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张天翼儿童文学的讽刺艺术

2020-09-29全燕利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张天翼儿童文学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直面现实的童话作品,同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谱系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选择《大林和小林》及《秃秃大王》两篇极具夸张讽刺意味的代表作品,从其审丑形象的刻画、漫画式的表达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内涵三个方面出发,品析张天翼儿童文学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小说;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全燕利(1992.9-),女,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大学语文、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02

上世纪20年代,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开启了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成长道路,30年代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以及未完成的《金鸭帝国》等作品则将这条道路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作为左翼现实主义作家,张天翼的创作强调为人生而艺术,作品中都透露着“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的儿童文学思想。在其所有的童话作品中,《大林与小林》和《秃秃大王》以完整的情节和尖锐的笔触刻画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和穷苦大众的善良形象,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和奇特的人物行为,使正面两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是儿童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大林和小林》的主人公是一对穷苦人家的兄弟,二人在父母去世后的逃荒路上遇到富翁叭哈养的怪物要吃掉他们。慌乱之中,两兄弟分作两路逃散。于是,坚信“一个人总得干活”的小林在历尽各种剥削压榨后奋起反抗,靠自己的胆识和努力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并最终在与剥削阶级的对抗中获得了自由和胜利。而想要“当个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好还不用做事”的大林做了叭哈的儿子唧唧,过尽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之后,最后在困境中一心只想找富翁,终于饿死在了只有金银财宝的富翁岛上。《秃秃大王》的主角是一个“很阔气的大财主”,拥有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有多少的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两部作品都富于奇特的想象,但又基于现实,构思奇巧却也合情合理,人物形象尤其是反面人物丑陋化,典型性特征十分突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现实主义内涵值得细品,对当今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审丑形象的刻画

在现实主义童话道路开创之前,童话的作品主角大多是神灵仙子等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美好形象,故事也通常是王子公主式的美满结局。然而张天翼的童话用他媲美漫画家的能力,刻画了一系列奇特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中,正面形象如小林、乔乔、干干、冬哥儿等普通的劳苦大众,都是有灵有肉的正常形象,而反面角色则是丑怪化的,也是塑造得最特别最成功的。

《大林和小林》中,世界第一大富翁叭哈出场就十分壮观:胖肚子跟山一样,睡的是金床,盖着有钞票缀成的被子,厚极的嘴唇,还最爱养臭虫,一共养了三万多只,最心爱的臭虫死了还要开追悼会,惹得厨子都感叹活得还不如一只臭虫。开咕噜公司的四四格长着说话都会有回声的大鼻孔,一顿早饭要吃五十斤面、一百个鸡蛋、一头牛。鳄鱼小姐长着一双小眼睛,一张大嘴巴,又黑又粗又硬的皮肤,头发像钢针一样,却总认为自己很漂亮,每天要在脸上拍四百八十次粉、烫两回头发。长胡子国王总爱哭脸,蔷薇公主总会激动地昏倒过去,亲王的名字可以叫“从前有个国王他又三个儿子后来国王老了就叫三个儿子到外面去冒险三个王子都冒过了险会来了后来国王快活极了后来这故事就完了亲王”。

《秃秃大王》中,秃秃大王只有三尺高,脑顶上光溜溜的,一根头发也没有。眼睛是红的,脸上还因发霉长着绿毛,耳朵附近还生出了几个小菌子,身上常年爬满了几千几百只苍蝇。秃秃大王不仅长得丑,吃得臭,喜欢的东西也都是丑的臭的。且看他最爱的“秃秃宫十景之一”——养蛆池。书中写道:如果你走到养蛆池的旁边,你就会闻到一股很臭很臭的臭味……池子上面有几万个,几十万个,几百万个苍蝇飞来飞去,还有几万万条,十几万万条蛆爬上爬下。秃秃大王在池子旁进行深呼吸,觉得“空气真新鲜”,同时苍蝇们會飞到秃秃大王的头上,边舔舐边说“池子里的汤,不及秃秃大王的头顶香,大家快来吃一场。”

张天翼的文学创作中,丑与美是一对共生的主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病态的人物形象尽管丑恶鄙俗至极,却仍掌握着社会的发言权,任意剥削吃人,通过这些丑陋形象的刻画,彰显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激与讽刺,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艺术张力。

二、漫画式的刻画

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已获得美的愉悦结束。[1]在张天翼的童话中,似漫画式的夸张变形随处可见。

《大林和小林》中,哥哥大林(唧唧)从逃荒开始时便明确“表态”想要做个有钱人,在后面的经历中,也如愿以偿地认叭哈做父亲,过上了有钱人的荒诞日子。从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变成“三千个人也拖他不动”,连吃饭、说话、哭笑都全由听差们代劳的唧唧。大宴会上,八个听差分工合作,给唧唧放菜、开合上颌和下巴、拨开嘴巴用镜子照确定嚼好了、再扳大嘴巴将嚼碎的食物戳下食道,享受着这种待遇的唧唧十分快活地想“真享福呀,真享福呀”。

秃秃大王的形象行为同样夸张。他的秃头可以放光当灯,吃人肉的牙齿会伸缩,生气的时候会长长,一直生气就一直长,扎进土地里,把身体顶出外太空。高兴的时候会短下去,一直短到没有,想吃东西的时候又要再生气,让牙齿长出来。一队人浩浩荡荡去一座小土山打猎,弓箭刀枪齐上阵,一顿手忙脚乱之后,打得的猎物是“一千二百个蚂蚁都受了伤,五十五条蚯蚓三寸长,十只蟋蟀十四条腿,还有五对臭蟑螂。”大狮给秃秃大王画像,秃秃大王要求要把美丽的黑猪和臭虫还有粪缸都画进去,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像。

这样漫画式的犀利笔触,尖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穷奢极恶的生,描绘了他们愚蠢丑陋的形象,做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与无情鞭挞的讽刺效果。

三、现实主义的反讽

張天翼在《奇怪的地方·序言》中指出:“只要不是一个洋娃娃,是一个真正的人,在真的世界上过活,就要知道一些真的道理。”[2]《大林和小林》发表于1932年1月出版的左联刊物《北斗》杂志,那时的张天翼是一位27岁的激进左翼作家。而此前不久,“左联五烈士”刚刚被害,现实中的阶级斗争十分激烈而残忍。作品中众多反面人物面目可憎,类似漫画式形象,但你却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他们是资本家,是保皇派,是剥削者。不难发现,张天翼童话的写作,生活是来源,想象是加工,荒诞是表象,真实是本质。二十世纪初,童工问题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工厂,1928年上海的纺织工厂中童工人数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小林到咕噜公司做工,过着日复一日“起来拿早饭。后来剃胡子。后来做工。后来挨打。后来我哭了。后来睡。”的日子,或许也是当时各大工厂里成千上完的童工生活的真实写照!四四格喊声“一二三,变鸡蛋”,那些被他无限制剥削的童工就立刻变成鸡蛋,成为他的盘中菜。

《秃秃大王》创作于1933年,故事中,秃秃大王随意侵占农民的粮食和土地,借一个铜子儿要还一百块零一个铜子儿,几千个妻子随意砍杀买卖,手下的狼兵原来都是普通老百姓,是被他剥去了人皮再套上狼皮扮的。在他的秃秃宫里,他坐人骨椅,喝人血酒,招待国王要杀一百个人做人肉丸子。在“秃秃大王审案子”这一章节中,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剥削阶级是如何当权的。一个老人和女子因为打猎得来的五只老虎来找秃秃大王审判。秃秃大王先是晾了他们一天一夜,然后要了五只老虎归自己的“审判费”,判决道:“这个老头子是坏人,这个女人也是坏人,只有我是一个好人,坏人是要受罚的,好人是要喝人血的,——来啊,把这个老头子和这个女人的血拿来做酒!”最后,老头子和女人的血混着一百个臭虫做了十二瓶人血酒,二人爬出了秃秃宫,在抱头痛哭中懊悔不该打架,不该找秃秃大王审判。

旧社会的不公和残酷,儿童并不大能够理解。在这样夸张的幻想之下,作者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揭露了如四格格、秃秃大王这样的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读者在读后会 既觉得“新奇”,又感到触目惊心,以此收到生动形象的社会批判效果。

结语:

茅盾曾经评价“天翼是在意识上是一位前进的作家,他有别人没有的文学才能——巧妙的讽刺和新的文体。”以《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为代表的张天翼童话,情节怪诞,人物丑陋夸张,读起来并不像《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那样神奇浪漫,清新可人,甚至会让人感到些许残忍和不舒适,但它真切反映了社会现实,切实表达了“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理念。这样将成人世界现实的悲哀和残忍展示给孩子看,向孩子们讲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更让张天翼的童话容纳下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主题。而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剥削,张天翼也给出了该怎么做的答案。在《秃秃大王》中,面对想要救出自己家人的小明和冬哥儿,张天翼借黄猫老米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神仙是没有的,菩萨是泥土做的,你们不要去求菩萨和神仙,你们应当自己靠自己呀!”

总之,以漫画式的笔调刻画一系列审丑形象,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张天翼童话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的讽刺艺术给他的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性,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幽默趣味的同时进行智慧的思考,使得《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作品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对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和鉴赏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注释:

[1]孙建国.论张天翼儿童文学的审丑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1):90-94.

[2]张天翼.奇怪的地方序[A].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155.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论张天翼儿童文学的审丑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1):90-94.

[2]黄丽英.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当代启示[J].天中学刊,2016,31(04):94-98.

[3]孙建国.论张天翼儿童文学的审丑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1):90-94.

[4]张天翼.张天翼专辑[M].北京:同心出版社, 2011.4.

猜你喜欢

张天翼儿童文学
宝葫芦的秘密(五)
宝葫芦的秘密(四)
宝葫芦的秘密(二)
宝葫芦的秘密(一)
宝葫芦的秘密(三)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习作点评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