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20-10-09吴蓉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吴蓉

摘 要:教育理念的变革使我国小学教育中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在数学教学中,更倡导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为此,文章基于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目标,以数学为背景,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46-1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活动时,将生活情景作为知识的源头,将生活蕴含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动中的数学学习任务、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

一、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是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更好地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所以,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教师应从与生活的联系开始,科学的梳理教材,恰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知多种多样的图形,在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更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图形,并了解图形的特点。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为了便于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规则性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如,课本面是长方形、足球是球体、水桶是圆柱、红领巾是三角形、正方形的橡皮等,以生活中的事物做例子,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图形,并通过图形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区分图形的不同以及图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记忆图形,并更好的吸收与理解知识。

二、利用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通过教师的口授或单纯的语言讲解,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具象的画面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的进行知识理解,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认知知识、分析知识,并逐步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性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所要探究的情境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基于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小敏同学在中秋节与家人一同到超市买月饼,其中买了五仁月饼12块、豆沙月饼8块、蛋黄月饼22块,问小敏同学一家人共买了多少块月饼?在这个情景中,有个关键詞是“共”,要想求得一共有多少,需要学生通过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寻其中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探究的方向,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转化思路,但是不要过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干预,教师应自觉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步骤探究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知识,如中秋节期间,小敏同学吃掉3块月饼、妈妈吃了2块月饼、爸爸吃了5块月饼,并送给爷爷10块月饼,那么小敏同学家中还剩多少块月饼?这一步骤则是练习减法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加法已经有了理解与认知,会更便于理解减法。

三、从生活化角度设计练习与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生活化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延续到课后以及日常的数学训练上,从而优化整个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使数学的生活性更加突出。尤其是实现学生课后作业生活化,将学生的思想释放到更丰富的生活中,学生在面对课后作业时会更积极、更主动,从而在课后作业中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生活化的训练,避免课程氛围过于沉闷,使学生始终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训练上,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涉及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意义重大。教师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练习数量,要从质量上进行考虑,让学生体会解决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利用简便的方法计算班级桌椅的数量、计算班级同学数学成绩平均分等,利用课堂上现有的内容作为纽带,加强知识的练习与理解。而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符合的自主探究对象,如认知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找寻自家小区中丰富的图形,并记录在课后作业本上,将事物与图形相对应,并利用工具画出相对应图形,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方式使课后作业充满趣味性,学生更乐于完成,并且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教学理念的更新使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以及问题充分凸显,将知识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进行讲解,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还会影响学生的记忆与认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生活化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