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何故意惹家长生气

2020-09-30范树怀

中华家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教时期生气

案例1:

“建恒小时候很讨人喜欢,可长大了,倒学会让家长生气了。我不明白,孩子学习上我不管他,他倒是很自觉,可是生活上的事越管他越不听话,还时不时和家长对着干。”李建恒的妈妈来咨询时,说起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真是一肚子火气和满脸疑惑。

案例2:

“天成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初中一年级了,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一管他,他就闹脾气,变着法子惹大人生气。老师您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来咨询的徐天成的爸爸表现出一脸无奈:“请问老师,应该怎么对待这孩子?”

分析

通过分别与李建恒妈妈和徐天成爸爸长时间的交谈,我发现两个孩子故意惹家长生气的实质是对家长的逆反和反抗,而原因就是家长管得太多,是由于经常过多地管控训斥孩子而引起的。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也有故意惹大人生气的现象,那大多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关注,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主要是表现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了。

孩子要不要管?答案是必须的。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必须分别对待。孩子0-6岁,尤其是3岁以前是必须严格管教的,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婴幼儿善恶不分、是非不辨,又是“敢摸老虎屁股”的年纪,因此如果不严格管教,就会使孩子善恶混淆、是非颠倒,就会有受伤害的危险。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规矩制约,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

但随着孩子长大,就不能像婴幼儿时期那样管教了。上小学以后,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的角色就要改变,要由监护管教者转变为孩子的朋友和导师。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体验是在独立思考、独立做事中形成和习得的。家长管得太多容易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和大脑,使他们不敢大胆实践、大胆探索,这将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发展产生影响,是操心费力的好心办坏事。

正如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所说:“孩子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如果他们每时每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处处想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本领,他们渴望大人不再拿他们当小孩子对待。家长管得太多,是对他们不放心、是看不起他們的能力和本领,是“小瞧”他们,而故意变着法子让大人生气,就是他们对家长管得太多进行的反抗和抵制。

孩子的反抗和抵制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若他们对家长唯命是听,那样就糟了,那他们将会成为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唯唯诺诺的“傀儡”和“木偶”。

在管教孩子中,还有些家长以成人的想法、成人的意愿去要求孩子,并且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过失、退步,动不动就训l斥、责备孩子,这岂能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

对策

随着时问的推移,孩子在身体、心理、能力诸方面都在逐渐成长,家长切不可总是将长大的孩子仍当成“娃娃”“宝宝”对待,随着孩子成长,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务必进行改变,正如有人所说“孩子成长,大人也要成长”。

“抱大的孩子不会跑”。这句俗语启示家长,要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实践去探索。能力的习得,经验的获取,体验的获得,这些都是不可代替的。家长要“站在孩子能力圈之外,站在孩子情感圈之内”,孩子自己的事自己管,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父母长辈应少做些操心费力却会抑制孩子成长的傻事,否则会使孩子成为你最不希望看到的无能的“巨婴”和“木偶”。

那么在教育孩子中,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在我看来自我教育才是最好、最重要、最深刻的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通过自己做事,经历成功和失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教育。放手放心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做事,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处事的实践中,去获取成功,去经历失败,去接受教训,只有他们自己摸爬滚打,才会更好地长知识、长经验、长智慧、长本事。

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孩子总要“独自闯天下”的。家长敢于放手,孩子才会更好地成长,才会让家长更放心。

当然“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虽然长高了,但是心理、生活经验、处事能力并不会随着身体长高而成熟,家长就要“站在孩子情感圈之内”,将孩子作为朋友对待,坚持情感沟通,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想法,接纳他们的过失。孩子才会将父母长辈当成“自己人”“知心人”,才会“亲其师,信其教”,更好地接受教诲。

父母长辈当好成长中孩子的朋友和导师,就要在孩子生活、学习、处事等方面,既要放心支持他们给予独立做事,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支持和鼓励,“帮其所急,助其所需”,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提醒、警示,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做好他们的“精神支柱”。

范树怀宁波市少儿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管教时期生气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生气汤
管教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