盐斤加价。嘉庆二十三年,在总督阮元的斡旋下,乐桂埠商孔文光撇清煎卖私盐、与淮盐争利的嫌疑。咸同时期,乐桂埠再次卷入淮粤之争。前引第六十九世孔继勳妻许氏在道光年间的苦心经营,反映了这一时期家族经营的困境。又,道光、光绪《两广盐法志》皆载乐桂埠商为孔文光,而第七十一世孔昭晟则说,毓泰祖以孔法徕商名承充埠业,说明乐桂埠可能有两个商名。光绪《两广盐法志》载,咸丰三年(1853)两广总督叶名琛奏疏中有“粤省本皆微薄,或数人始能共办一埠,试办数年又须另招。如现拟运盐接济湖南之乐桂埠,即系二商合办,运盐接济江西之雄赣埠即系八商合办,本年均已届满,旧商无力告退,新商甫经接充,支绌情形难以缕陈”。证实乐桂埠确有二商合办经营的实际情形。笔者推测,孔文光、孔法徕皆为南海罗格孔氏的商名,有可能是毓泰在子孙成员内部作了分配,目前未见新证,俟后再考。清代后期,乐桂埠商孔氏家族式经营犹如浪里行船,虽连绵不坠,也历经波折,是两广盐区大盐商历史的一个缩影。

五、余论:清后期两广盐政变革中的盐商孔氏

乾隆时期孔毓泰以乐昌埠业起家,至迟于嘉庆朝已是运销11埠的乐桂埠大盐商,正是两广盐政推行改埠归纲、改纲归所改革的重要时期。上文通过分析乐桂埠盐商孔氏的家族式扩张经营,再结合对广西盐商李念德的研究,在此尝试提出改埠归纲、改纲归所改革很可能主要由乐桂埠盐商孔氏、临全埠商李念德以及连阳、雄赣等埠大盐商们共同推动而致。

关于改埠归纲改革,道光、光绪盐法志书皆有载。《清史稿》概括甚为简要:“(乾隆五十五年,1790)并两粤百五十埠为一局,举十人为局商,外分子柜六,责成局商按定额参以销地难易,运配各柜,所有原设埠地,悉募运商,听各就近赴局及各柜领销,交课后发盐二十九埠如旧。所谓改埠归纲也。”“子柜六”是指中柜、东柜、西柜、南柜、北柜、平柜等六柜。纲,也称局,合称纲局:“令众商捐集资本,在省河合成一局,公同经理,各场盐斤由公局商人自行赴场配运,停止发帑。”按照两广总督和盐政官员的说法,改埠归纲的缘由在于亏帑大弊,积重难返。今人的研究多依上述官方之说。黄国信整理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总督孙士毅事迹,提出改埠归纲的缘由乃孙士毅利用派捐纲本以逃脱个人罪责这一观点,令我们注意到推动改革的复杂人事和权力关系

不过,若考虑到广西临全埠商李念德、南海罗格孔氏等大盐商在乾隆朝中期开始的扩张,《粤东管见》所载临全、连阳、雄赣、乐昌等大埠的年均销售食盐占省河总量的72%,这些大盐商集中出现于乾隆末年,正是改埠归纲推行时期,当不是巧合。

还需要考虑的是,改埠归纲改革可以使谁得到好处?清前期省河159埠的经营主要为分散、定额化的散商运作,至乾隆末年已不再适合大盐商的扩张,经过整合的总埠经营成为盐埠运作的重要方式。从地方官员的奏疏可以看到,其实他们非常清楚这种状况,称之为因地制宜。《户部则例》载改埠归纲:“广东省河各盐埠并为一局,公举老成谙练者十人定为局商总司其事。出本殷商一体襄办,统以省城河南、金家二仓为公局。”“所有原设埠地,一律召募运商,听其各照地段分赴公局及各柜领盐运销。每年所获盐利尽数汇归公局,为完课运盐之用。”看来,改埠归纲就是一场试图打破省河体系按埠定商、按商定引的僵化运作的改革。两广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改埠归纲的改革,仿照明代两淮盐政的纲运法,设立局商和召募有实力的运商,排除数量众多的散商,从而使局商和运商掌握食盐的运销权利。局商、运商共同整合埠地,搭配难易,打破僵化的定额化引饷,实现局商和运商随时协商引饷额的弹性运作,以此降低运销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并保证盐课引饷的财政收入。改埠归纲的改革,使清前期两广盐区的埠地引饷定额化失去了现实意义。民国时期谙熟两广盐务的官员邹琳就认为,改埠归纲是“散商不与焉”

问题是,局商和运商的关系能否按照政府主导的改革设定正常合作?改埠归纲之后十余年中,局商状况不断。改埠归纲重点之一在于局商召募运商,上述几大总埠盐商均为运商,运商销盐,每年所获盐利尽数汇于公局,还需承担公局的工伙银等公务开支。而局商并无埠地,却又获得埠商盐利。很显然,运商受局商掣肘。局商的困窘为改纲归所埋下伏笔。嘉庆十年(1805)正月,总督那彦成莅任两广,奏陈省河盐务积弊六事,直指省河局商。继任总督吴熊光题请运商入局帮办局务。嘉庆十七年,改纲归所改革裁去局商,使运商掌控省河大局尘埃落定。简言之,从改埠归纲到改纲归所,这场持续22年的改革最大受益者,是李念德、孔法徕等大盐商和地方官府。当然,也就不难想象谁才是这场改革背后的推动者。

(责任编辑:邓  军)

The Kong Clan of Nanhai County: the Research on the Big

Salt Merchant of Guangdo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UAN Xueyu

Abstract:The Kong clan of Nanhai County was a big fami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family depended on the salt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ome members of the fourth atrium branches of the family had achieved the succes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wrote the Kong's Genealogy during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Kong clan ran Legui salt port almost for 150 years. The Kong clan became one of the big salt merchants in salt zone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Some members took part in and influenced the local polity from different ways, and were influential in culture.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Guangdong province;the Big Salt Merchant; the Kong's Genealogy

作者简介:段雪玉(1971-),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①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陳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78.书末有收藏者附记:“《粤东管见》一卷,道光十五年无锡华仲起手稿本,前有李兆璜撰序。二家生平不详。揆之所记,当系北人久宦吾粤者所录,掌故多他书所未德(得)。戊子重阳,书贾自春申持来,索以重直,破悭夺之。礼堂记。”

②华仲起.粤东管见:一卷[M]//陈建华,曹淳亮.广州大典:第34辑:史部:地理类:第9册.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479-483.

③ 阮元.(道光)两广盐法志:卷四:六省行盐表[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一辑:第3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443-482.另见乾隆《两广盐法志》载,两广食盐“总额125万包,熟盐14.5万包,每包150斤,行销广东、广西及福建汀州,江西之南赣,湖南之桂阳、郴州,黔省之古州等六省,共一百八十八埠”。(李侍尧.(乾隆)两广盐法志:卷十一:奏议九[M]//于浩,辑.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一辑:第3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343-346.)有关潮桥与省河关系及其运作,参见段雪玉.试论明清两广盐区的潮桥体系[J].历史人类学学刊,2015(2).

④孔昭晟.清末民初广东盐务鳞爪[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十辑.广东人民印刷厂,1963:173.

猜你喜欢

孔氏乐昌盐商
乐昌含笑培育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孔氏南宗儒风不坠,文献渊薮集为一编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出版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郑板桥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