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死胡同”到“柳暗花明”的转身
——习作教学对标找差与策略改进

2020-09-28江苏南京市樱花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审题命题课程标准

江苏南京市樱花小学 章 莉

一、为何走进习作教学的“死胡同”

1.学生有压力,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笔者给学生设定的习作题普遍偏难,如让学生写作“春天不是读书时”时,学生对陶行知提出“春天不是读书时”的观点不能理解,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再如写“触摸春天”时,学生缺乏与春天亲密接触的体验,作品大都与《找春天》雷同,没有达到教师的高要求。学生只能吃力地跟着教师“苦学苦练”,对写作的兴趣逐渐流逝,有悖于课标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的内部动力系统只对教师负责,不对生活负责;只为完成作业,丧失写作兴趣。

2.教师强束缚,不放手

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情。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习作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而笔者的习作命题大多从网络筛选,为了便于指导,采用的都是集中命题习作的方式,如“心儿怦怦跳”“年味儿”“人生的一场考试”……在布置命题之后,为避免审题和选材的失误,减少返工,笔者会指导学生分析题意,选材过关,所以学生的一稿习作一般不会出现审题和选材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训练缩窄了学生自主习作的空间,学生想写的没机会写,不想写的要硬写;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构建习作、自主拟题的机会。

3.思维重加工,轻建构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笔者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偏重于语言文字描述的加工,比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有没有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能不能表现出中心?而在习作前教师已经对文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分析,在习作的立意上,学生无须多费功夫;在取材上,也由教师帮他们做了选择;在构思上,也忽视了习作架构的指导。所以,看似一篇篇精美的习作出炉,但学生却没有经历一次完整的自主建构过程,他们只是一个半成品的加工者,而非习作的创造者。

4.内容多写实,少想象

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情。因为近年考试命题侧重于话题习作、命题与半命题习作,侧重于写人记事的习作,所以笔者在习作教学中也急功近利,几乎放弃了想象习作的训练。但想象习作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全面,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和深度展开起到重要的意义,也更能关注学生习作中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

反思自己的习作教学,勤奋有余,智慧不足;捡了芝麻,漏了西瓜。正因为降低了学生的习作表达兴趣,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体验,缺乏习作中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师生思维僵化,结果事倍功半。

二、转身处“柳暗花明”

1. “命题”不如“创造话题”

笔者把创造习作题目的功夫花费在“创造生活”上时,发现了无限的惊喜!面对“写一场竞赛”的命题,笔者组织了一场掰手腕比赛,谁知纤弱女生居然力战大力男生,摘得桂冠。活动开展得好,学生习作就水到渠成:“夏宇轩使出浑身解数,头上耀着豆大的汗珠,脸涨得通红,另一只手紧紧地抓着桌角,试图挽回局面。双方对手陷入僵局,男生显露出体力不支。近了!近了!他的手离桌面越来越近了!全班尖叫了起来!再来看看陈歆孜,略带严肃的表情,仿佛只需再用一点力气,必能把对手干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紧张,拍着手,喊‘加油’,就在这时,只听‘咚’的一声,夏宇轩的手被按到了桌面上。我们再次沸腾了起来!一个女生连续战胜了3个男生,这连老师也感到惊讶。谁说女子不如男,这真是一场巾帼不让须眉的比赛!”

再写“触摸春天”时,笔者带学生一起走进春天,学生在草地上打个滚,陪着蜗牛散散步,习作就像山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夏天的太阳估计是吃了辣椒,秋天和冬天是放在冰箱里冰过的,只有春光有只温暖的手!看,阳光正与万物击掌呢!枫叶!被她一碰,由深红变为浅红,后来,竟然亮了——发光了!阳光瞧见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捉弄本姑娘,不一会我就被她抓住了,她顽皮地一个劲儿往我身上钻,别提多开心了。哎!挂天上几亿年了,还是这么孩子气!我一转身,躲进树丛中,不知她有几只眼睛,一下子又捉住了我。她玩累了,就到别处转转。转着转着,又回到了我的头顶上。”

就这样,笔者抓住机会带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学生自有他们的语言,生活越丰富,语言就越灵动。

2.“点染”更要“胸中画竹”

笔者将思维训练前移,通过绘制“写作地图”,支持学生“自组织”。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笔者教学生审题、帮助学生选材,确定材料后再落笔,一稿完成后,把训练重点放在如何加工内容、“点染”文字上。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因此,笔者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前移至审题、取材、立意、构思处,通过绘制“写作地图”,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和组织素材。比如,在写作“年味”这篇习作时,学生绘制了这样的思维地图:

要绘制出结构合理的“写作地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图示结构的把握和内容的选择都需要不断交流和调整,但这个过程教师不可替代。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作品的比较、分析,优秀作品的展示等方式来支持学生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审题、取材、立意、构思的能力。

3.“厚积”不忘“随机应变”

好习作是每个学生独有的“富矿”,理应进行“二次开发”,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转换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习作教学要教得“活”就要从变通思维上下功夫,教会学生“合理转化”。比如同时出示两个习作题:①正干旱时,下了一场大雨,这是“及时雨”;正寒冷时,有人给你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试以“及时雨”为题目写一篇习作。②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请用具体的事例来写清楚你为什么要感谢他们。笔者引导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这两个题目的异同。通过比较,学生逐步发现:两篇文章都可以写别人帮助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又略有不同。“及时雨”一文要突出帮助的“及时”,“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凸显对帮助自己人的感谢,还要用第二人称来表述。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练习改题目、改首尾、改表述,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要。有位学生在“及时雨”中这样写道:“上了车,翻遍了全身和书包的每一个角落,月票还是找不着。我仿佛看到车上每一个人都用眼睛瞄着我,好像在说‘逃票!’‘马大哈!’‘不付钱怎么坐公交!’我感到我的脸从头顶一直红到脖子,不知道该往哪里挪半步。正在这时,一个老奶奶的声音拯救了我……”而在“谢谢您,素不相识的奶奶!”中她这样写:“奶奶,您也许感觉到当时的我有多么尴尬了吧!您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我来帮这个小家伙投两块钱!’……您与我素不相识,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您是那么善解人意,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您温暖的手!那两枚硬币清晰蹦跳的声音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您笑眯眯的眼神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述方式突出了不同的中心。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文题的比较,把好文章A变成好文章B,对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心,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习作教学中对标找差,调整策略,师者方能更智慧,学生学得更蓬勃。

猜你喜欢

审题命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