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从文之旅”中学生研学旅行品牌的开发研究

2020-10-12彭欣李鹏黎幸齐子涵

中国市场 2020年23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

彭欣 李鹏 黎幸 齐子涵

[摘 要]研学旅行不仅能够帮助中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强中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并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文章考虑依托湘西区域文化从而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对目前湘西州研学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自治州具有教育性、探究性、文物性的旅游资源纳入国情教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以及民优特产四大板块制定出相应的研学旅行体验课程,最终通过品牌的开发研究为湘西州旅游业开创一个新兴的成功的研学旅行品牌提供相关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研学旅行;从文之旅;品牌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3.127

1 引言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迅猛。目前,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新热点。研学旅行是以旅行为媒介,以研究与学习为主要核心的一种“旅游+研学”的新兴旅游模式。对研学旅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为研学旅行品牌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条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等研学旅行资源和世界知名的旅行目的地,据2017年中国民族报统计,湘西州拥有150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富集,可将其分为七大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分别为世界遗产、古镇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民族风情、乡村文化、红色文化,其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聚集度。湘西自治州在2006年年底,荣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称号,2011年9月湘西州被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的称号,且“神秘湘西”旅游品牌目前仍是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中独具特色的名片,在国内外负有盛名。本文拟对湘西州研学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品牌定位与开发两个角度来研究“从文之旅”研学旅行的品牌建设,试图为湘西州研学旅行品牌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品牌概述

“从文之旅”是依托湘西区域文化资源而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研学品牌。“从文之旅”之名不仅取自湘西州孕育的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之名,还是为符合研学旅行概念之意,是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从文之旅”品牌概念的提出,寓意让中小学生参与者在畅游湘西美景时感受湘西的自然生态,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学习伟人精神和体验当地的名优特产。

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先生的出生地,在沈老先生的笔下,湘西是一个亲切而具有情感的美丽之境。许多读过沈老先生的书,对沈老先生感兴趣的人,对这神秘的湘西充满着好奇。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许多地方进行过描写,且他本人热爱苗族,在其作品中有不少对苗族风情的描写。以沈从文先生之笔为“从文之旅”研学旅行路线,已然尽显湘西独特风采。能够将湘西的美、湘西的文化通过研学之旅展现给研学学者。这为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市场基础,同时也为“从文之旅”品牌的开发赋予了文学内涵。

除此以外,湘西州还坐拥着富集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其位于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仅民风淳朴,自然风光引人入胜,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当地特色品牌。因此,“从文之旅”研学品牌将以湘西地区众多独具当地文化风情的活动和地区为载体,如张家界森林公园、红石林等自然风光;土家族吊脚楼、苗族苗绣等民族文化;贺龙纪念馆、十八洞村等红色文化;古丈毛尖、湘西猕猴桃等特色品牌。不仅展现湘西风光的韵味,展示湘西人民的热情,更体现湘西文化的包容与传承。通过“从文之旅”研学旅行,中学生能亲身感受湘西地区一碧万顷的自然风景、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振奋人心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绝无仅有的特色产品。这将拓宽中学生的眼界,拓展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此同时,“从文之旅”研学旅行也有助于湘西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与延续。

3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现状分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兼容并蓄,辖区内有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湘西州人文古迹众多,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不胜枚举,于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湘西州作为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18年10月,获得“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开发,在“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基础上,相继又形成了“神秘湘西”整体旅游品牌下的“天下凤凰、土司王城、世界边城”等旅游子品牌。三十年的旅游开发塑造了一大批知名度高的旅游品牌,營造了浓郁的旅游发展氛围,这为湘西州研学旅行品牌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湘西州作为湖南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现已形成以凤凰为龙头、以吉首为集散中心,以凤凰古城、里耶古镇、老司城、矮寨大桥四大金字招牌为依托,规划布局“112421”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神秘湘西”品牌深入人心,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景区建设成效显著。旅游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全州经济的发展。

3.1 湘西研学旅行开发资源丰富

湘西自治州拥有神秘的山水风光,被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两大荣誉称号。湘西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累计封山育林1328.8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空气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并于当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已成为湘西的第一形象。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其次,湘西州民俗风情浓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1个,以及众多民风民俗、民族歌舞、民间绝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涌现了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一批名人。可谓人文优势明显;湘西州生态及农业资源丰富,有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百合、烟草、畜禽等特色产业,茶叶、猕猴桃、百合及大米更是湘西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代表。湘西州特色产品享誉区域内外,特色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名优特产资源优势明显。

3.2 研学旅行品牌内容开发涉及面广

优越的自然资源基础,为“从文研学”旅行品牌的开发内容多样化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璀璨、农夫产品丰富、资源结构多元化、资源禀赋高是湖南省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这为湘西州开发“从文旅行”研学品牌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品牌内容开发中,可以分别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国情教育学习、民俗文化体验、自然生态体验以及名优特产体验四大板块,使品牌开发的内容更具地域特色和多元化。针对以上四大板块,总结出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张家界市、永顺县、凤凰县以及保靖县七大行政地区分别对应四大板块研学项目。

3.3 研学政策支持助推“从文之旅”研学品牌開发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门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意见》,截至2019 年 4 月,已有 20 个省市出台有关研学旅行的地方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当地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态度积极,大胆尝试,希望打破封闭办学的弊端,拓展教育空间,创新教育形式。2018年10月12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湖南省首批49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名单中有6个位于湘西地区,分别是花果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岩吾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城陵矶新港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十八洞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邵阳市北塔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隆回县七江镇文化教育中心。

根据中国研学旅行(厦门)论坛组委会统计,2018年中国十大知名研学品牌分别由“牛牛少年”“齐鲁少年”和“万人探索”等十项研学机构获得。这些品牌均以内容多元化为特点,依托区域自然资源而开发的研学+旅行实践模式。十大知名研学品牌开发的成功经验在无形之中也为“从文之旅”品牌开发提供了一定借鉴的意义。

4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开发设计

完整的研学旅行开发流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既要包含前期工作计划,也要涉及最终课程落实评价。在前期课程设计中应当明确界定品牌的研学目标,以及体现研学目标的课程设计,品牌应当设计一套便于评价的绩效考核标准。

4.1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的开发思路

选取丰富有特色的研学旅行资源,开设具有活力性、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给予学生最为真实、良好的研学体验感。在本次“从文之旅”品牌活动建设中,为了让中学生体验到更丰富多彩的“湘西世界”,研学路径的选择不仅包含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文学景点,还涵盖了一些具有民俗文化、国情教育等研学课程。

4.1.1 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

“从文之旅”课程设计安排应遵循中学生教育大纲,选择和满足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的课程线路,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来自课堂外的知识的补给,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做到研学品牌的意义体现。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多添加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等的互动类元素,在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自理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体验游学当中,认识自然、开阔视野。

4.1.2 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可谓是独特性,苗绣、苗鼓等均为湘西当地具有独特性的非遗文化,矮寨大桥、山江苗寨风情园(含苗族博物馆)等均为湘西当地具有特色的景点。湘西自治州是苗族、土家族和汉族聚居地,民俗风情浓厚,拥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在研学品牌线路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立足本土文化,将当地的自然风景、少数民族风俗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4.1.3 开发通关答题的研学激励模式

目前,研学旅行“只旅不学”的问题依然十分普遍。为切实解决此项问题,在开发该研学品牌同时,可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将互动答题与娱乐小游戏结合起来,开发“通关游学”模式,在实地旅行的同时边学边应用,深化研学旅行中所提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的目标设定

沈从文先生构建的湘西世界静谧且唯美,他用质朴的笔触描绘出湘西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山水美、人情美,人与人、人与自然极其和谐,尽显世间的爱与美好。结合实际地理资源,“从文之旅”研学品牌将具有多种目标。丰富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是基础目标;研学课程中良好的实践性功能,增强学生动手和创新是能力目标设定;脱离熟悉的课堂和老师,独立探索,学习与同学、朋友以及不同的社会身份地位的新朋友沟通、协作是情感目标。

“从文之旅”研学品牌的目标设定可细分为:①通过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如湘西苗绣、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文化体验,加深对湘西世界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理解,并在理解文化的过程中对该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②参观湘西州内的茶文化景区,通过观赏和学习茶叶生产、加工和冲泡等系列活动,深刻体验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与当地茶文化;③在自然生态景观中学习并了解自然地理知识,如凤凰奇梁洞中了解溶洞的形成及特点、红石林地质公园中学习并了解红色碳酸盐岩石林的形成过程;④在湘西红色革命的热土上,参观花垣县十八洞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基地,感受伟大民族精神,学习重要人物事迹,激发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

4.3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的课程设计

本品牌的课程设计将基于目前研学旅行市场现状,结合现有研学政策划分标准,将湘西自治州具有教育性、观赏性、文物性的旅游资源纳入国情教育学习、民俗文化体验、自然生态体验以及名优特产体验四大板块,研究开发具有教育性、学习性的“从文”研学品牌课程(见表1)。

4.3.1 国情教育学习

根据2018年湘西党史网红色资料库的不完全统计,湘西州现有110多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其中43个红色革命遗址、12个名人故居和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不断强调的重点;让学生在研学课程参与中感悟先辈光荣事迹,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这也是品牌课程设计的核心。

4.3.2 民俗文化体验

民俗风气浓厚是湘西地区特有的优势,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个,非遗10大类约3200项。其中,进入国家级、省级、州级、县市级非遗名录的分别有22项、70项、227项和580项。依托浓厚的民俗文化背景下,学生在愉快的研学活动实践中加深了对湘西州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理解,并在理解文化的过程中对这一文化进行了弘扬和继承。(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4.3.3 自然生态体验

湘西州位于武陵山片区,被许多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園覆盖着,其面积占总州面积的23.4%,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优势明显。不少景区不仅能充当自然观赏类产品,也可作为体验考察、知识科普型景区。例如,在红石林·芙蓉镇度假区,学生可以度酉水、观红石、游玩芙蓉镇。上一堂自然课:红石林酉水画廊游船戏猴、看风景、观植被、与动物亲密接触;上一堂地质课:穿越5亿年前海底世界——触摸地球的年轮。

4.3.4 名优特产体验

借助山地农业发达的优势,湘西州的名优特产既包含了猕猴桃、中草药、腊肉、白酒、保靖黄金茶等农产品享誉全国,更有银饰、刺绣、扎染等特色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学生在参观苗寨、名俗文化展厅中深入认识和学习民俗技艺及特色产品,并在茶叶采摘、银饰锻造等体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活动体验中加深印象。课程设计版块见表1。

4.4 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品牌的活动评价

现今,研学旅行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研学活动未全面落实、研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旅行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形成的新型学习模式,其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研学旅行与普通旅游存在本质区别,普通旅游侧重放松、缓解压力;而研学旅行重点在于研究和学习,这便需要对研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学生研学活动是否达到目标。

本课程设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见表2),出发前先把表格发给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研学结束每人完成一份研学报告,教师结合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给分,最终得出总分,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研学旅行效果如何。

5  结语

以“从文之旅”为主题的中学生研学品牌的研发,应该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下,根据湘西州目前研学品牌的现状问题,遵循研学旅行开发原则,着重从品牌定位和品牌开发两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从文之旅”的品牌开发路径。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文化体验作为品牌特色,以当地旅游资源纳入国情教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以及名优特产四大板块制定出相应的研学旅行体验课程为切入点,探索“从文之旅”与研学旅行的组合,使得湘西文化在借力“从文之旅”品牌号召下传承与发展,并丰富湘西地区的研学旅行品牌。

参考文献:

[1]彭俊芳.国家标准修订与研学旅行发展[J].地理教学,2019(9):4-7.

[2]卢立涛,王泓瑶,高峰.治理视域下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模式、问题及反思[J].中小学管理,2019(7):5-8.

[3]黄雅婷,赵媛.中学研学旅行支持度调查及成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地理教学,2019(23):56-60.

[4]张清荣.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塑造[J].文化产业,2019(24):1-3.

[5]纪花.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研学旅行发展策略探究——以扬州市为例[J].商讯,2019(33):1-3.

[6]许方林,陈昀暄,魏大明,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实践——以“嘉陵明珠 合碚研行”研学旅行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9(14):50-53.

[7]周易,方世敏,赵可.基于高质量目标的湘西州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3):202-209.

[8]ZOU KAIMI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tourism and general tourism [N].China Tourism Daily,2019-05-21(3).

[9]Du FANGFANG,PAN ZHUQING.An analysis of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travel: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J].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2019,39(11):3-5.

[10]欧艳君.湘西民族地区苗家美育特色研学游的实践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78-79.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构建“阅历课程”: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行走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