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撬动”传统课堂教学变革的支点
——基于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型范式探究

2020-09-28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许霜婷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壮歌天鹅说明文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许霜婷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随着统编教材的实行和学生阅读量的提高,急需改变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教材扩充相关课外阅读材料,针对同一议题进行阅读教学。

一、挖掘课内深度:“1+X”精读引领课型

教材观念和体系的变化必然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带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变革。以下是两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不难看出主题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案例1:普遍惯例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两篇课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以往,教师教学这两篇课文一般分别用时两个课时。单篇课文教学内容与流程如下: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梳理文脉;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新词,深层感悟,精讲分析。两篇课文共四课时,语文教学一直在这样的流程中反复。

案例2: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本单元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笔者在语文课堂中实践了《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的“1+X”精读引领课型,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呈现】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动物勇敢执着的品格和团结拼搏精神,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意义。2.学习作者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斯杰潘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今天,我们走近这个老天鹅,走近一群天鹅,阅读它们的破冰场景。(出示自读要求)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5、6节。

(1)聚焦老天鹅

①首先,让我们聚焦老天鹅,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老天鹅破冰的场面。老天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②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老天鹅这种勇敢的精神?

“腾空而起”“ 重重地扑打”“ 重重”“ 第二次,第三次……”“ 石头似的”。读了这一段,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老天鹅一系列的动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天鹅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用朗读重现震撼人心的场景。

(2)放眼群天鹅

①再读6、7两个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群天鹅的什么?几次出现克鲁——克里——克里。出示片段,反复对比着读一读,它们仿佛在说什么?喊什么?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②同学们,我们刚刚读了第5自然段和6、7两个自然段,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一只、一群)一个是聚焦写一只,这就是点的描写,就像特写。那么镜头拉远写群天鹅就叫面的描写。这就叫点面结合。

小结:我们通过抓场面,找到文中描写老天鹅和群天鹅破冰场面的段落。品词句,抓住了天鹅的动作和叫声等细节描写,感受到老天鹅和群天鹅的勇敢与团结的精神。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延伸

事实上,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它们都曾经用自己的生命叙写一首首生命的壮歌,比如我们熟知的蚂蚁、羚羊。

今天我们再学习本单元的另外一篇文章:《生命的壮歌》,这其中有两个小故事,请你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场面、词句中体会到它们怎样的精神?

预设1:外层蚂蚁“ 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感受外层蚂蚁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这是点的描写。

预设2:“生命桥”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这样的生命桥其实是一道生命的彩虹,这样的场面很神圣。这是面的描写。

【设计思路】

确定人文主题。笔者先从主题方面关联度比较高的第五单元入手。本单元有《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这几篇课文,后两篇文章的人文主题都是“敬畏生命”,可以尝试主题教学,于是笔者选取课文《天鹅的故事》作为精读课文、《生命的壮歌》的两篇小故事作为深度发掘的拓展内容。

确定语文要素,也就是语言训练点。本文语言训练点有“故事套故事”、练习复述故事、“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接下来就是筛选语文要素,统编版语文提倡“一课一得”,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的课堂教学只能选择最核心的语言训练点,《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场面描写这个点比较突出,而且《生命的壮歌》中也有场面描写,适合拓展迁移,所以笔者最终选择了这个语文要素。课堂上重点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天鹅的故事》,引导学生先抓场面,再品词句,从语句中感受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感受群天鹅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领悟这种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然后再用习得的方法“抓场面、品词句、悟表达”,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感受蚂蚁、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品质。

二、拓宽课外广度:组文阅读课型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为例,教师在教学完本单元内容中的《太阳》《松鼠》等课文后,还可以拓宽阅读的广度,进行组文阅读,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呈现】

教学目标:1.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读丛书课文。2.通过自读课文,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领悟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效果。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我们在第五单元学习了一些说明文。回顾一下,我们阅读一篇说明文,通常会了解些什么?通过用知识树的方法对本单元的说明文进行回顾。学生回顾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展示知识树。

(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及结构;(3)说明方法及好处;(4)说明文语言风格。

(二)比较阅读

1.今天我们再来读两篇说明文《蓝鲸》和《白鹭》,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2.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学习单,先自主完成学习单,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语言风格蓝鲸白鹭

3.小组展示交流。充分交流《蓝鲸》和《白鹭》,边交流边完成思维导图。

4.纵向比较两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你发现了什么?

(1)说明的顺序是一样的,先介绍外表特征,再介绍生活习惯。

(2)不同的说明方法:为了解释事物的特征,作者要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不同:准确平实,生动活泼。

5.小结:同属说明文,我们把《蓝鲸》这样的说明文称为科学性说明文,而像《白鹭》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为文艺性说明文。

【设计思路】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语是叶圣陶的一句名言,具体的目标有两点,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收集资料,用简单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清楚。阅读时,可以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这两类说明文的异同。这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丛书课文,了解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领悟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效果。基于高段丛书课文的阅读,不用和教材精读课文一样品词析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扩充对两个系列文本的阅读,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然后进一步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效果。在教学两篇文章时,教学生“自主阅读”,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读自学说明文。教学生“对比阅读”,发现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效果的不同。教学生“系统阅读”,利用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系统梳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另外,在同主题引领下,拓宽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累积更多的语言,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提供了联想选材、迁移表达、语言运用的平台,为读写结合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读写结合”是“主题阅读”的有机延伸和逻辑发展。就“读写结合”而言,有“近距离”的读写结合,也有“远距离”的读写结合。“近距离”的读写结合,就是将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远距离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态度和方法。

猜你喜欢

壮歌天鹅说明文
长安壮歌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抗疫壮歌
一张图看天鹅奖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天鹅
祁连壮歌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