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深度学习优化策略

2020-10-09段德凤

教育界·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深度英语

段德凤

【摘要】将深度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既能让课堂还权于学生,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摆脱被动的、机械式的浅层学习和单打独斗的埋头苦干。文章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合理安排的生训、大胆自信的领学、积极有效的评价四个方面来谈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优化策略,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字】深度学习;小组合作;英语课堂;积极有效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全身心投入、高阶认知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学生要对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批判性学习,并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相融合,将众多思想联系起来,将已有的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迁移应用,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小组合作课堂不能仅停留在还权于学生层面,更不能停留在浅层次学习上,而应解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的深度学习问题。我在深度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指引下,围绕我校小组合作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更加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导学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案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聚焦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共同目标之一,而导学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会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即学生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和谐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我校范老师在执教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的语法板块教学时,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Lets discuss 小组讨论问句、choose the e-friend 选择最喜欢的网友、lets show 两人问答,询问对方网友信息等。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了兼顾能力较高的学生,还设计了思维拓展题,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巧用导学案,让孩子们在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自由地深度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生训——架起学生深度学习的桥梁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合作学习的思想。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我班涌现出一些管理“小老师”,监督“小老师”,领读“小老师”,自律“小老师”等,他们都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力军,选出这些“小老师”为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在小组讨论时,聚在一起时仍然是各自为政,或者出现优等生主导全局的现象,难以保证彼此平衡。但这些并非真正的探究合作,甚至小组合作中假合作、无效合作也时有出现。

为了要更好地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对“小老师”进行了切实有效的英语学科培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英语学习“小老师”。

英语“小老师”即英语学科组长,它全权负责小组任务的分配、预习成果的检查,及与其他小组的点评抽查等,是整个小组所有英语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鉴于英语学科特点,英语“小老师”要比其他学科“小老师”多一个能力,即英语指令发布和点评指导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英语学科“小老师”的培训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检查课前导学案完成及课文预习情况;指导“小老师”维持小组纪律的方法;率先培训并要求“小老师”掌握部分指令用语和点评用语;对学习任务能进行合理组内分工,并指导有序开展活动。

我们教师应当将自身主导功能发挥出来,一方面给“小老师”提供足够的小组合作培训与小组管理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帮助他们合理分工,有效交流,尽可能让“小老师”在此过程中处在良性角色状态。因为教师的有效指导,“小老师”的积极带动,学生都可以真正成为小组中的一员,将宝贵的表现机会利用好,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领学——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学习的表象,并没有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我校目前英语“正学”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了质的改变。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各班英语老师必须对ABC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分层布置。在小组合作的英语课堂上,有领学环节。所谓领学,就是“小老师”完全充当老师的角色,化解导学案上的重难点部分,带领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学习。

1.锻炼学优生

在英语课堂上,要求每个组都要上讲台领学。在领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用英语向大家讲解,小组的组长会根据难易程度给自己的组员分工。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或领读,或讲解,或记分,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大大激发。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再三强调知识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张口,热烈讨论,积极点评。

在我校顾老师的英语课堂上,她的学生的领学积极主动,仪态自然,准备充分,表达规范。Were Gaozhi Group(高智组). Now its our time to show...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要求与自己组领学任务,用齐读、提问、判断、指名回答、补充等各种形式进行领学,将本课中的重点与难点逐个解决。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大胆表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课堂的主人。

顾老师把一节课的四分之三时间交给了学生,只用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点拨启发,释疑解惑。学生能够学会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问题,顾老师是绝对不會介入进去的。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难题,当学生不能用讨论和自学的形式解决,便渴望得到教师的点拨帮助,这时顾教师就发挥精讲的优势,此时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自然都不会放过,从而达到了一句胜十句的教学效果。

2.关注学困生

在学生领学的英语课堂上,老师成了观察员,有更多的时间关心学困生,注意他们的课堂表现,防止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伪学习”现象。课堂上,面对领学伙伴的提问,优先请学困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回答,启发、引导他们逐渐解决基础问题,让他们深度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评价——产生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堂上各个方面的学习表现,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身英语课堂的参与方式。

有怎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准确、恰当、有效的评价便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不仅要重视评价机制的完善,更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保证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保障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小學英语课堂评价体系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既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有教师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

2.评价方式结合化

我们坚持整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又要重视结果的评价,既注重小组团体的考核,又兼顾组员个体的评价。

3.评价标准差异化

对全组整体或组员个体的交流、领学、点评等情况视具体情况区别打分,对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以不同的标准去评价。

4.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展示、交流、汇报、点评等,也可以是作业完成情况、合作的积极表现、学习过关检测、学科竞赛、课堂纪律等。

5.评价时效及时化

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评价是相当关注的,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或同学在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需要。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就是主体,不能变,教师是引导者也不能变。网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拉动组内监督,组组PK,教师的监督无形于屏幕前,更多的用大拇指和丰富的表情包表达,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连平时默不吱声的同学也参与了学习和发言。在微信端,我们还继续着各种评价,原有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依然有效,自评、互评、组评、师评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更强有力的是家长也参与了评价,他们不是课堂旁听者,而是重要的课堂评价者,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在认真学习。

将深度学习与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既能让英语课堂还权于学生,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摆脱被动的、机械式的浅层学习和单打独斗的埋头苦干,从而让我校的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获得更好的推广,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赖配根.新课程评价改革该如何进行——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J].人民教育,2003(17):28-29.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深度英语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