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工作探究

2020-10-09香去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智慧教室教育信息化

香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教室建设的需要,并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存在的短板、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空间环境设计、设施设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强化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127-1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拉开教育信息化新一轮进程的序幕。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中智慧教室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地区中小学积极行动,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转变传统课堂环境,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积累了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准确把握“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全面普及应用。二是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

2.充分认识“三个转变”的核心要义。一是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三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二、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1.着力优化教育信息化硬软件环境。高度重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切实做好宽带网络接入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2.坚持狠抓应用驱动。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硬件建设只能作为基础,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应用才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

三、努力做好信息化设备日常保养维修

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修,要组织教师学习掌握相关的常规维修保养技术。一般常见故障应自行维修,对于确实无法维修的,要及时送专业维修部门维修并由专人送修、验收和取回,做好信息化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工作。

四、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

1.把握建设目标与原则。中小學校在建设智慧教室的过程中,应明确总体的建设目标,即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推进课程标准的落实,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在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应用导向、整体规划、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从而把握智慧教室建设的整体方向,确保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2.完善智慧教室空间环境。智慧教室在环境空间上比传统教室的要求更高。中小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各个细节,确保教室设计科学合理。例如教室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桌椅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并坚持绿色环保;讲台设计应便于多媒体展示,方便课堂组织活动的开展;智能黑板应体现互联、互通与互动的优势,满足授课活动多样化要求;采光、照明、空气、温度等均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3.完善智慧教室的设施设备。智慧教室的设施设备是其发挥信息化教育功能的前提基础。中小学校应根据信息化教学要求,引入互联网,建立网络系统,保证网络稳定、快速,并且能够覆盖到每一个教室;引入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学工作中师生能够获得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元化信息资源;引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教学终端,支持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建设录播系统,直播、录播教学活动过程,形成教育大数据,为教育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

五、逐步强化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应用

在智慧教室的支持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师依托智慧教室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设计与优化。具体表现为:

1.依托智慧教室提高备课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能够利用技术设备、根据数据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更加科学、精准的备课计划;另一方面能够从系统中获取课程资源,获得学科工具,例如数学课中各种图形,语文课文的朗读视频、美术课中的画图软件等等,在多元化资源的支持下,充实课程内容,做好教学准备。

2.依托智慧教室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理顺课程重难点;可以利用教学终端展开互动交流,形成多维度授课环境;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共同欣赏与评价;可以调整教室环境,优化学生视觉效果,调动学生情感,从而提升授课效果。

3.依托智慧教室加强教学互动。智慧教室打破了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在课内外展开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教师可以依托平台设计问题,并根据学生在线回答、提交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展开针对性互动;学生之间可以在线分享、相互点评、分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利用终端连接,进行互动交流,完成授课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结果反馈到个人终端,让学生、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作出学习改进计划。

4.依托智慧教室优化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依托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教学分析结果,进而从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测验情况、课堂行为表现、日常学习习惯等进行量化、质化分析,形成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教育教学过程。

总之,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用与智慧教室建设工作,是中小学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相关建设标准,把握教室建设的关键点,完善设备系统,进而依托教室环境,设立安排教学实践工作,以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宋宣.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探究[J].中国教师,2019(07).

[2]刘鑫,李耀锋,金彩云.VR/AR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研究——以zSpace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2).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电化教育中心,甘肃 夏河747199)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智慧教室教育信息化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