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维度

2020-10-09吴洪

关键词:项目学习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吴洪

摘 要:在小学期间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逐渐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劳动教育课程往往是高耗时低功效的,但是通过项目课程的推进,能够很好地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项目学习;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维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78-1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劳动是社会一切物质、精神财富的基础,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导下一种实践形式。其核心指向学生的劳动素养,具体内容包括: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态度和品质等,通常以劳动思想教育、技能培育、实践活动等形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

一、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缩写为PBL)是以项目为依托,强调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理论依据是杜威的“做中学”。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真实体验,尝试解决劳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出力流汗深入领悟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快乐与幸福,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形成自我确认。笔者认为,项目学习的流程(确定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分享—项目评价”)适合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能凸显劳动教育的独特性、实现劳动教育的特有目标。[1]即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Project-Based-Labor Education(缩写为PBLE)(见下表),其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劳动项目须来源于生活,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2)劳动项目研究時长灵活,项目难度有弹性;(3)劳动项目要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4)劳动项目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认知水平;(5)劳动项目的形式与内容都要与劳动价值观保持一致。

二、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维度

《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强调要将学生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是指向学生劳动素养,在不同劳动领域的真实情境中,创设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在劳动项目中经历低阶到高阶的思维历程,进行持续和多样的劳动实践,最终形成并展示劳动成果,通过覆盖全过程的评价,引发学生对项目劳动中本质问题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从而迁移到新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设计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时需要从以下六个维度入手。这既是课程设计的要素,也是课程设计的步骤。

1.素养目标。

课程设计必须依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基于项目的劳动课程目标是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既包括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还包括劳动的习惯、态度和品质。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一般从期待学生理解、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寻找关键概念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素养,确定劳动项目所指向的素养目标。

2.驱动性问题。

确定素养目标后,要将形成素养目标的真实情境中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养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也就是要考虑用怎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进行劳动实践。

“为家人设计制作营养早餐”劳动项目,素养目标是认识到营养用餐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学会一些简单营养早餐的制作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能体谅家长的辛苦,能主动为家长分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思维策略。

思维过程通常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一般认为,前三项是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后四项是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心智活动。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要能用合适的思维策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思维策略应该指向项目素养目标。

4.劳动实践。

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劳动实践所经历的角色代入是不一样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像一个真正的劳动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工程师、农民、设计师、科学家这些角色都可以让学生对劳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从而解决问题,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还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注意劳动安全,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5.劳动成果。

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考察的学生个体和团体在劳动实践中的进展,其成果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应该是公开的、有质量的,可以在多样的群体中交流。一般是指劳动项目结束时产生的作品、产品和报告等,也有过程性的劳动成果,如劳动态度、品质等,都是指向劳动项目的素养目标和驱动性问题。

6.劳动评价。

劳动评价的方式丰富、多元,一般采用纸笔测试、量规、档案袋、展览会报的方式,进行自评、他评、互评以及公众评价。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指向素养目标,主要聚焦于最终成果是否回答了驱动性问题,是否达成了素养目标,在过程性的劳动成果中能否证明了相应的劳动实践的产生。

基于项目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六个维度指向劳动项目的素养目标,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一个维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维度,比如驱动性问题直接影响劳动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6).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