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
——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2020-10-09

关键词:搜集整理喀左民间故事

刘 思 诚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长期以来,我们对民间口头传统缺乏足够关注,而口头传统恰恰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文化根脉。口头传统的核心问题是“荷马问题”,即为什么文盲歌手能够吟唱成千上万的诗行。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是2018年底退出(摘帽)的省级贫困县(1)朝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倡议书[EB/0L].[2019-10-17].http:∥www.zgcy.gov.cn/zgcy/zwgk/20191017/004015_cda110cc-f647-4158-9d23-11a77b305557.htm.,贫困的物质生活与丰富的口头传统形成了巨大反差,而且多数故事家不识字,却能生动讲述上百则民间故事。乌丙安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撰写序言(2)乌丙安.敖木伦河的珍珠·喀左县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选:第一辑[Z].内部资料,1983:序.,高度评价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研究价值(3)靳宏琴.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2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后记.。

一、故事资料系统的建立: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

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书中郑重提出中国民俗学的体系应该包括“记录民俗学”,即民俗志(4)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45-48.。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经过“三套集成”和“非遗保护”两个时期的搜集整理,建立了丰厚的民间故事资料系统。

早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简称“三套集成”)的正式编撰工作,喀左县从1980年就开始组织专人负责喀左民间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后来在编撰“三套集成”的号召下,喀左县最后整理出了5辑107万字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准喀喇沁资料本》(5)即五辑《敖木伦河的珍珠》。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敖木伦河的珍珠·喀左县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选:第一辑[Z].内部资料,1983.准喀喇沁民间文学“三项”集成领导小组.敖木伦河的珍珠:第二辑[Z].内部资料,1986.准喀喇沁民间文学“三项”集成领导小组.敖木伦河的珍珠:第三辑[Z].内部资料,1986.准喀喇沁民间文学“三项”集成领导小组.敖木伦河的珍珠:第四辑[Z].内部资料,1986.准喀喇沁民间文学“三项”集成领导小组.敖木伦河的珍珠:第五辑[Z].内部资料,1986.,其中14则收录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6)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其县卷本成果规模在整个辽宁省的79个县级单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瓦房店市整理出的6册170万字资料本(7)瓦房店市是辽宁省大连市下辖县级市。瓦房店市资料本6册:《瓦房店风物传说》《瓦房店民间传说》《瓦房店民间故事(一)》《瓦房店民间故事(二)》《瓦房店民间歌谣》和《瓦房店民间谚语》。,但是这6册资料本不限于民间故事,还包括民歌和谚语两册。因此,从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情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三套集成”时期,喀左县在辽宁省内是非常突出的。

2006年,“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12卷)(8)《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12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出版,收录的764则民间故事主要来源于“三套集成”时期的搜集整理成果。这项搜集整理工作一直在延续,2018年,《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3~24卷)(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3~24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出版,收录了763则民间故事,主要是21世纪以来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这24卷资料本共收录喀左东蒙民间故事1 527则,超过1 000万字。在“非遗保护”时期,喀左县搜集整理的故事总量在全国的县级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资料系统不仅建立在卷帙浩繁的故事数量基础上,还建立在翔实丰富的采录报告基础上。《喀左·东蒙民间故事》(24卷)共收录采录报告12篇(详见表1)。

表1显示,这12位故事家每人能够讲述的故事均超过50则,其中4位可以讲述的民间故事均超百则。除此之外,在6卷《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综合卷)(10)《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3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11)《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3~15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中还有难以计数的喀左故事家,确如乌丙安所言,喀左有个故事家群(12)靳宏琴.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2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后记.。24卷本只是部分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集中展现,喀左故事宝库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已经经过筛选整理,实际采录的喀左故事数量要多于资料本所收录的数量。

表1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24卷)采录报告一览表

这12篇采录报告十分珍贵。一方面,它们是在开展搜集整理工作的同一时间撰写的,能够具体可感地介绍故事家生平、故事传承情况以及搜集整理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等,能够一定程度地再现故事讲述情境,对于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方法和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史的理论反思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另一方面,它们还带有研究性质,介绍了故事家所讲故事的主要类型、艺术风格、民族文化意蕴、思想情感特征等,是最早的研究论著。例如,琴音撰写的《她奉献的是珍珠——蒙古族故事家金荣的采录报告》,不仅介绍了采录故事的过程和采录方法,将喀左故事讲述家金荣与20世纪50年代孙剑冰在内蒙古发现的故事讲述家秦地女进行类比,呼应了关于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该报告对故事文本进行了分类分析,总结了金荣讲述故事的蒙古族远古文化特色、喀喇沁蒙古族的地方特色和故事讲述的艺术风格等,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总体而言,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思想和实践根植于“五四”时期形成的现代民间文学搜集传统,确立于延安时期重视民间文学的文艺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塑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搜集整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倡议和行动,直接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纂工作,极大程度上得益于21世纪以来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非遗保护”对“三套集成”的继承与发展

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今天更加需要记录我们的民族文化。“非遗保护”是在国际化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举全国之力开展的中华民俗文化记录工程,是中华民俗文化记录工程的里程碑,是一项千秋万代的文化事业。“三套集成”与“非遗保护”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规模庞大的记录工程,“三套集成”工作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资料基础、工作模式及历史经验等,“非遗保护”与“三套集成”一脉相承,又有所不同。

第一,在记录对象和范畴方面,“三套集成”的记录对象是民间文学这一民俗文化中的比较特别的部分,记录范畴集中全面,带有普查性质;“非遗保护”的记录对象是整体民俗文化,涉及民间文学,更涉及多样的民俗事象,记录范畴广泛深入,四级保护体系的建立带有遴选性质。

第二,在国际影响方面,“三套集成”是由本国政府主导的文化抢救和普查工作,对国际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非遗保护”是由联合国发起的文化倡议,在国际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影响重大。

第三,在国内影响方面,“三套集成”主要体现为理论和资料性质,影响主要限于教育界和学术界;“非遗保护”除了具有理论和资料性质外,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影响广泛,触及社会各界。“非遗保护不只是文化问题,更是经济问题。非遗不只是文化资源,还是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13)刘思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J].财经问题研究,2019(6):139.“非遗保护”的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可供社会利用的文化资源,天然地粘连和拉动了国家和地方的旅游、贸易、教育、娱乐等相关产业。

关于非遗项目的评定,刘锡诚认为,在入选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2个民间故事项目中,包括“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在内的10个民间故事项目都属于故事村(14)所言10个故事村,指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北票民间故事、崂山民间故事、都龙湾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只有徐文长故事和巴拉根仓故事,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民间故事,如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精怪故事、动物故事等,一个也没有进入名录”(15)刘锡诚.非遗保护的一个认识误区[J].河南社会科学,2011(5):30.。这一观点是有待商榷的。第一,将民间文艺学对民间故事的分类标准直接等同于非遗项目的评定标准是不合适的。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民间文艺学界乃至学术界,其影响力是社会性的。第二,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精怪故事等没有进入名录不意味着这些类别故事的缺位。仅就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而言,其中就有关于巴拉根仓的蒙古族机智人物型故事(16)在“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中,2007至2008年搜集到由索都讲述、乌兰其其格采录整理的巴拉根仓蒙古族机智人物故事如《累坏了牛头马面鬼》《秃头鬼上当》和《烂眼子鬼求眼药》等就多达20则。《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第10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105-159.,也有巧媳妇呆女婿等幽默智慧故事。至于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精怪故事和动物故事更是比比皆是。这些故事没有单列作为非遗项目,并非被忽略,事实上它们恰在其中。认为喀左东蒙民间故事非遗项目不是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显然是不恰当的。第三,“故事村”是以地区为申报单位,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民间故事的地域性特点。众所周知,同样的民间故事类型经过当地民众的演绎会产生多种异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单列为非遗项目要纳入各地丰富的异文,在操作上存在较大困难。

总之,在“三套集成”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要着重把握非遗项目本身的文化特点,顺应其传承、传播的文化规律,结合学术分类概念和社会现实条件,从学界跨界为社会各界的民族文化自觉。

三、基于非遗特性的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

第一,非遗的人民性与民俗保护。人民性是非遗的根本属性。非遗是人民的文化,我们既要注重代表性传承人所传承的非遗,又要注重广大民众所传承、共享的非遗。非遗保护一方面要根植于人民,注重发挥人民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普遍联系,注重把握民俗整体性。我们要注重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关键作用,发挥专业科研人员和团队的支撑作用,发挥讲解员的“窗口”作用,发挥民间组织者及民间社团的调节作用,发挥普通民众的主体作用。普通民众未必了解非遗概念,但非遗早已内化为他们朴实的乡音、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等。

非遗项目堪称中华民俗文化巨大宝库的落地窗,能够很大程度地展示民俗文化,但是理解非遗、保护非遗和利用非遗,还要回归浸润着它的民俗文化,这也是我们倡导“见人见物见生活”(17)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集体经济,2016(11):66.非遗保护理念的依据。非遗项目就像叶子,要想真正理解叶子,就要回归生命树,回归浸润着它的民俗文化土壤。民俗保护不是一劳永逸的标本式的取样保护,而是坚持不懈的生活化的全面保护。非遗项目本质上源于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的物质、精神、社会组织和语言的各个方面是深度融合、不可割裂的。这提醒我们可以对非遗项目进行分类,但是记录内容应该全面地反映其形成和发展的民俗文化,不能囿于类别范畴而随意肢解。例如,南哨镇白音爱里村是“东蒙民间故事”的传承基地,2009年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基地)”,被辽宁省旅游局评选为“辽宁省旅游专业村”。2019年6月,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了解和认识非遗项目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重要民俗场域。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也是引领我们全面了解地方民族民俗文化的不竭源泉。

第二,非遗的多样性与整体保护。我国非遗的多样性在于我国是一个大国,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区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要注意挖掘和全面记录各民族和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使非遗保护工程成为系统记录中华民俗文化的伟大工程。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多民族、多地区融合的新文化形态,如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就是一种融合了蒙、汉、满等多民族民俗的新文化形态。“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喀左地区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区域”(18)刘思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1):82.。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创造的民族交融文化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我们甚至应该格外重视这种新文化形态,这正是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历史体现。在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中我们看到,在喀左故事家中既有蒙古族故事家,又有汉族故事家;在喀左故事采录者中既有蒙古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又有汉族民间文艺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在故事内容和讲述、传播方面均体现了融合蒙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19)刘思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1):83.,是蒙汉民族共同生活、不可分割的精神写照。例如,蒙古族故事家哈布仑达古拉讲述的创世神话《蒙古人是太阳的后裔》(20)《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编委会.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蒙古族故事家哈布仑达古拉卷:上卷.第18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31-33.(21)哈布仑达古拉讲述,娜仁托娅采录整理,采录地点: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伊和浩特,采录时间:2015年春。,其情节单元如下:

(1)天地分离,太阳生了两个呼恨(22)呼恨:蒙古语,姑娘。。

(2)姐妹坐小船顺黄河漂到神州。

(3)姐姐嫁到南方,妹妹嫁到北方。

(4)姐姐生了一个昂嘎(23)昂嘎:蒙古语,小伙。,根据哭声“唉”起名海斯特,也叫汉斯特,就是汉族。

(5)妹妹生了一个昂嘎,发出“安啊”声就叫安嘎,后来叫昂嘎。取名蒙高乐,后来就发展成了蒙古人。

(6)蒙高乐出生时手攥马鬃,长大后就放牧马群、牛羊,成了蒙古部落的祖先。

杨利慧指出,神话的功能主要是解释和证明,因而,神话能够成为构成世界观念的基础以及协调社会并确立诸多文化事象的现实合法性的重要资源(24)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11.。《蒙古人是太阳的后裔》这则神话解释了汉族和蒙古族的名称来历,解释了历史上汉族在南方、蒙古族在北方的活动范围,更重要的是为两个民族建立了亲缘关系,他们的母亲都是太阳的女儿,他们是亲兄弟,一起经历了世界的初创期。这样的解释对于加深汉族和蒙古族对彼此的情感,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交流和互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多民族杂居、和谐共生提供文化解释和文化依据。

我们要进行整体保护,还要加强搜集整理工作的科学性,重视对异文的记录。基于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特点,它不同于一次性的书面写作。董晓萍指出:“一个重要的鉴别标志是,真民歌有异式,假民歌没有异式,故事、传说资料的鉴别也如此。过去搜集的资料大多还缺乏讲述人、讲述时间、讲述地点、讲述环境、听众和搜集人等各种背景资料,这种资料也是不完整的。”(25)董晓萍.翻译与跨文化——解读(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翻译经过、发现与意义:下[J].西北民族研究,2016(3):120.在下一阶段要重点保留同一民间故事的多种版本的异式,并完善关于故事讲述环境等基本信息的记录,少而精地构建尽量完整的故事讲述个案。

第三,非遗的共享性与联合保护。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实现全人类的文化共享。我国非遗的共享性还在于民俗文化传承、扩布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因此,一个非遗项目可能来源于多地域、多民族的民俗文化,也应该为多地域、多民族所共享,这就需要多地域、多民族地区的联合保护。如2009年成功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端午节”,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传统岁时节日。“端午节”这一非遗项目是由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和江苏省苏州市三省四地联合申报成功的,这一成果进而为三省四地共享,为全国、全世界共享。

联合保护是对共享文化圈的建构和加强。就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非遗保护而言,要构建以喀左为中心的辽西东蒙地区整体文化圈。综合使用民间故事、地方志、民族志、历史档案、实物遗址、考古报告、口述史等资料,构建喀左及周边辽西东蒙地区的整体文化系统,确立喀左及周边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史、社会流动史和民族交融史上的重要地位,形成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口头传统为中心的学术概念和以喀左为中心的辽西东蒙文化研究的学术坐标。

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是学术资源向社会资源转化的过程,是全国普查与地方自觉相映生辉的文化凝聚力的体现。“非遗保护”是政府与民众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是扎根本土的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保护自觉与实践,是民俗文化的抢救保存与集中展示。民间故事的富饶和民众精神的富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持久武装。

猜你喜欢

搜集整理喀左民间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秋天来菊花开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小巧嘴儿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月亮光光
喀左官大海出土两块金代买地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