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09-30曹晓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溶栓导管血栓

曹晓锋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 引言

由于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出现其特有的生理变化以及内分泌改变,产后活动量减少,都会使得下肢的血液流通减慢,使得下肢血液呈现出高凝现象,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妊娠期及产后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占到妊娠妇女的0.5%~7%,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极易诱发肺部栓塞,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展开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与4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年龄23~48岁,平均(35.2±5.3)岁;试验组年龄 23~48岁,平均(35.4±5.5)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2)无重大脏器疾病,(3)无溶栓禁忌证或抗凝禁忌证;(4)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者;(2)有重大脏器疾病者;(3)对碘有禁忌者。

1.2 方法

对照组:抗凝治疗,每天皮下注射2次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33),每次5000 U,治疗3 d后给予患者华法林(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641),每天2.5 mg,2周连续用药后观察疗效。

试验组: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在患者颈部右侧建立导管插孔,从插孔位置将5F导管置入颈静脉内,再在患者健侧插入超滑导丝与单弯导管,准备静脉溶栓治疗,插管后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血栓形成及骼静脉情况,如果患者骼静脉被阻塞,可以直接将溶栓导管置于原本放置单弯导管的位置,实施溶栓治疗,如果骼静脉并没有完全堵塞,为避免血栓脱离,要重新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如果患者存在血栓蔓延,则应采用加长导丝,插入溶栓导管进行治疗。

1.3 疗效标准

(1)治疗效果:疗效以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判定,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显效指的是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造影显示下肢静脉血流通畅;有效指的是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下肢有轻微的浮肿;无效指的是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病情恶化。

(2)凝血功能:于治疗前和出院前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指标有: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

(3)并发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阴道出血、血尿、术后感染等。

(4)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管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情况对比

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TT、APTT与Fbg凝血指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试验组凝血功能有所恢复,组间对比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数据显示试验组产生并发症2例(5.0%),对照组产生并发症8例(20.0%),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更少,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情况对比(±s)

PT(s) TT(s) APTT(s) Fbg(g/L)治疗前 出院前 治疗前 出院前 治疗前 出院前 治疗前 出院前试验组 40 11.73±0.25 12.31±0.33 13.11±0.31 13.76±0.63 26.73±2.15 27.51±2.03 3.11±0.13 3.02±0.23对照组 40 11.34±0.28 14.58±0.61 13.89±0.37 16.46±1.41 27.34±2.26 35.58±2.86 3.39±0.16 2.97±0.42 t 6.571 20.701 10.219 11.057 1.237 14.553 8.590 0.660 P 0.482 0.001 0.274 0.001 0.757 0.035 0.199 0.001组别 例数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2.4 试验组和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对比

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为(7.6±1.56)d,试验组留置导管时间为(4.7±1.12)d,对比可知试验组留置导管时间更短,差异小且有统计学意义(t=9.551,P=0.04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液凝结,从而形成了血栓,临床的主要表现有下肢肿胀或有明显的疼痛感,常发生于长期卧床、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或产后患者身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产妇在孕晚期其体内的凝血因子会增多,特别是生产时或生产后会急剧增加,使得患者下肢血液呈现高度凝结状态;其二,由于产妇在妊娠期随着胎儿的增大,使得骼静脉与下腔静脉受到子宫的压迫,使得患者下肢的血流减慢,影响下肢的血液流动;其三,由于产妇产后活动较少,处于长期卧床状态,都会使得下肢的血流减慢;其四,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由于患者麻醉后,血流会减慢,还会造成血栓脱落,从而阻塞血液流通[2]。

临床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采用抗凝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取得的效果都不够理想,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治疗后极易产生并发症。而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与常规治疗方式,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而且置管操作较为简单,而且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肢体活动不会受限,依然可以进行下肢活动,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自理能力,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3]。

在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后,还要对患者加强护理,主要包括:(1)导管的护理:患者置管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导管情况,检查是否处于畅通状态;(2)体位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提醒患者随时调整卧床体位,避免长时间仰卧形成压疮;(3)药物护理:患者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情况,当造影发现患者下肢无血栓形成时,便可将导管拔除;(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采用的是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会因为导管插管而出现明显的不适,容易给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疏导,给予相应的鼓励,有利于病情的康复;(5)生活护理: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适当吃一些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凝血功能恢复的时间更短、产生的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加速血液的流通。

综上,将经颈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用于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加快凝血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病情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导管血栓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