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控制力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10-12王统帅
王统帅
(许昌市立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大多数时候在药物治疗后,自身都能较好的控制哮喘。对于支气管哮喘而言,糖皮质激素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因此导致哮喘情况控制不佳,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受到严重影响。哮喘感知控制力主要是指哮喘患者对自身处理哮喘疾病的认知力,包括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等多个方面[1]。本研究旨在探究哮喘患者自身的感知控制力对其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住许昌市立医院的哮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女22例,男28例;年龄在27 ~ 66岁,平均(43.15±1.88)岁;病程4~18年,平均(9.74±0.42)年;试验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28 ~ 64岁,平均(42.35±2.04)年;病程5~17年,平均(10.16±0.35)年。两组哮喘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入选标准:年龄25 ~ 70岁;满足临床哮喘的诊断标准[2],且经患者或家属同意。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有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者;有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每个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诊断和治疗,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1年随访。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基本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紫绀和尿量等情况。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哮喘发作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试验组:a)相关培训的建立:由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所在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哮喘管理知识的培训。b)加强健康教育:由考核上岗的社区督导进行护理干预和督导治疗,评估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信心、自控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c)加强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哮喘患者的心理治疗,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当哮喘患者认为自己具备控制哮喘能力,体验到良好状态,可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3]。
1.3 观测指标
肺功能水平:FEV1% pred≥80%表示控制良好,60%≤FEV1% pred<80%表示控制一般,FEV1% pred < 60%表示控制较差,观察时间为1年。两组感知控制力依从性的比较:比较两组感知控制能力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依从性量表评分,总分为50分,药物使用的依从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包括依从性好(合规)和依从性差(反抗),30 ~ 50分为依从性好,≤29分为依从性差[4]。
1.4 疗效评价
根据哮喘患者的自我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得分25分为完全控制,得分20 ~ 24分是部分控制,得分< 20分为未控制[4]。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感知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患者感知控制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例
3 结论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哮喘的关键在于患者自身控制力与适当的治疗手段。感知控制哮喘是一个心理问题(包括认知及情感等),每个患者感知控制哮喘受哮喘认知和态度影响。不同心理认知影响者的心理控制,当哮喘患者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某件事时,可以体验到很好的状态,采取依从行为,从而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研究认为,对哮喘感知控制的缺乏是目前患者无法控制的主要障碍之一[3]。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自我感知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肺功能中FEV1% pred>60%显著高于对照组,提升哮喘患者自我感知总控制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这与孙贺鑫[4]研究的结果一致。另外,感知控制力水平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又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这与李海宁等[5]研究的结果一致。
由此可知,重视患者哮喘感知控制力水平,增进哮喘患者健康行为,能显著提高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促进哮喘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