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大家”的阅读之旅
2020-09-27钟惠林
钟惠林
摘 要:以名家(冰心)名篇《忆读书》为例,随文进行“阅读理解、阅读方法、阅读感受、阅读质疑”等阅读体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强化学生阅读体验的实践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做体验实践的历程,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益,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起着突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历程,就如一次追随“大家”的阅读之旅,孩子们收获良多。
关键词:阅读体验;阅读理解;阅读方法;阅读感受;阅读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83-02
教育家大卫·库伯曾主张“体验是学习发展的源泉”。“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表达课程理念时的高频词,也在部编版教材的编写设置上反复体现。在教材中,有不少名家名篇选文都适合随文进行阅读体验教学。下面,以《忆读书》为例,谈谈其探索和实践。
《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冰心老人按时间顺序,回忆其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文章信息量很大,其中谈到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方法不少,特别适合随文进行阅读体验,能进一步感知作者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和阅读方法等。同时,也能激发相应书目的阅读兴趣。
1.增選文本,阅读体验促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知识和经验等积累不足,对于《忆读书》里的一些语句难以“入境”,如对“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的理解,就有如雾里看花,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由于他们对直观事物更有感,所以此时出示有相关特点的文章,如郭敬明的《阅读》(节选),让学生阅读体验—边默读边画出觉得“朦朦胧胧”、“无病而呻”的语句。学生能较快地找到像“阅读是午夜里的御风飞行……黑色的风从翅膀底下穿过的时候,我总会有莫名的兴奋”“我站在水牢深处,仰望天空疾疾掠过的飞鸟,口袋里装着坐井观天的幸福”这类的句子;学生们交流阅读感受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自己的体会等方式,纷纷表示这样的语句确实朦胧、无病呻吟而让人费解。“学生的学习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其实质是建构、解构与重构的循环往复。”《忆读书》的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体验,学生此时就是在体验中建构、解构自己的理解,然后在交流分享时的思维火花于碰撞或共鸣中完成新的认知结构的重构,对于词句的深刻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联系故事,阅读体验悟感受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世界趋势,其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与情感教育相分离的现象是急需改进的。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忆读书》阅读感受的引导上,要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拓展名家阅读经历的故事,从而促进阅读感受的体悟。《忆读书》中,冰心在文中谈到的“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但是否与她童年时对《三国演义》的“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一场”等阅读感受相矛盾呢?可以先请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自己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等各种阅读感受的读书故事。期间,穿插阅读徐志摩在朗读诗歌感受到的“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还有《冰心传》里讲到冰心儿时阅读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的“流泪”对比她自己的生活而产生的 “幸福” 感;以及阅读“大作家福楼拜写书,时而大哭时而大笑”的短文。通过这些生生、生本之间的“故事”来回穿梭的阅读体验交流,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营造了犹如“携手伴友放纸鸢”的情感氛围,从中明白了冰心在文中谈到的“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指冰心等爱书之人对读书的喜爱和收获。阅读体验是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体验,在文本中往往能够发现“最美的自己”。
3.对照原著,阅读体验得方法
阅读方法有不同类别和层次。其中与思维方法结合的显得尤其重要,包含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阅读法等。方法就如一把钥匙,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将直接提升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冰心在《忆读书》中谈到了好一些有益的阅读方法,如对比读,文中先谈到了《水浒传》和《荡寇志》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比较,然后又讲到了《西游记》和《封神榜》在故事情节方面的比较。教学时,节选相应小说的章节让孩子们进行阅读比较体验。像《水浒传》可以选择“武松打虎”选段进行阅读,从中感受到武松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像《荡寇志》可以选择第七十二回“陈希真在女儿受到高衙内欺负后”的片段阅读,感受到陈希真这个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冰心觉得这部小说的“索然无味”。“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的习得必须经过实践。叶圣陶说过“教师为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因势利导,将阅读文本的学习变成学生阅读体验的实践,走进文本,实践与习得阅读方法,才能体验出个中精彩。
4.拓展思维,阅读体验学质疑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冰心在《忆读书》中说到“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事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的阅读感悟。“独立思考”就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五层次阅读能力”最高层级的“质疑创新”能力;让人学会独立思考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忆读书》这篇文章就有许多“亮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训练。比如,对作者年幼识字不多的情况下“一知半解地阅读《三国演义》”是否认同?教师可增加《地球编年史》(美国作家西琴)选段进行“一知半解地读”的体验,开展辩论活动;再如作者认为阅读《封神榜》让她觉得“烦琐”等阅读经验是否同意?教师可增加《封神榜》的“哪吒出世”等选段进行阅读实践,然后开展讨论;还可组织阅读《忆读书》原文,对比教材选文的改动之处进行辨析……这样的阅读体验教学,目的就是启迪学生要有对知识的自我发现,感受到形成探究的习惯、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要有“越古超今不盲从”的气魄。
综上所述,教师重视随文开展阅读体验教学,通过强化学生阅读体验的实践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做体验实践的历程,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益,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起着突出的
效果。鲁迅在《花边文学·看书琐记》提到:“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这样的教学历程,就如一次追随“大家”的阅读之旅,孩子们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198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