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环境互动 做一名专注的探索者

2020-10-09朱玲

关键词:探索环境

朱玲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在“拯救芭蕉”的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坚持性与专注力却非常高。这是环境给予了他们喜欢的“工作”,让他们专注地探索学习,也是这样生动的“工作”培养了他们更好的专注力。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尝试与环境互动,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力。

关键词:环境;专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14-1

在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园内两处的芭蕉长得截然不同:屋后的芭蕉,叶片完整漂亮、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屋前的芭蕉,叶片一缕一缕的,枯黄无力、毫无生机。同样是幼儿园种的芭蕉,为什么两处长得不一样?是品种不同?还是芭蕉生病了?孩子们不断讨论思考、不断寻找答案、还在实地研究探索,直至拯救芭蕉帮芭蕉搬家……在整个活动中,在自然的大环境里,孩子们就像一名专注的探索者,自己去寻找答案,不用老师的安排与指导,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与思考,所有的活动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渴求,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当前许多孩子对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正是由于学习品质中坚持性和专注力的缺乏。在“拯救芭蕉”的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坚持性与专注力并非偶然,是环境给予了他们喜欢的“工作”,让他们专注地探索学习,也是这样生动的“工作”培养了他们更好的专注力。

一、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在“拯救芭蕉”的活动中,当孩子们发现了像头发丝一样的芭蕉叶后,都觉得好奇极了,但最初的好奇也只是因芭蕉叶奇特的外形:是不是芭蕉叶本来就长的像头发丝?对于孩子们的发现,老师提出了新的建议:找找幼儿园里还有没有芭蕉?看看它们长得是不是一样?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寻找园内的芭蕉——不同地方芭蕉的对比——寻找芭蕉长势不一样的原因——芭蕉养护——芭蕉移植。虽然在活动中都是孩子自己在探索与尝试,但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给予了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主要是在环境的准备与支持上:支持鼓励孩子进入两处芭蕉地进行观察与比较,在孩子观察时提供他们所需的观察工具与材料,鼓励家长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调查芭蕉生长环境所需的条件……

二、支持孩子不同的方式与环境互动

孩子们在“两处芭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的探索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环境的互动也各有千秋:有的孩子只是在初步比较两处芭蕉叶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并进行记录;有的孩子剪下了一些芭蕉叶带回教室去进一步研究,发现头发丝一样的芭蕉叶很干很容易碎掉;还有的孩子不断在实地研究比较,并关注到了芭蕉地周边的环境差异:长的好的芭蕉躲在房子后面,每天太阳照的时间不长,头发丝一样的芭蕉太阳从早照到晚,地面泥土湿度不一样,前面的泥土太干都有了裂痕,即使早晚浇水、浇很多水,也是一会会就干了……无疑,能关注到芭蕉地环境不同、日照不同、泥土湿度不同的孩子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都特别强,也说明他们在活动中特别专注,才能有这么多的发现。但其实在活动中,每位孩子都有很大的收获,专注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即使对于芭蕉只关注到了叶片的差异,但他们同时也在专注看同伴的探索、专注听同伴的分析,他们也在专注地学习与工作。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充分理解和遵照孩子发展进行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让孩子挑战不一样的高度,给予孩子不一样的成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活动才会受孩子的欢迎。

三、尽可能减少老师的参与

在“拯救芭蕉”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确定了移植新地后,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移植,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老师能直接帮忙或者有专业的人来帮忙移栽。但为了给孩子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们的老师大胆地让孩子们自己去调查、思考:怎样移植?移植需要哪些工具?如何分工合作?移植后还需要怎么做?……

教师要做孩子背后默默的支持者与推动者,引导他们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克服困难,老师的不参与并不是不关注和无所为,而是换个角度换种方法来支持孩子,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四、布置感兴趣的“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更是如此。对孩子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给孩子布置感兴趣的“工作”,能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在“拯救芭蕉”时,每位孩子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计数芭蕉数量,有的着手挖坑,有的热衷于运输工具与材料,他们分工明确,活动中专注而热情。因为这份工作源于他们的兴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在不断的探索与协商中他们也会不断给自己布置感兴趣的新的任务和工作。孩子们会因为自己感兴趣而去“工作”,也会因为这样的“工作”感到开心,所以老师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而运用孩子内在的激励因素,让他们在活动中更专注更有坚持性。

“拯救芭蕉”源于生活,源于环境资源,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有着太多的收获与喜悦,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高度的专注力将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的宝贵品质,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克服重重困难。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地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有效利用环境,为孩子构筑一个生动、生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活动提供顯性和隐性的资源支持,支持他们更好地与环境互动,做一名专注的探索者,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探索环境
环境清洁工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