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2020-09-30王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经腹肌瘤腹腔镜

王帅

(淮南朝阳医院,安徽 淮南)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子宫肌瘤是常见妇科疾病,常发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且属于良性肿瘤。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有20%有子宫肌瘤,常见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及腰背酸痛、不孕等。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还未有明确清晰的事实依据,有医学家推测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等密切相关,且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伴随腹腔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其在妇科手术中的优势也逐渐凸显,腹腔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1-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治疗子宫肌瘤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其中参照组年龄在30~50岁,平均(40.25±5.48)岁,肌瘤直径 5~10 cm,平均(7.48±1.85)cm;研究组年龄在 30~50岁,平均(40.25±5.48)岁,肌瘤直径 3~10 cm,平均(6.59±1.91)cm。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方法:取仰卧位,实行持续硬膜外麻醉;纵切口位置于下腹,切口大小5~8 cm;分离肌肉与组织,使子宫完全暴露出来;再行纵切口或锲形切口,切开肌瘤浆膜面,暴露肌瘤,夹住瘤体,向外牵拉,剥离肌瘤底部,小心操作,血管钳夹住,切断缝扎血管,随之完整剥离肌瘤,避免穿透子宫内膜,然后以1-0号可吸收肠线分别间断,连续缝合2层瘤腔,注意不留死腔,勿穿透子宫内膜,充分止血,清理盆腔,最后关腹处理[4-6]。

研究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方法:行全身麻醉,插入气管插管;排空膀胱取截石位,留置尿管;切口位置位于“脐孔下缘”,切口大小10 mm,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将腹腔镜置入腹腔探查;行穿刺,位置于两侧下腹,穿刺大小—左0.5 cm,1 cm;右0.5 cm;将20 mL生理盐水与6 U垂体后叶素混合稀释,促进子宫收缩,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7-9]。使用单极电凝钩将突出表面的肌瘤包膜纵切口或锲形切开,具体操作同参照组。充分暴露瘤体,牵拉瘤体;顺着假包膜,将肌瘤进行钝性分离后,充分电凝止血处理;将肌瘤置入取物袋中(自制手套或塑料袋),旋切器粉碎瘤体取出。适当修整肌瘤包膜,然后以1个0号可吸收肠线分别间断连续缝合肌瘤瘤腔,注意不留死腔,勿穿透子宫内膜,充分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排空腹腔气体,确认创面无渗血后关闭穿刺孔[10-11]。

1.3 观察标准

①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手术、术后排气时长及术中出血量;②不良反应:发热、腹痛、盆腔粘连、尿频;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超过6分视为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相关指标(±s)

表1 临床相关指标(±s)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50 4.48±1.35 76.52±8.45 15.31±4.27 200.13±32.15参照组 50 7.82±2.59100.23±13.2626.10±8.19 345.16±50.83 t 8.086 10.662 8.260 17.051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h)

2.2 不良反应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概率(n, %)

2.3 疼痛评分

两组视觉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疼痛评分数据对比鲜明,其中研究组疼痛评分(5.02±1.23)分,参照组(7.41±2.04)分,t=7.094,P=0.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将其剔除,此病一般出现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压迫、子宫出血、腹部肿胀等。若对此病视而不见,可能会直接导致子宫肌瘤患者出现不孕症状,严重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常见的手术治疗法有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等,经腹手术属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而采用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更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低创伤性,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术后恢复效率。治疗后,两者出现血肿概率相当,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手术操作规范能力水平,降低手术创伤[12]。本次研究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长短相互比较,时长较短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一组也是研究组,与参照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参照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热、腹痛、感染、尿频的发生概率低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参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达24%,两组概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觉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疼痛评分数据对比鲜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使其更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经腹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